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格 王冉
甲磺酸罗哌卡因(ropivacaine mesylate injection)在临床中属于一种长效酰胺类局麻药,该药对神经、器脏毒性较小,孕妇使用安全性较高[1]。目前,临床多采用低浓度罗哌卡因行硬膜外腔分娩镇痛,镇痛效果较好,对产生的感觉和运动阻滞分离明显,因此在分娩镇痛中已得到广泛应用[2]。但临床对罗哌卡因使用浓度尚未完全定论,本研究观察3 种浓度罗哌卡因行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湖南省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足月、头位、单胎妊娠并要求分娩镇痛的60 例孕产妇,年龄21~36 岁,平均(26.1±2.4)岁;孕周38~41 周,ASAⅠ~Ⅱ级,经临床检查孕产妇的骨盆及胎儿均正常;所选病例均为镇痛及镇静药物史,且无产科、椎管内阻滞禁忌证;所选孕产妇均自愿要求自然分娩,并接受分娩镇痛,在家属陪同下签署知情同意书。采取掷骰子方法随机将孕产妇平均分为A、B、C 3 组(n=20),3 组孕妇产均采用不同麻醉药物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3 组孕产妇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镇痛方法 当产妇出现规律性宫缩并宫口开至3 cm时,将产妇及时送入产房;进入产房后首先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输注300~500 mL 的复方林格氏液,协助产妇取左侧卧位姿势,采取阻力消失法选取产妇L2~L3间隙实施硬膜外腔穿刺,当确认穿刺针已经准确进入硬膜外腔之后,从穿刺针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深度一般为3.0 cm 为宜,会抽导管无血液、脑脊液之后可将硬膜外导管进行固定,并将患者调整至平卧位姿势;首先,所有产妇均给予硬膜外腔3 mL 的2%利多卡因试验量,注射5 min 后观察是否存在不良反应症状。3 组产妇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同批次盐酸罗哌卡因(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 20061065),其中A 组给予0.075%的盐酸罗哌卡因+1 μg/mL 芬太尼的6 mL 混合液;B 组给予0.1%的盐酸罗哌卡因+ 1 μg/mL 芬太尼的6 mL 混合液;C 组给予0.15%的盐酸罗哌卡因+1 μg/mL 芬太尼的6 mL 混合液;之后连接硬膜外镇痛泵,采取背景速度为6 mL/h 的速度进行输注,当产妇的宫口完全打开时可停止使用镇痛泵;待产妇分娩结束之后将硬膜外导管拔除。
1.3 观察指标[3](1)密切监测、记录产妇的相关生理指标(如:BP、RR、HR 及SpO2),采用胎心监护仪持续产妇的胎心音、宫缩情况,护理人员详细记录各个产程进展基本情况、新生儿Apgar 评分等;(2)采用体表针刺法检测患者的神经阻滞平面,从而将产妇的麻醉阻滞平面控制在T 10 以下;(3)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临床麻醉镇痛效果,其中0 分表示无疼痛,10 分表示疼痛严重,评估分级:评分<3 分表示镇痛效果为优,3~5分表示镇痛效果基本满意,>5 分表示镇痛效果不满意;(4)采用 Bromage 改良法对运动阻滞深度进行评估,0 分表示无运动阻滞,1 分表示踝关节、膝关节能运动,2 分表示活动踝关节能活动,3 分表示踝、膝、髋关节均不能活动。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 12.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2 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3 组产妇产程时间、宫缩持续及间隔时间比较 产程时间,宫缩持续、间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产程时间,宫缩持续、间隔时间比较
2.2 3 组产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评分比较 分娩方式及新生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分娩方式及新生儿评分比较
2.3 镇痛效果比较 A 组显著高于B、C 2 组,B、C 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3 组产妇的镇痛效果比较
2.4 运动神经阻滞 Bromage 评分B 组显著高于A、C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3 组产妇运动神经阻滞(Bromage 评分)比较(%)
产妇临床分娩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生理过程,在分娩过程中会产生剧烈的疼痛感,极易引起母体、胎儿的内环境出现紊乱[4]。为了能够控制产妇的疼痛感,为产妇营造一个无痛、安全的分娩环境,此时分娩镇痛就显得十分重要[5]。罗哌卡因属于是一种新型的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其是纯左旋式异构体,在临床麻醉中可显著提升麻醉性能,降低麻醉药物的毒性作用,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较低[6];在长期临床研究中证实,罗派卡因对产妇的子宫胎盘血流、新生儿等无明显影响,在低浓度时可有效分离运动神经阻滞及感觉神经[7-8]。本研究发现,不同浓度的罗派卡因的麻醉效果存在一定差异性,A 组采用0.075%盐酸罗哌卡因加,B 组采用0.1%的盐酸罗哌卡因,C 组采用0.15%的盐酸罗哌卡因,通过对比分析3 组产妇的镇痛效果、分娩、新生儿Apgar 评分等,结果显示,VAS 评分A 组显著高于B、C 2 组(P<0.05),B、C 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动神经阻滞方面,C 组影响显著高于A、B 2 组(P<0.05),A、B 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在临床分娩镇痛中选择0.1%的罗派卡因对分娩影响最小,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麻醉效果良好,可作为分娩镇痛的首先麻醉药物。
[1]梁金华,林红,丁耀茂,等.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作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5):185-186.
[2]陈隆斌,余玲.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1,16(6):87-88.
[3]许尹丽,何雪明,何文评,等.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研究[J].右江医学,2012,12(2):176-178.
[4]孟雅静,梁小青.不同浓度国产盐酸罗哌卡因在产科临床分娩镇痛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0):6856-6858.
[5]张凯.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3,21(10):2-3.
[6]魏之先.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8,15(11):3218-3219.
[7]吴玉民.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25(4):2871-2872.
[8]蔡恒宇,吴秀英.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1,15(4):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