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关怀的渗透

2014-05-30 09:35:14董育明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真话关怀人文

董育明

初中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人文学科,其教学初衷和最终目的都是培养基础语言能力,实现人文素质教育。显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势在必行,本文试从真、善、美、情、思五个方面对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进行阐述,希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能更具针对性和引导性,真正呈现人文关怀的魅力。

真诚之心

人文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高尚的人,正派的人,对民族和国家有贡献的人”。归根结底就是要教学生做一个有良知的人,而一个有良知的人就必须具备一颗真诚的心,务实事、讲真话、做真人。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当今社会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只有教学生葆有一颗真心,才能在物欲横流中抵制诱惑,坚守立场。

世间难能可贵的便在一个“真”字。如何教学生求真呢?这便需要树立榜样进行教育。然而初中语文课不是思想品德修养课,可以树立榜样容易造成学生的烦腻心理,收效甚微。我们所强调的是“渗透”,也就是在欣赏作品或者讲述作家生平时,及时抓住闪光点,水到渠成地引向教人求真的初衷。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不畏强权、不惧暴力、讲实话、进箴言。屈原坚持在楚国国君面前讲真话,不愿与奸佞同流合污,最终被诬陷而遭流放。韩愈在众臣都向皇帝歌功颂德的时候,却严厉批评皇帝在国家百废待兴之际不积极振兴经济却去迎接佛骨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结果是被贬谪潮州。元稹、苏轼等等文人无不如此,都曾因讲真话而遭遇坎坷的命运。这些人当然也可以选着虚假让自己得一时的荣华富贵,但是他们做不到,因为他们是有良知、有责任心的、顶天立地的人,是摸着自己的良心在说话做事的人,因此虽命运多舛,却始终坚持天地之间的凛然正气。还有近现代以来的事例,如鲁迅、巴金、老舍等知识分子。鲁迅便是一个讲真话的典范,在风雨如磐的旧中国,鲁迅先生就坚持要绝假存真,要用笔揭破国民的劣根性,要让民众赤裸裸地“正视淋漓的鲜血、直面惨淡的人生”,不要欺和骗。鲁迅先生说他愿意像猫头鹰一样,在黑夜里双目圆睁,就是要看清现实,揭穿虚假,不被黑夜所蒙蔽。

先贤们虽屡遭挫折却仍用百倍的义理和勇气在追求一个“真”字,这些真实事迹本身就极具感染力,再加上教师恰如其分的点拨,必定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也许说真话很难,但是,当实在无法说真话的时候,不做一个虚假的人,这也许是我们在教学生“求真”的时候,所能强调的一个起码的底线了。

良善之性

人文素质教育还应追求“善”,其实也就是道德教育。孟子说每个人身上都有“善”的萌芽,只要不断培育,则每个人都能成为圣人。其实也就是说要培育一颗“仁”心,才能知感恩,懂怜悯,晓宽容。孔子说“仁者爱人”,拥有恻隐之心,便拥有广阔的胸怀,能爱人,便能促使人际关系的和谐。在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对这方面有更多的表述。近几年来,国学热潮的现象也正说明了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值得我们一再挖掘,然后弃其糟粕,取其精华,让古人用智慧栽下的树,供给我们后人乘凉。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讲解传统文化的课文时,先不必拘泥于古文字句的解释,只要能够引导学生将文本意思读懂即可,重要的是能够更集中、更突出重点地介绍传统文化,当学生了解了课文的大意,掌握了课文所呈现的传统文化后,再进行字词句的解析和课文结构分析,这样必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九年级下册《初识“诸子百家”》一课,我们可以更灵活、更自如地将传统文化思想集中起来进行传授,学生可以互相联系对比,印象自然便会更深刻。而这样,在专题讲授的内容上要把握适度,不宜太深,应浅尝辄止,否则会使学生失掉兴趣和热情。如能做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融合,则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接受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我们所希望体现的人文关怀已经在其间渗透。

审美之感

初中语文教学还应体现审美教育。海德格尔称,“人是诗意的栖居者”。要让生活充满诗意,自然要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初中语文课应该启迪学生用细腻的心去感受世界,于细微、平凡处发现美和真情。

前人于弱柳扶风处看洞庭秋波,于瓦屋纸窗下品故都清茗,于亭台楼阁处观落霞孤鹜,于春江月夜下赏海上明月,這些都是诗意人生,是用善感的心发现茫茫宇宙。大千世界充满了生命的惊喜,就像一阵灵光激荡起心灵世界的另一个层面,像一股清澈澄明的清泉,像漫山遍野烂漫的小花。这种美的感受能唤起人心底深处的温情。这样的人才能有爱和美的情怀去关怀世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宁可当个山野老农来换得生命的自在。在简陋的生活之中,在除草种豆之余,还能悠然望远、采菊东篱,还能愉悦地欣赏着大自然的美,并自得无法与人辨明的真意。正是这种善于捕捉美的情怀,才让许多文人墨客于失意时还能自得其乐。“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大自然的一花一草都暗藏着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就看人们如何去发现它。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更自在地带领学生在诗文间领略旖旎风光和诗意情怀。这首先要求教师去用心感知课文中的动人处,然后才能动情细致地进行表述,才能对学生形成一种感染力,使学生如沐春风,也才能达到审美教育之目的。

情感之智

初中语文的人文素质教育还应体现在情感教育上。情感教育范围较广,这里重点强调的是学生在面对困难、挫折、不幸的时候应以怎样的情商来帮助自己渡过难关。一部分学生意志薄弱、缺乏鉴定的理想信仰和乐观向上的人生追求,一旦遭遇挫折,便容易沮丧绝望而做出伤害自己甚至伤害他人或者报复社会的极端举动,给自己、他人造成永难弥补的伤害。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的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具备和谐健全的人格,这才是社会所真正需要的栋梁之材。诚然,初中语文不是心理健康教育科,但是初中语文可以通过文学的情感力量和作家的感人事迹来启发学生,达到醍醐灌顶的效果。

人文素质教育还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当代学生应当会思考、敢怀疑、明是非。孔子都认为,人不应当是一个器物,只能被填充,而应当有自己的思想,对于老师教授的知识,也可以怀疑和辩论。孔子早已看出,人只有拥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明辨是非,才能拥有创造能力。初中语文课堂可以让学生的思想自由飞翔,让不同意见在这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以上概括的“真、善、美、情、思”五个方面,便是希望能够将容易被虚泛化的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能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一个方向性的指引,以此作为初中语文人文素质教育的出发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以最理想的初衷让人文关怀像春雨一般滋润学生的心灵,若有一点触动、一丝共鸣,便已经可以受益终身。

猜你喜欢
真话关怀人文
人文
北京纪事(2024年1期)2024-01-03 03:16:55
真话能走多远(节选)
文苑(2018年18期)2018-11-08 11:12:46
真话都可以写吗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中国公路(2017年8期)2017-07-21 14:26:20
人文绍兴
中国三峡(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老区建设(2016年7期)2016-12-06 11:16:54
永远说真话
娃娃画报(2016年7期)2016-08-19 19:18:18
人文社科
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 08:54:10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声屏世界(2014年1期)2014-02-28 15: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