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贵全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攀升,消费意识的不断增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广泛热议的话题之一。因此,食品添加剂的检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三个方面出发,探讨了色谱分析技术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的应用,即:气相色谱法应用、离子色谱法应用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
关键词:色谱分析 食品 添加剂
中图分类号:TS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08-0060-02
1 引言
不可否认的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为此,在相当一部分企业制定企业标准的过程中,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已经成为我们重点讨论的内容之一。迄今为止,在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中,色谱法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色谱分析技术的种类比较多,通常情况下,基于流动的相态可以将色谱分析分成液相色谱与气相色谱,其中液相色谱是以液体为流动相,而气相色谱其流动相为气体。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色谱分析技术越来越完善,具有检测灵敏度比较高,操作简单,其分离效果非常良好,选择性高,样品的使用量比较少,快捷方便,因此,已经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食品添加剂概述
食品添加剂,顾名思义是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为了改善食品品质而人为添加的化学物质或者是天然物。目前为止,食品添加剂约有23个种类,2000余个品种。其中,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每当谈论食品添加剂时,都是敬而远之。更多的原因是混淆了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剂的概念,把一些非法添加物的罪名扣到食品添加剂的头上显然是不公平的。因为,食品添加剂大大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并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这主要是它给食品工业带来许多好处,例如:防腐剂有利于食品的保存,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营养强化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食品的营养价值;着色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食品的感官,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需要。
3 色谱分析技术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的应用
3.1 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是在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基础上,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引入了气相色谱理论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离分析技术。它与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区别是填料颗粒小而均匀,小颗粒具有高柱效,但会引起高阻力,需要高压输送流动相,故又称高压液相色谱法。
对于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的应用在很多论文中具有详细的论述。例如:李敬慈、丁天惠[1]采用乙二胺作为硅胶柱改善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奶制品和淀粉水解液中糖的含量。对样品处理方法及色谱条件作了探讨,采用Pb(Ac)2-Na2C2O4-K2HPO4处理样品,含0.01%乙二胺的乙腈—水(65:35,V/V)作流动相,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本方法操作简单、价廉、准确。HPLC用于糖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具有快速、灵敏、样品处理简单等优点。余涛[2]等采用ODSC18柱,甲醇—乙酸铵作为流动相,针对不同类型样品,采用不同前处理方法,样品处理液最后于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定量。结果:乙酰磺胺酸钾、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脱氢乙酸、阿斯巴甜在0~0.32mg/ml浓度范圍内,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SD为0.67%~6.8%;乙酰磺胺酸钾加标回收率为93.1%~99.6%、苯甲酸为90.5%~98.7%、山梨酸为91.5%~102.5%、糖精钠为91.8%~100.9%、脱氢乙酸为92.3%~99.8%、阿斯巴甜为90.3%~103.5%。
3.2 气相色谱法的应用
气象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混合物中的组分在气体的带动下,流经固定相时,固定相对各组分的作用力不同,做成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不同,从而使各组分得以分离。各组分分离后,随载气逐一进入检测器进行非电量转换,转换成与组分含量成比例的电讯号,再进行记录、绘图、计算。
气相色谱法主要用于检测酸性防腐剂、酯型防腐剂。这些添加剂的萃取主要先用盐酸或者是硫酸等试剂将样品酸化,使添加剂由离子型转化成有机分子,再用极性低的有机溶剂,如:石油醚、乙醚等萃取。毛江胜等[3]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油中的酚类抗氧化剂BHA、BHT、TBHQ。BHA、BHT、TBHQ检出限分别为5、l0、5ng(进样量为5.0),加标回收率为82.8%~95.6%,相对标准偏差为1.06%~3.11%。晋玉霞等[4]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方法的检出限为2.0~3.2mg/kg,回收率为78%~106%,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1%。
3.3 离子色谱法的应用
离子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离子色谱中使用的固定相是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树脂上分布有固定的带电荷的基团和能游动的配位离子。当样品加入离子交换色谱往后,如果用适当的溶液洗脱,样品离子即与树脂上能游动的离子进行交换,并且连续进行可逆交换吸附和解吸,最后达到吸附平衡。
离子色谱法已经成为食品添加剂检测的一种重要方法。例如: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方法有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极谱法和离子色谱法,而在国标中离子色谱法被确定为第一法。
4 结语
总之,浅谈色谱分析法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从目前看来,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意识大幅度提升,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本文探讨了检测食品添加剂的色谱方法,阐述了色谱分析法在食品添加剂中的应用,希望能够对具体的实践工作发挥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敬慈,丁天惠.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奶制品和淀粉水解液中的糖[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科学版,1996,(3):72-75.
[2]余涛,叶坚,刘昶.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食品中多种甜味剂和防腐剂的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0).
[3]毛江胜,等.化学分析计量,2006,l5(6):11-12.
[4]晋玉霞,等.现代食品科技,2007,23(3):77.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