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娃顿珠
摘 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必然。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互相接纳,形成师生真挚的情感关系。师生关系影响到学生的成长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要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关键词:小学生;师生关系;影响
当今社会,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无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都应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才能发展新型教育,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前进。在教育中,师生关系是一个古老而崭新的话题。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学生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够进行正常学习,才能在学习中获得知识与能力,并将习得的知识与能力用于进一步的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上应该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应该是和谐的。本文从以下几点来谈谈师生关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必然
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包含了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师生关系必然同一定的经济基础相联系,并为之服务。在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的大部分时期,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主宰,是权威,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师生关系体现着师德尊严。到了后工业经济时代,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个性的发展要求日益强烈。教育途径不断拓宽,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已逐步实现现代化、科学化,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舞台已逐渐被学生占领,因此,旧的师生关系受到强烈的冲击甚至瓦解。从教育改革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能力,教育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这一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氛围必然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拥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识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因此,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师生关系的核心
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互相接纳,形成师生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確立;另一方面,教育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三、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
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身心成长的失衡、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重视、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重视不够等。学生一天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待在学校里,不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间,打交道最多的对象还是教师,他们最关注、最在意的也是教师,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关系着学生的成长。可以这么说,师生关系是否健康决定了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
教师实施“授业”“解惑”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却不一定让学生心理健康。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范围小,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不易调节和控制,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情感却日益丰富,稳定性和控制力不断增强,对教师极为信任和依赖,道德感也有很大的发展;他们好动,好模仿,易受暗示。很多时候,教师以爱的名义对学生的缺点进行指正,却因为方法的欠妥使学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被逆反心理支配,无论教师用心如何,学生均以抗衡的心理对待。胆小的虽不言语或直接反抗,但消极的反抗是再明显不过的了。由此可见,学生希望有知心朋友,能互相倾诉,互相理解,互相安慰,如果这些需求的满足是来自于教师,那么他们会因倍觉幸福而格外珍惜,从而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健康发展。相反,如果不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苦心经营师生之间的的良好关系,则会使学生觉得非常寂寞、失落、挫败,从而产生连锁反应,导致一系列心理障碍出现。学生呼唤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家长呼唤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教育呼唤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这是任何学校、任何学习阶段、任何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最理想、最健康的师生关系。
四、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1.尊重信任学生
小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变化发展的高峰期。学生此时尚未形成很强的自我意识,非常在乎他人尤其是教师对他的评价。当他们得到教师的赞扬或肯定时,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体验,并转化为一股强大的学习动力。反之,就会产生严重的受挫感。因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要热爱学生。“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塑造每一位学生。因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要经常表扬学生。教师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学生认为自己失去了自尊,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和精神的支柱,导致消沉。反之,他们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
要对学生有研究,尽可能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和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
要让学生当主人。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当教师面对学生时,首先应该明确,任何个体都是一个独立的、丰满的精神世界,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每个人的独立个性,激发他们自尊自重的意识,促进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应该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
2.正确运用“宽容”手段
小学生的心理成熟和道德观念的完善程度都处于不稳定的低水平线上,其言行认识容易出现错误和过失,且易反复,需要恰当的指导。如果教师能正确运用“宽容”手段,分析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根源,耐心地帮助学生提高认识,细心诱导,抓住重点分步解决,这样不仅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反而会增进师生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使教师赢得学生的充分信赖和尊重,进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当然,宽容要与耐心辅导相结合,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更不能无原则地纵容和偏爱,有时适当降低要求,也是为了最终达到目的。宽容是教育过程中心灵的渴求,其效果是不可低估的。
3.用心灵培植友谊之花
深入学生,沟通心灵,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师爱的突出表现。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知识经验的增加跟不上体能的增强,加之他们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对各种新生事物总想学习,总要尝试,自然地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他们就迫切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而且这种要求是随时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与学生经常交往,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4.教师要转变观念和角色
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质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德和过硬的素质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其次,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
综上所述,师生关系影响着学生成长,这更多的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以及人格的不断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热爱教育职业,热爱教师工作,热爱学生,具备责任心和优良的职业道德品质。新课程特别强调师生间的互动关系和双向发展,因此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从人际方面说,师生是平等的,共生的,朋友式的;从教育角度看,师生是互动的,共进的,发展式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面对学习。相同的教育条件、教育对象,通过一定的师生关系配置,就能爆发出强大的教育能量,产生积极的教育效益。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并影响到学生将来能否适应社会。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欲望,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努力建立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相信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不断提高,加速教育改革的进程,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新型人才,为社会现代化贡献巨大力量,为国家发展和人民日益丰富的生活提供相应的精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