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战略环境分析

2014-06-01 00:56叶常林
池州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芜湖市机器人发展

吴 婷,叶常林

(安徽工程大学 人文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随着机器人发展速度的加快、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不断提升,机器人的作用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工业操作,更多的是一种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装备,它能够独立的完成信息获取-加工分析-采取行动等一系列任务,现代意义的机器人被广泛的用于医学、农业、建筑业、服务业等领域。针对机器人的这种智能化发展,有专家学者预测,在国家极力敦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降低人力成本等背景下,机器人的需求将会源源不绝,其应用领域会更加的宽泛。

1 机器人产业发展概况

1.1 国外机器人发展概况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于2007年曾在一篇撰文中说过:“如果我现在20岁,我创业的目标一定是机器人!”国内相关学者也指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前景无可限量,他可能像个人电脑一样,进入家家户户,成为每一个家庭的必需品。纵观国内外机器人产业的兴起和发展现状,我们就知道以上的说法是有据可依的。

欧美及一些工业技术先进的亚洲国家在1960年代生产了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并于1980年代形成产业化发展。其中,日本是全球机器人产量最高的国家,2011年,日本发那科公司在国内的机器人销量达到3400台,约占30%的市场份额,安川电机于2013年在江苏常州投资40亿日元建设工业机器人组装工厂,计划2015年产能达6000台。瑞典ABB截至2011年,在中国的机器人装机总量已经超过10000台,占据约20%的市场份额。德国库卡中国工厂的机器人年装配能力2013年为3000台,2015年预计将提升至5000台。

1.2 国内机器人发展概况

面对国外机器人公司在中国占据的高市场份额,我国于国家“863计划”实施后开始发展机器人产业。包括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9个以智能机器人研究为主题的产业化基地的形成,标志着我国的机器人发展已经逐步走向产业化[1]。 “十五”期间,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重创新、抓应用、建环境、促发展、见效益”的指导思想,机器人技术研发向基础装备和成套装备方向转移[2]。2013年12月30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我国要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8-10个配套产业集群,45%的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机器人密度 (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100以上等[3]。基于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产业转型升级、人力成本上涨和其在制造、服务等行业的广泛应用,机器人产业开始迅猛发展。

直至2013年末,我国发展机器人产业的主要地区,广州市聚集了如广州数控、广州启帆、敏嘉制造、广州机研院等在内的20多家工业机器人生产、研发和集成应用企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另外,位于沈阳市的新松机器人公司作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领跑者,国产机器人产业化中国第一,第一家入选中国名牌的机器人企业,拥有世界领先的核心竞争力,再依托其坚持技术创新的理念、以客户需求为首的发展模式以及准确的市场定位,沈阳新松在国内开拓机器人市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面对国内外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尤其是国内广州、沈阳等地区的强劲势头,芜湖市作为国家芜马合机器人产业区的领跑者,已将机器人产业作为推动经济跨越式增长的关键加以培育。自2007年实施机器人产学研一体化项目以来,先后成立了包括埃夫特、瑞祥工业在内的一批机器人企业,2012年由埃夫特所研制的国内首台重载165公斤机器人更是载入中国企业创新纪录。2013年芜湖市又投资26.3亿元建造总占地面积5000亩的机器人产业园,以期打造国内首屈一指的机器人发展基地。为实现该目标,以及与广州、沈阳等早先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地区相比,如何避他人之短,扬自身之长,有必要对影响芜湖市机器人产业化发展的因素做整体分析。

2 基于PEST模型分析芜湖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战略环境

PEST模型主要是对影响产业发展的宏观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这四个主要方面。芜湖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战略环境,如图1所示,有其具体的内容:

图1 芜湖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的PEST模型

2.1 政治因素

2.1.1 政府积极支持,提供各种发展资源 2013年4月,“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在北京成立,选举了厂址位于芜湖的安徽埃夫特公司为副理事长单位,同年12月,国家发布了《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芜湖市政府稳抓机遇,采取措施,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资源:(1)投资建设的总占地面积为5000亩的机器人产业园已在规划当中,注资成立的机器人产业园运营管理平台(芜湖市滨江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已经开启,专门服务于机器人产业技术研发、工艺改进、新产品推广等过程的高质量领导小组也已成立;(2)面向海内外引进人才,同时依托国内高端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机器人产业人才特区;(3)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比重,成立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

2.1.2 制定各项优惠政策,铺平前进之路 芜湖市政府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产业重大项目调度、技术研发、税收、生产管理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具体包括:(1)机器人产业园内各项目采取“一企一策”方式,各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建设用地、机器设备、资金筹备等难题,可以通过无偿资助、贷款贴息、有偿使用、入股、委托投资等方式解决;(2)创新型产业核心技术引进或研发最高给予1000万元资助,科研成果在芜首次实施转化并实现产业化的,给予20万元至200万元资助,同时给予注册公司资金50%、最高200万元资助,高新技术、创新型企业来芜投资新型产业给予实际到位投资额10%、最高500万元奖励;(3)通过应用示范补贴、增资扩股等政策,鼓励企业提升生产智能化水平,加快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鼓励创新创业人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4)给予产业园区内生产性用房每平方米价格不等的补助,新引进企业自建自用的办公用房,减半征收相关费用,对购买或租赁办公用房的企业实行相应补贴,企业内高端人才在芜首次购买自住商品房,给予房价和生活补助。

2.2 经济因素

2.2.1 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经济结构更加合理 近十年来,芜湖市经济呈现又快又稳的增长趋势,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总量在省内名列前茅。如表1所示:

表1 2000-2012年芜湖市经济概况

由表1得知,芜湖市地区经济发展的几个重要指标如地方财政收入、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都在保持平稳上涨。芜湖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注重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等方面具有新突破。在支柱产业优先发展进而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下,调整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加大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和电线电缆四大支柱产业,且将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业作为首位产业优先发展,再以支柱产业为带动经济巨幅增长的引擎,发展包括机器人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继而使产业发展走向合理化、高端化、国际化[4]。2012年,全市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和完成投资分别为719.78亿元、372.1亿元,首位产业实现增加值和完成投资分别为441.42亿元、413.47亿元,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和完成投资分别246.85为亿元、338.06亿元。近十年来三次产业增加值以第二产业(主要是制造工业)为主,占最大比重达66.1%,产业结构的调整向第二产业聚拢,这为机器人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经济保障。

2.2.2 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逐步健全和完善 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经济的持续上涨提高了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吸引了资本投资,带动了城市建设,同时,全市各方面水平的提升也会拉动经济增长。芜湖市政府考虑到这两方面的辩证关系,致力于健全和完善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

机器人产业发展对金融资本有很高的要求,为调控经济的自由流动,实现产业发展与金融资本的高度融合,芜湖市不断扩大融资总量。2012年全市社会总融资3507亿元,11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总计1500亿元左右。另外,为使经济成果惠及更多人,市政府不断扩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范围和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2012年,投资在城镇基础设施这一方面的资金累计211.06亿元,比上年增长45.70%,集中表现在市区占地面积、绿化面积的扩大,棚户区改造、公交运营线路的数量增多,供水、煤气的能力提高。 同时,年末,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23784元,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30.39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675元,人均住房面积为35.67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13.2%、3.59%、15%、1.69%。

2.3 社会因素

芜湖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劳动人口比重大、就业政策完善,市政府善于抓住机遇和迎接挑战,富有冒险和创新精神,这都为机器人产业发展在原料采购、运输,资本、技术投资,科技创新,扩大市场,成品销售等方面提供了有利条件。

(1)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边缘,濒江达海,交通便利,海、路、空全面建设。芜湖市目前已拥有港口码头70多个,远洋航线12条,年进出口量达2300万吨,随着2013年9月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芜湖港与上海港的交流合作会更加密切,其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市公路网络纵横交错,长江大桥的通车更是将南北交通连为一体;安徽省内最大的火车站预计2015年建成,一旦动车、高铁通车,交通会更加便捷;市航空主要是依托周边南京、合肥等城市。

(2)芜湖市具有丰富的土地、人口资源。2011年末,全市面积5988平方公里,全市户籍人口385.4万人,城镇从业人员数109.27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数所占比重为54.14%。同时,市政府还注重完善就业政策,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加职工基本保险的参保人数。2012年,政府还一次性投入71亿元用于民生建设,年末,总计完成了39项民生工程。

(3)从改革时期开始,芜湖市就善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富有创新和科技强省的意识。1990年安徽省委提出“开发皖江、强化自身、呼应浦东、迎接辐射”[5]的经济战略决策,市领导利用其地理优势,对外开放和发展经济,使芜湖市长期占领着安徽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之后,市政府也积极响应中央的区划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等号召,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转型、率先崛起、富民强市为主线,全面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强市、统筹城乡、开放合作、和谐发展五大战略,着力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这都将带动机器人产业的跨越式发展[6]。

2.4 技术因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芜湖市机器人产业化发展需要靠丰富的科技资源、先进的技术和强有力的科技政策做支撑。

(1)芜湖市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全市目前共有9所高等院校和15所职业中学,总在校生数约20万人,能够满足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3家,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289项,2012年高新技术总产值达到2163亿元。资源的有效分配和使用,可以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科技支撑。

(2)芜湖市始终坚持创新带动发展的信念,在这样的信念指引下,近年来,芜湖市的汽车及装备制造业、零部件生产、电缆等主导产业一直走在发展的前沿,机器人、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在奋勇直追。雄厚的工业基础,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3)芜湖市作为国家芜马合机器人产业区试点领头羊,科技政策一直为其保驾护航。从2007年启动工业机器人项目开始,市政府就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扶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帮助产业转型升级,更是成立项目专项小组负责战略制定和实施,不断提升机器人研发和制造能力,努力形成机器人产业发展集聚态势。2013年,市政府投资26.3亿元建设占地面积达5000亩的机器人产业园,工业机器人整机项目以及伺服电机驱动及控制系统、精密减速机等配套的核心零部件项目等6个重点项目已经开始在建。另外,作为我省入选国家新型显示产业集群试点的重要支撑,芜湖市已投资近100亿元,目的是将新型显示产业打造成千亿元产业,吸引了一批产业上下游企业落户芜湖,这同时也为机器人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产业支撑。

3 芜湖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基于PEST模型的分析显示,芜湖市机器人产业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这四方面都具有发展优势,且产业发展前景良好。以厂址位于芜湖的某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为例,从2007年芜湖市发展机器人产业以来,其机器人产业年产值占芜湖市GDP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末达到19.29%。芜湖市机器人产业虽发展前景广阔,但与国内主要地区机器人产业相比,仍有不足。

位于珠三角地区的广州市在发展机器人方面有着充分发挥面临港澳的区位优势、信息优势和人文优势,具有较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光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层出不穷,拥有发挥积极作用的服务型政府和市场经济文化等优势;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之内的沈阳新松具有多个国内第一及领先的自主技术研发优势。芜湖市机器人产业是新兴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与这些地区相较而言,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政策上虽有政府的积极支持,但产业分散,集中度不高,企业各自为战;经济上有保障,但未能充分发挥效用;高素质人才供给量大,但人才的引进困难仍存在,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基础技术体系普及,但高端技术主要来自国外,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创立自主品牌。

芜湖市机器人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要想更好的利用战略环境,市政府和相关企业还要相应的制定几点保障措施:(1)加强各企业的统筹协调,改善其产业分散、集中度不高的劣势,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形成产业集聚,建立各产业之间信息公开、资源共享、共同前行的发展格局;(2)最大化发挥长三角区域内及周边地市经济优于珠三角区域和环渤海经济圈的独特优势,利用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等有利条件,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利的经济环境,努力使各项投入资金发挥最优效用;(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企业管理,致力于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的降低,为企业节省资金资源,同时准确把握企业的市场定位、发展模式和整体的战略规划,做到各方面有的放矢;(4)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突破核心技术,形成国内机器人产业的自主品牌,树立品牌效应。

4 结语

芜湖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环境,根据PEST模型分析可知,有其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和技术上的各种优势,但与国外以及国内其他地区相比,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足。芜湖市机器人要实现其产业发展目标,还需规避相应劣势,并积极的实施和执行保障措施,为机器人产业的战略布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芜湖市经济增长提供指导,从而形成芜湖市机器人产业化发展。

[1]夏鲲,徐涛,李静锋,等.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与应用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8(8):63-64.

[2]王田苗.全力推进我国机器人技术[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7(2):17-22.

[3]工业机器人的发展[EB/OL].(2014-05-21)[2014-06-06].http://www.yanfabu.com/News Index_viewPage_id_1885.

[4]解晨晨.皖江示范区背景下芜湖市主导产业的选择[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2.

[5]丁露.城市群的发展与整合——以中部城市群为例[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2.

[6]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宣讲提纲[EB/OL].(2011-04-11)[2014-06-06].http://qyjjyjs.tlu.edu.cn/s/11/t/22/24/04/info9220.

[7]徐亮.芜湖市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7.

[8]倪胜如.省辖市巨变—芜湖市[M]//安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57-60.

猜你喜欢
芜湖市机器人发展
芜湖市银鸿液压件有限公司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芜湖市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分析
悄悄地
芜湖市金帆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