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勇
(绍兴市越城区教育局教研室,浙江 绍兴 311800)
2012年浙江省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率先改版,新教材与旧教材不单是课题名称发生了变化,教学目标描述也发生了变化。新版中的操作用语、各种名称得到进一步规范;教材原有结构体系得以进一步优化。而作为信息技术教学启蒙阶段的三年级,主要是让学生多看、多思考和多交流,需要教师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习惯。因此,如何在教学中依据教材的内容及学生学习的规律,设计适当的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是亟待我们学科教学工作者长期思考与实践的话题。
经过一年的实践研究,笔者对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感悟,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积累了以下“四点”操作策略。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关键。轻松和谐的环境能使人的情绪稳定、心情舒畅,思维处于最佳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领导者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能让学生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只有让学生在精神上处于自由、放松的状态,学生的思维才不会有“禁区”,学生在课堂上才能够畅思、畅言,并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的个性与潜能才能得到张扬,我们的课堂才能焕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
【案例1】:《拼音输入法》——汉字词组输入
词组的输入是提高汉字输入效率的有效方法,在学习中我先教学生输入词组。有的学生指出:可以把词组的汉语拼音全拼输入,就可以准确地得到我们需要的词组;有的学生指出:可以只输入词组拼音的首字母或者声母的方法来提高输入速度;有的学生指出:有些甚至可以连续输入每个字的声母(如:计算机jsj),这样更便捷。最后,大家达成一致的结论:对于双字词,一般采用混拼的方法比较好;对于多字词,采用简拼的方法最简单。至此,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得以突破。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前提,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基础。从教师层面来讲,教师只有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会在课堂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设计多样化的自主训练活动;从学生个体层面来讲,学生只有被置于关心、理解和信任的情境中,才能够激发起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的信心。
课堂教学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自我开拓的空间,可以通过恰当的探究任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任务的选择和设计要难度适宜,并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提供的教学任务设计必须合理,只有设计合理的任务才具有强大的促学生自主学习的驱动力。在教学中,教师一般设计两层任务:一层是基本学习任务,全体应该完成;二层是提高性任务。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尝试。这样,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并较大限度地提高自己。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丰富、灵活和有层次性的练习,让学生自主选择,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案例2】:《初识“画图”程序》——利用“画图”程序“涂鸦”
①模仿练习:仿照书上的例子,用铅笔、刷子和喷枪工具画一幅山水画。
②挑战自我:请你利用画图程序其他工具创作一幅山水画。
③课外练习:利用画图程序自由创作一幅海底世界的画。
层次化作业的布置应注意两个问题:首先,不可硬性要求某些同学做哪个档的作业,那样会使一些同学产生被老师轻视的感觉,作业档的选择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其次,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防止偷懒思想的产生与蔓延。
在课堂上,教师设计一些趣味性的练习,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促进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并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案例3】:《复制与变换》——“水果拼图”
“复制”与“粘贴”对刚接触计算机不久的三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其概念有一定的难度。教材中利用花的“种子”播种时效果虽然不错,但在“翻转/旋转”时效果却不是很理想。于是,笔者在课堂中设计了让学生由几种蔬菜、水果按照其外形特点拼成卡通造型的脸这样一个练习。
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资源是非常丰富的。除教科书外,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以及计算机网络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提前将这些学习资源进行整理,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扫清障碍。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逐步指导学生学会带着问题看书,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新的信息技术教材一般包含:知识背景、文字叙述的操作过程、图示的操作过程、课堂练习这四部分内容,我们可以将教材中符合学生知识水平的教学内容,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通过自己阅读来获取知识。
【案例4】:《初识计算机》问题导读
在执教《初识计算机》的时候,让学生带着“计算机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各个部件又有什么功能”的问题,先自己阅读教材,然后给出实物由学生来讲解自己了解到的知识,并让学生相互补充。学生通过自己看书、上课交流,不仅学到了书本的知识,而且学到了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从上课效果来看,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上课气氛活跃。
学生在课堂中碰到问题,可以请教老师,也可以请同学帮助,不过最重要的是自己学会使用“帮助”。其实绝大部分软件都提供了详细的使用说明和帮助,一般在菜单栏中就有“帮助”一栏,“帮助”信息的使用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很有益。
【案例5】:《使用“帮助”》学习使用帮助
在浙教版三年级上的第10课《使用“帮助”》就提到了这个百问不厌的“好老师”——“帮助”,其实我们可以更早地引入这位“好老师”。笔者在教授《巧用计算器》的时候就先向学生介绍“帮助”的使用,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计算器来执行简单的计算,并可指导学生可以使用从右击计算器的各个按钮,再单击出现的“这是什么?”(W)以获取帮助信息的方法,为以后的教学做铺垫。在教《有趣的“画图”》这个单元内容时,再对使用“帮助”予以强化,这样,学生在遇到问题后就会很自觉去寻找这位“老师”的帮助了。
“在线学习系统”是将比较复杂的操作和部分拓展的知识以网页、学件的方式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将一些重要的、较难理解的内容用幕录象的软件制作成swf.格式的文件来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自己学会利用“在线学习系统”,这样,可以让一些遇到困难的学生得到帮助,让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后从“课堂延伸”中找一些相关的资料拓展学习,满足他们获取更多知识的需要。
【案例6】:《串句成文巧修饰》“在线学习系统”
我们针对小学信息技术(三下)第13课《串句成文巧修饰》提供了中文标点的输入方法,供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学习,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可多次练习以达到完全掌握的目标。
以前,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通常只看最终学生完成的作品,现在教学运用网络支持建立过程性评价平台,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档案”,从自评、互评、师评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的表现就都被真实地记录下来,有利于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是为了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记录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以便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过程性的评价。对于每个学习阶段,评价的重点就是学生在这一个阶段都学到了什么。以成长档案为载体进行学习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全程自我监控,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历程,使得成长作品的内容呈现出多元化色彩(图1)。
图1
不管学生的学习基础如何,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有一个完整的制作、完善过程,我们可以适时加以横向比较,但更注重的是纵向比较,让学生欣赏自己的作品创作进度,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每学期在学生自己的电子档案中就包括了:学生成长作品集和学习评价集。学生成长作品集主要用于保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电子作品,包括半成品和成品。学习评价集,主要用于保存每个学习阶段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表格。学生成长档案的建立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历程,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过程性的评价。
笔者在越城教育网上建立了专题Blog站点,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一个网上交流平台,也给每位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空间,以可视化的形式记录了学生学习的过程。笔者让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完成后,结合完成的作品写一些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以及其他同学、教师对其作品的评价等等。比如,Blog中设立的“学生作品”这个栏目,将学生中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发布在这上面,包括课堂中当堂完成的作品。学生们非常喜欢这种方式,结合自己的看法,纷纷写下了自己对作品的评价。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项观念性、知识性和操作性很强的活动。以上这些策略只是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尝试和体会。在教学实践中让更多的学生把自主学习当作他们的乐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是教师一直要努力探索下去的教学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