古往今来,不少人认为音乐具有移风易俗、加深亲情、增进修养、治疗疾病、开发智力等功能。但是,笔者仅见亚里士多德(古希腊,Aristotle,公元前384一公元前322,下文简称亚氏)明确提出音乐最主要的功能是帮助人们操持闲暇——通俗地讲,就是用音乐充实个人劳动之外的时间;在《政治学》一书中,他对此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现代社会,随着各行业生产自动化程度不断加深,随着各种休假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人们拥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亚氏的这一思想颇有现实意义。
一、亚里士多德及其以音乐操持闲暇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教育家;其学术研究程度之深、涉猎之广令人慨叹,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把科学分为三类来容纳自己的著作,即理论性的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学和‘形而上学;实践性的科学,包括‘政治学和‘伦理学;创造性的科学,包括‘诗学和‘修辞学。”①他是古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这类成果主要见于其《诗学》、《政治学》、《修辞学》中,“他的这些理论著作在后来欧洲文艺思想界具有‘法典的权威。”②同东方的孔子一样,亚氏也很早注意到了音乐的重要价值。
“闲暇”一词源于拉丁语“1icere”,意为“应被允许”或“许可”。虽然学界对于“闲暇”一词的理解尚有差别,但取得的共识是“闲暇是与社会分工规定的劳动和必须承担的家庭义务相对的概念。”③闲暇时间是“人们除劳动外用于消费产品和自由活动的时间。”④闲暇时间里,人们不必为获取生活资料而奔忙,可以更好地发展兴趣爱好与享受生活。基于闲暇时间的存在,产生了专门的闲暇教育和闲暇社会学。
亚里士多德被誉为“休闲之父”,他认为人生之所以忙碌就是为了操持闲暇,他说:“我们曾经屡次申述,人类天赋具有求取勤劳服务同时又愿获得安闲的优良本性;这里我们当再一次重复确认我们全部生活的目的应是操持闲暇。勤劳和闲暇的确都是必需的;但这也是确实的,闲暇比勤劳为高尚,而人生所以不惜繁忙,其目的正是在获致闲暇。”⑤那么,最好以什么来操持闲暇呢?或者说,有无专为操持闲暇而存在的什么东西呢?有,他认为是音乐。为此他说:“音乐绝不是一种必需品……读写?穴书算?雪可应用到许多方面:赚钱、管家、研究学术以及许多政治业务,无不有赖于这一门功课。绘画也可作为实用课目的实例是练习了这种课目的人们较擅于鉴别各种工艺制品?穴在购买器物时可作较精明的选择?雪。音乐对于这些实务既全无效用,也不像体操那样有助于健康并能增进战斗力量——对这两者,音乐的影响是不明显的。音乐的价值就只在操持闲暇的理性活动。当初音乐被列入教育课目,显然由于这个原因:这确实是自由人所以操修于安闲的一种本事。”⑥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成体系的政治理论著作,为经典之作,对后世影响深远。“闲暇思想可以说占据了全书四分之一的篇幅,它不仅在其政治哲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承载着他的政治理想,是其理想城邦政体的主要特征和内容,是其向往的生活方式。”⑦
二、亚里士多德以音乐操持闲暇思想的
积极意义
(一)利于社会和谐
其一,以丰富的音乐活动充实人们的闲暇时间,利于社会和谐。随着生产自动化程度不断加深和各种休假制度的完善与落实,人们拥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一部分人并不能科学地支配闲暇时间。闲暇里,有人迷醉于网络交友、有人在麻将桌旁长坐不起……,这些都给社会和谐带来了危害。怎么办?借鉴亚氏思想,以丰富的音乐活动充实闲暇时光,减少民众误入歧途的机会,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其二,以音乐提高民众的个人修养,减少人际冲突,利于社会和谐。在研究“公正”和“节制”时,亚里士多德曾说:“一个会正确拼写的人就是有文化的人,一个会演奏音乐的人就是有教养的人。”⑧在谈到体育、绘画等具有实际用途的教学科目时他说:“事事必求实用是不合于豁达的胸襟和自由的精神的。”⑨反过来讲,在他看来“绝不是一种必需品”的音乐却有利于培养“豁达的胸襟”。可见,他希望通过操持音乐来提高公民的个人修养,而个人修养的提高有利于减少人际冲突,促进社会和谐。
(二)利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和设施。”⑩可见,大到音乐产业,小到社区音乐活动室都属于音乐文化。2011年10月,中央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要求“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1}。2013年2月,《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指出要积极开发文化演艺等休闲旅游项目,要鼓励私人兴办音乐室,要通过旅游弘扬传统文化等。我国文化发展和繁荣迎来了历史性机遇。
同许多古代先哲相比,亚氏以音乐操持闲暇的思想更利于民众接触和喜爱音乐,从而有益于音乐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值得借鉴。例如,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并称西方古代三大哲学家的柏拉图“利用当时人们认识能力的局限,煽动宗教情绪,把文艺作为引导人们的思想感情走向宗教净化的工具。”{12}仅仅将文艺视为这样的一种“工具”,显然,柏拉图的片面认识不利于音乐艺术的充分发展。再如,被称作西方历史上第一个音乐学家的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格拉斯,主要是从数学的的角度研究音乐,虽发现了数学与音乐之间的一些规律性联系,但并没有在推动音乐走近公民日常生活方面着力很多。就中国而言,先秦孔子的“音乐政策是推行古代的《韶》和《武》,取缔当时郑国民间音乐,”{13}其思想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间音乐,不利于音乐的全面发展。而“道、法、墨或认为它泯灭了人的本性,招致社会的腐败伪善和倒退,或认为它之发展与经济、政治、富国强民相矛盾等等,主张根本上取消艺术或限制它的发展。”{14}这些认识严重阻碍了音乐文化的发展。比较而言,亚氏以音乐操持闲暇的思想更利于音乐文化的发展与繁荣。endprint
(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石。“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发展是指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的全面发展。它包括人的体力、智力、个性、情感以及交往能力的全面而健康的发展。”{15}在现代社会的工作时间里,人们重复着相对不变的工作,难以实现个性、情感等方面的充分发展。
在闲暇时间里操持音乐,则有益于人们实现全面发展。其一,音乐有助于提高人的身体素质——“科学家们对音乐活动的各种形式?穴乐器演奏、声乐、欣赏音乐、作曲、指挥……?雪对人类的影响作过试验性及临床研究,他们愈来愈发现更多的人能从音乐疗法得益。”{16}其二,音乐可以帮助人们提高理解、想象、记忆等方面的能力,能够促进左右脑的平衡发展,益于智力的开发。其三,音乐风格纷繁多样,对同一音乐作品的理解也可能多有不同,有益于人们发展个性和培养创新精神。其四,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通过音乐,人们能切身体验到多不胜数的人类情感——欣喜、兴奋、愉快、赞赏、哀愁、焦虑、憎恨、轻蔑……直接促进了情感的发展。最后,在集体音乐活动中,人们不可避免地需要沟通、交流、合作乃至妥协,有益于培养全面的社会交往能力。
(四)利于感受幸福
近年来“幸福”一词热度颇高——幸福标准的讨论很热络、幸福指数的设计很复杂、幸福城市的建设很流行、以幸福为话题的文艺作品也多如雨后春笋……那么,何为幸福呢?有学者总结:“千百年来,人们不断地追问、探寻、争论,以至历代关于幸福的定义竞有几百种之多!”{17}《辞海》认为幸福是“人们在为理想奋斗过程中以及实现了预定目标和理想时感到满足的状况和体验。”{18}“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类的幸福不仅是物质需要的满足,更是精神需要的满足……相比物质需要,马克思主义更为强调精神需要的满足,认为如果没有精神需要的辅助,物质需要即使达到满足,那么这种满足也是短暂而低级的。”{19}可见,幸福实为基于物质(生命体及其他)而存在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试想,即便一个人因获得房、车或其他物质而感到幸福,这“幸福”最终不还是表现为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吗?
音乐能给人这种称之为“幸福”的心理体验吗?许多哲人已经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赫伯特·马尔库塞?穴Herbert Marcuse?雪说:“在艺术作品中,渴望暂时被满足了,感受者体验着幸福的东西。美的时刻一旦在艺术作品中获得形式,它就可能被持续重复地体验到,它被永恒地化人艺术作品中。感受者在艺术的快感中,总能重新创造出这种幸福。”{20}彭吉象说:“物质产品是为了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精神产品则是为了满足人们心灵的需要。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能够给人们带来审美的愉悦和心理的快感。”{21}而亚里士多德更认为音乐是世间最大的幸福——“一般认为培养心灵应兼备怡悦和高尚的要素;幸福的心灵是这两种要素合成的心灵。现在我们大家一致同意,音乐,无论发于管弦或谐以歌喉,总是世间最大的怡悦。”{22}可以说,热爱音乐艺术、以音乐操持闲暇是人们获得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三、亚氏以音乐操持闲暇思想的局限性
在理解亚氏以音乐操持闲暇的思想时有两点需要注意。
其一,他所讲的以音乐操持闲暇的人是“公民”、“自由人”,即统治阶层;对现代社会而言,这种认识不可取;在现代社会里,人人都有权利、有条件以音乐操持闲暇。“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里所设计的文艺教育,也像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一样,只以统治阶级的青年为对象,”{23}目的是将统治阶级的青年培养成合格的公民。至于何为公民,亚氏专门进行了耐心而细致的分析,最后归结为公民就是“凡得参加司法事务和治权机构的人们。”{24}显而易见,公民是指统治阶层。“是自由人抑或是奴隶,这是古希腊罗马最基本的等级划分,”{25}而亚氏认为音乐“确实是自由人所以操修于安闲的一种本事”;{26}这里,他再次将奴隶阶层排除在外。总之,亚氏虽然认为音乐很适于人们操持闲暇,但只限于特定的社会阶层,显然过于片面。
其二,亚氏认为“公民”或“自由人”能够欣赏音乐即可,不必亲身参与演唱演奏,否则就是卑贱的,这一认识不利于人们音乐休养的提高,同样不可取。在《政治学》中亚氏说:“我们认为登场演奏,总是佣工(乐工)的能事,不是自由人的本分,而且演奏者也会在剧场中渐渐趋于俚俗。”{27}对此朱光潜评论到:“他(笔者注:亚氏)特别看重音乐,但是主张儿童只应学会欣赏音乐,却不应自己去演奏,来供旁人娱乐……他认为涉及工匠技艺和劳动,便会降低贵族文化人的身份。”{28}亚氏还说:“如果我们意在闲适,为什么不去顾曲听歌,而要自累于鼓吹?”{29}显然,所讲的以音乐操持音乐仅仅停留在能听、懂欣赏的层面,并不赞成人们精研音乐。在现代社会,只要一个人乐意且具备一定的条件,谁都可以成为音乐方面的行家里手,也只有成为一定程度的行家里手才能更好地以音乐操持闲暇,这与高低贵贱无关。
结 语
江海不拒细流故能成其大,数千年来中华文明不断包容创新而奔涌向前。前行中回视来路,在璀璨的古代人类文明里,或许仍有颗颗珍珠值得捡起,亚里士多德以音乐操持闲暇之思想正是这样的一颗珍珠。
尽管亚氏以音乐操持闲暇的思想因其局限性而不能全盘拿来,但他毕竟道出了音乐对于人们充实闲暇的重要价值,值得分析和借鉴。在闲暇时间越来越多的现代社会里,一部分人并不能合理利用闲暇时光,甚至因无所事事而贻害社会;因此,不妨积极引导民众热爱音乐,以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充实闲暇时光,以此提高修养、感受幸福、实现和谐。
①②{23}{28}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北京:金城出版社2010年版。
③张琮《试论闲暇教育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导刊》2011年第9期。
④{10}{18}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
⑤⑥⑨{22}{24}{26}{27}{29}(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⑦钭利珍《闲暇的政治意蕴——基于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分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⑧(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苗力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1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1年10月26日。
{12}何锡章自选集《孔子、柏拉图文艺思想之两点比较》,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3}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
{14}于民《中国美学思想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5}王磊峰、廖声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新探——以〈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共产党宣言〉两书为考察中心》,《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16}山支《音乐与健康》,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版。
{17}孙英《幸福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9}(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审美之维》,李小兵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0}吴冬梅《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当代价值——兼论对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形成的作用和启示》,《社会科学家》2012年第3期。
{2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5}廖学盛《从古希腊罗马史看奴隶占有制社会的若干问题》,《历史研究》1995年第5期。
刘伟 广西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 金兆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