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的羊城细雨蒙蒙,温和而湿润的空气,就像中提琴的音色一般阴郁柔美。2013年9月1日至5日,首届“星海杯”全国青少年中提琴邀请赛在这里举行,来自全国各地方音乐学院及其他艺术院校的八十多名青少年选手参加了比赛。比赛由广州星海音乐学院、中国中提琴学会联合主办,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附中承办。
中提琴是一件特殊的乐器,在弦乐家族中,它的影响、地位、作用都不同于小提琴和大提琴。中提琴的特点是温和而忧郁,有着成熟的歌唱性和“隐性”的回味感。然而时至今日,有些人对它还持有认识上的偏见,认为它只是一件乐队中的中音乐器,是淘汰下来的小提琴演奏者改行学习和演奏的乐器。其实,中提琴作为独奏乐器早在巴洛克时期就十分盛行,而到了21世纪的今天,它更是成为了一件完美的、被人们热衷和喜爱的乐器,在管弦乐演奏、室内乐演奏和独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今,中提琴演奏事业在我国发展很快,人们在认识、研究、掌握它的诸多方面都有了新的进步。而首届“星海杯”全国青少年中提琴邀请赛的举办,就是要通过这种国际化、规范化的形式来集中展示和评判我国青少年中提琴演奏的实际水平,同时对我国尚属年轻的中提琴教学事业予以调研和验证。事实证明,本届比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一批富有才华的优秀选手脱颖而出,以他们一流的演奏技艺获得了比赛的优胜奖,而来自全国各个音乐院校的年轻中坚教师则以他们出色的教学成绩,证明了这项事业的蒸蒸日上和后继有人。
本届比赛的选手来自全国近二十所专业院校,比赛评委有:沈阳音乐学院中提琴教授厉学科(评委会副主任)、广州星海音乐学院中提琴教授贾江涛、上海音乐学院中提琴副教授盛利、西安音乐学院中提琴教师王恪居、香港演艺学院中提琴教师陈浩堂、广州交响乐团中提琴首席钱宇幸、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艺术总监朱其元。比赛评委会顾问:上海音乐学院中提琴教授沈西蒂,中国中提琴学会会长、中央音乐学院中提琴教研室主任何荣,评委会主任由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作曲家李自立担任。
选手普遍水平提高 尖子人才表现突出
本届比赛共分三个组别,少年A组(15岁以下)、少年B组(18岁以下)、青年组(18岁以上)。三轮比赛,共有40人进入复赛,21人进入决赛。比赛设三个组别的第一名各一人,第二、三名各两人(青年组第三名三人),进入决赛但没有名次的选手获最佳演奏奖。最终,少年A组第一名被深圳艺术学校的王心怡获得,第二名获得者为四川音乐学院康蜜夏、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附中唐国瀚,第三名获得者为深圳艺术学校邓蓉、天津音乐学院附中庄子健,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附中管昊获最佳演奏奖。少年B组第一名被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附中杜鹃获得,第二名获得者为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附中于越、吴比欣,第三名获得者为西安音乐学院附中赵丹、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附中陆仲坤,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附中李蔚岚获最佳演奏奖。青年组第一名被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附中徐琨博获得,第二名获得者为西安音乐学院陈怡孜、广州星海音乐学院李谦,第三名获得者为山西省阳泉二中李骞、广州星海音乐学院李佳、中央民族大学敖晓瑞,沈阳音乐学院时少恺、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陈芳圆获最佳演奏奖。
从比赛获奖结果来看,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及其附中是最大的“赢家”,他们的“主场”之利非常突出,似乎旁人难有与其“抗衡”的实力。然而,看过全部比赛后我终于明白,他们之所以成绩好,思想重视、准备充分是一个重要原因,而报名人数多,选手选拔严格,亦是一个十分必要的条件。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该校参赛选手水平高,这方面,学生的突出才能与教师的正确培养是最为关键的。
这次比赛的三轮曲目是与国际接轨的,第一轮是巴赫的无伴奏组曲(青年组还有列格的三首无伴奏组曲),第二轮是奏鸣曲,第三轮是协奏曲和中国乐曲。
说实话,本届比赛少年A组是最平淡的。获得冠军的王心怡可以说在各方面都较全面,她初赛时演奏的巴赫《G大调第一无伴奏组曲》前奏曲和萨拉班德舞曲,在所有参赛选手中应属上乘,复赛时演奏的格林卡奏鸣曲并不是最好,但决赛时,这个小姑娘却发挥得十分出色,舒伯特《C大调中提琴协奏曲》拉得有板有眼,技巧与风格都很娴熟纯正。最令人欣赏的是中国乐曲《渔舟唱晚》,她的演奏非常清雅,很有成熟演奏家的味道。
第二名康蜜夏和唐国瀚都是综合实力略强,他俩从初赛的巴赫组曲,复赛的格林卡奏鸣曲到决赛的舒伯特协奏曲,都给人们带来了纯正、熟练和自然的感觉,而唐国瀚的演奏相对来说更有激情,是我比较喜欢的。第三名邓蓉拉琴有着很好的规格,她音色扎实、音准较好。这个女孩儿复赛时演奏的格林卡奏鸣曲,我认为是所有人中最好的,对于这首作品,她的风格把握和歌唱性效果都体现得较为准确和突出。另一位第三名获得者庄子健亦有着良好的声音、成熟的技巧和稳健的发挥。
少年B组是一个颇具戏剧性变化的组别。它的特点是第一名与其他选手之间差距明显。获得冠军的杜鹃,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孩子。从比赛的第一轮开始,我就记住并关注了她,初赛时她演奏的是巴赫《C大调第三无伴奏组曲》中的前奏曲和萨拉班德舞曲,她演奏的巴赫声音稳健、技巧规格高且句法处理十分老练。复赛时她演奏了霍梅尔《降E大调中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给人的感觉是声音浑厚纯正、音乐成熟流畅,是一个高规格的、气质与才能都超强的选手。决赛时,杜鹃演奏了弗尔塞特《g小调中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不客气地讲,她是当天唯一令我怦然心动的选手,这首协奏曲她演奏得深沉豪迈、激动无比,其技术的细腻和音乐的成熟,完全是大家气派的表现。中国乐曲《丰收渔歌》,她的演奏已经令我在现场陶醉,其音乐之美使我甚至认为这首乐曲用中提琴演奏比用小提琴演奏更合适。
第二名获得者于越、吴比欣演奏的曲目完全一样。于越和吴比欣优点基本相同,都是声音扎实、技巧熟练、音乐流畅,而吴比欣应该在整体气质上更好一些。第三名获得者赵丹、陆仲坤亦有不错的表现。赵丹拉琴很有灵气,总体上规范、自然,音乐感觉不错。陆仲坤演奏声音好,技术能力强,规格较高是个不错的苗子。endprint
青年组比赛亦角逐得很激烈,参赛选手的水平较少年组接近了许多。获得名次奖的选手分布也略广了一些。第一名获得者徐琨博是一位突出的人才,他也是我从第一轮就印象深刻并特别关注的选手。徐琨博初赛时演奏了巴赫《G大调第六无伴奏组曲》的前奏曲和萨拉班德舞曲,其技术、乐风、音色的把握均与众不同,复赛时他演奏了勃拉姆斯《降E大调第二中提琴奏鸣曲》,虽有一个上行分解和弦经过句出现了音准问题,但整部作品演奏得十分娴熟流畅,音色和音乐的把握均十分到位。决赛时他演奏的是巴托克《中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在当天决赛中几位拉巴托克协奏曲的选手中,唯有他的演奏最标准、最完美,其音准、技巧、音色、音乐都表现得很好。这个男孩子与杜鹃相类似,都有着一种大家的气派,艺术气质和底蕴非常独特而丰厚。
第二名获得者李谦、陈怡孜亦是不错的人才。李谦声音好,演奏细腻而富有激情,决赛时他选择了李自立创作的《第一中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面对具有浓郁蒙古音乐风格的新作品,他的演奏清新委婉,充分发挥了中提琴内在深情的音色特点。陈怡孜复赛时演奏勃拉姆斯《f小调第一中提琴奏鸣曲》,充分显示出她男孩子般的魄力,整首乐曲处理得分寸得当、结构合理,厚重的音色使人感到了中提琴独有的力量感和气魄性。第三名获得者共三位,李骞、李佳的演奏都很大气,论风格把握和完整性,他们二人均有优势,论对音色和技巧的掌握,他们二人亦有独到和娴熟之处,决赛时一人拉亨德米特《天鹅转子》,一人拉沃尔顿《中提琴协奏曲》,两部艰难的协奏曲他们都完成得较充分,给人们带来了胸有成竹的感觉。另一位第三名获得者敖晓瑞决赛时演奏的沃尔顿《中提琴协奏曲》略微与众不同,其细腻的“柔性”色彩给作品增添了一种特殊美感。
四天的比赛结束了,选手们为赛出风格、赛出水平、赛出成绩竭尽全力,而我则从中看到了我国中提琴演奏和教学事业的前景与希望。
缺陷与不足广泛存在 认识与理念尚需改进
尽管本次比赛呈现出选手水平普遍提高的现象,但通过四天的比赛,一些人还是暴露出在演奏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这些缺陷与不足有技术上的,也有认识和理念上的。
(一)声音概念的模糊 本届比赛选手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声音概念。一些选手拉中提琴时还有拉小提琴的感觉,左右手都显得“飘”、“轻”、“尖”,尤其是右手,并没有真正找到中提琴弓子“挂”弦的感觉,故而声音缺乏扎实感和通透的浑厚韵味。这样的问题,很多都是由于教师概念模糊而带给学生的,今后尚需大家从根本上研究和加以解决。
(二)对巴赫作品理解上的欠缺 巴赫的作品对于演奏家,特别是弦乐演奏家来说是一块检验基本功和音乐修养的试金石。近年来,我国年轻选手在国际比赛中演奏巴赫作品的成绩大幅提高,有些人已经达到了尖子程度。然而,对于大部分音乐学院的在校生来说,巴赫的作品仍然是演奏上的“软肋”。本次比赛中,除一些尖子外,大部分选手在演奏巴赫作品时都有着各类的问题。下面我仅举几个小例子:第一,前奏曲中的问题。巴赫的前奏曲,无论哪一首都有着规律化的句法(隐性的)、适度的速度和标志性的演奏法。一些选手在演奏时从头至尾混为一片,根本没有句法的感觉,也没有对连顿相间的规律性弓法进行仔细研究和合理运用,致使乐曲很难展示出其基本的结构框架。对于速度,一些选手演奏得太自由,想快就快,想拖就拖,致使巴赫的音乐从根本上失去了严谨的个性。再有,部分选手在演奏前奏曲,特别是第六前奏曲时,过多地使用跳弓,致使音乐在总体风格上受到了一定的曲解。第二,萨拉班德舞曲的问题。萨拉班德是巴赫组曲中慢板的三拍子舞曲,带有庄严、高贵的古朴风格。而选手在演奏中常常忽略了节奏的作用,只顾将声音拖长,或极力顾及双音的音准和音质的保持等,致使整首乐曲失去了节奏感,没有了舞曲音乐的“支撑”点和韵味。第三,对于乐曲中的各类装饰音缺乏讲究的、符合时代感的处理,致使音乐的趣味变得不够古典和自然。
(三)奏鸣曲演奏方面的问题 奏鸣曲是比赛第二轮的规定演奏类型,它既检验选手对奏鸣曲形式的掌握能力,又检验选手与钢琴伴奏之间的合奏能力,是一种带有室内乐性质的专业展示。本次比赛,无论是少年组还是青年组选手都在演奏奏鸣曲时暴露了一些问题。少年A组的一些选手将格林卡奏鸣曲第一乐章拉得飞快,完全失去了俄罗斯风格的歌唱性。少年B组的一些选手在演奏霍梅尔奏鸣曲时将乐曲变成了技巧性的协奏曲,更甚的是,他们基本忽视了钢琴伴奏声部的存在,将巧妙的合奏变成了你追我赶式的“竞赛”。青年组一些选手在演奏勃拉姆斯第一奏鸣曲时,一味地发“狠”,把勃拉姆斯的音乐“挤压”成“瘪”状,从而失去了作品内心涌动般的深邃味道。而另一些选手在演奏勃拉姆斯第二奏鸣曲时,则将音乐奏得呆板、迟滞,没有了浪漫主义抒情化的热情和委婉。至于舒伯特奏鸣曲,很多选手在演奏时都没能将音乐的情调尽情展开,而与钢琴伴奏之间的合作亦同样是处于一种相对生疏和隔阂的状态中。
(四)协奏曲演奏方面的问题 协奏曲是比赛中选手们最好发挥的类型,因演奏协奏曲的选手都是进入决赛的选手,故所暴露的问题相对较少。然而在这次比赛中,也有些人在演奏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选手将舒伯特协奏曲奏得粗糙兀突,没有考虑到它是一首近似于莫扎特风格的作品。还有的选手将亨德米特《天鹅转子》拉得索然无味,将巴托克《中提琴协奏曲》拉得零乱懈怠缺乏现代音乐的立体化气质,这些问题都是因为选手没有正确理解作曲家的个性及其作品风格所造成的。
中提琴事业前景喜人 展未来更需加倍努力
本届“星海杯”全国青少年中提琴邀请赛的成功举办,使人们看到了我国中提琴事业前景喜人的希望。比赛中,选手们赛得积极、赛得认真、赛得投入,场上激烈争夺,场下互相切磋,表现出了良好的团结气氛与合作精神。而由老中青三代专家教授组成的评委会则以认真、公平、公正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全体参赛师生和选手家长们的信赖与热赞。
本届比赛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青年教师在教学事业上取得了令人刮目的成绩。其中最显著的代表是广州星海音乐附中的侯东蕾老师。侯东蕾是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附中的弦乐教研室主任,青年一代中提琴教师中的佼佼者。这次比赛他的学生参赛人数最多,进入复赛和决赛的人数高达9人,而少年A组第二名,少年B组第一名、第二名(两人)第三名(一人),青年组第一名、第二名(一人)都是他的学生,如此高的获奖比例实属罕见。此外,西安音乐学院的青年教师王恪居也有三名学生获奖,其教学成就亦是相当出众的。
作为具有特殊意义的专业比赛,赛程期间组委会还特意安排了许多重要学术活动,如中提琴老教授沈西蒂的大师专题讲座、何荣教授的赛后大师班讲座,李自立教授的《第一中提琴协奏曲》创作报告、青年中提琴演奏家钟华的独奏音乐会等。这些活动意义重大,效果突出,在师生们及爱好者中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
首届“星海杯”全国青少年中提琴邀请赛圆满闭幕了,为了使我国中提琴艺术事业得到长期而全面的发展,赛会组委会决定,今后每隔两年举行一次比赛,并逐步扩大其规模和影响,使其真正成为我国具有正规性、权威性和延续性的专业中提琴比赛。
衷心希望全国的中提琴同行们团结起来,共同努力,使“星海杯”比赛这朵鲜艳的“中提琴之花”在广阔的艺术百花园中盛开得更加灿烂。
景作人 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中提琴演奏家、乐评人
(责任编辑 荣英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