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刘震云先生的又一力作《我不是潘金莲》,从一个农村妇女因信任造成的婚姻悲剧开始,以诙谐幽默的笔调讲述了其追求信任的坎坷征程,展示了一个因信任缺失、人心疏离的冷漠社会。文章从情感信任、制度信任着手剖析李雪莲事件,在荒诞不经的情节中揭露现实社会因信任缺失所造成的人们无奈孤寂的生存状态。
关键词:信任 告状 离婚
当代著名作家刘震云先生在2011年凭《一句顶一万句》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后,次年推出其兄妹篇《我不是潘金莲》,两部作品都是展现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在这种关系中人的生存状态。前者讲述“在人群中说一句话很难,因为找不到听的人”,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缺乏交流的孤独感;后者表现“去纠正一句话比说一句话更难”,体现了人在社会生活中缺乏信任的无奈。
《我不是潘金蓮》讲述了一场简单的离婚案,由于信任危机而引发的一系列折腾。本来只是夫妻两人间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处理解决,竟演绎成辐射面极广,改变众多人命运的信任事故。信任是源于人与人之间交往过程中产生的个人生理现象,尼克拉斯·卢曼(Niklas Luhmann)把信任理解为“对产生风险的外部条件的一种纯粹的内心估价”。李雪莲把生活在同一个家庭里的丈夫当作最亲密的伙伴,为了共同利益忽略了信任存在的风险,感情的存在影响了理性判断。“信任这个概念处于理性与情感两个系统之间,它既是一种外在的理性制度,也是一种内在的情感道德;信任对被信任者来说,是一种内在良心的承诺,这是一种情感自觉;对信任者而言,则是基于对人性善的深信不疑,这是一种情感自愿,外在的诚实守信制度和道德价值观念必须内化为人的良心,才能真正为信任奠基。”
一、婚姻中的信任游离
作为夫妻关系中李雪莲的配偶秦玉河是小说二十年上访事件的链心人物,怀了二胎的李雪莲为了使这个和她有着亲密关系的男人不因计划生育而丢掉公职,仿照同镇人赵火车的成功案例,假离婚再复婚,钻国策的漏洞。当然,如此秘密的计划只能是在同一屋檐下的他俩人知道,为了维护家庭利益的李雪莲并未想到这个事情存在的危险性。因为信任,她没想到要考虑这个自己提出的建议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借口感情不和去民政局拿到的一纸离婚证书成为她以后二十年来极力否认辩驳的真实谎言。经过法律程序的那张文书让世间最亲密关系的合伙人转瞬对簿公堂。
夫妻是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目的为志向而依法结合的伴侣,有法律限制,亦有感情基础。李雪莲的这个假离婚建议是以家庭利益为出发点,同时也是为了维护她丈夫的工作,因为信任充分,就忽视了隐藏的风险,解除婚姻的法律保障后,秦玉河在她生下腹中的孩子之时与发廊妹共筑爱巢,这场假的真离婚就变成了真的真离婚了。主意本来是李雪莲出的,结果却把她自己给绕进去了,秦玉河的行为对他俩原来的感情给出了极大的嘲讽,因为信任却出了一场意外,李雪莲难以咽下这口气,渴望寻求他人信任来澄清事实,但未能成功;折腾一圈后,李雪莲仍对丈夫抱有幻想,“找普天下的人说不清楚。找一个人能把这事说清楚;普天下的人都说李雪莲是错的,唯有一个人知道李雪莲是对的;普天下的人都说李雪莲离婚是真的,唯有一个人知道这事情的真假,知道这事情的来龙去脉……世上有一个人说她是对的,她就从此偃旗息鼓,过去受过的委屈也不再提起”。这个人就是她的前夫秦玉河。当李雪莲找到秦玉河时,他正在自己的工作所在地化肥厂和同事喝啤酒,李雪莲的出现让他吃了一惊,并拒绝了李雪莲的私聊,原本只想从这里得到一个让自己心安话的李雪莲却得不到秦玉河的信任,不但没有承认两人的离婚只是一个谎言,而且又给李雪莲扣上一顶“潘金莲”的帽子,李雪莲没有想到自己新婚夜对丈夫信任而坦白的内容成了日后他侮辱自己的资本,再次因信任而受到伤害的李雪莲决定踏上告状之路。
二、信任迷途中的爱情
生活是戏剧性的,赵大头,这个中学时喜欢李雪莲的腼腆男孩,在李遭遇婚姻失败,进京告状时帮助了她。在举目无亲的北京,李雪莲选择的落脚地是省驻京办厨子赵大头的住处,十多年没见,两人都经历了很多,曾经那份青涩的感情依旧深埋在赵大头心中,虽然他不知李雪莲进京忙什么事儿,但他还是极尽热情地帮助了她。二十年后赵大头的一席话“唤醒”了奔波半辈子的李雪莲。赵大头说:“照我的意思,当年把他杀了也不对,当初你应该学他。”李雪莲一惊:“咋学他?”赵大头:“也找个男人结婚呀,他能找,你也能找,跟他比着找。在这上头赌气,比跟他折腾过去的真假管用多了。你早这么做,也热乎乎过了二十年,不至于自己老是在告状路上。”
当众人都在想着如何阻止李雪莲去告状时,赵大头想到了开始一段新的婚姻就可以告别过去,当李雪莲想着如何证明自己和秦玉河是假离婚来争一口气时,赵大头想到的是如何能让自己更幸福地来出这一口气,把她从那场婚姻的信任失落中拯救出来。并帮助她逃出“监禁之地”,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的李雪莲觉得自己二十年可托付的感觉消失了。赵大头顺利晋级了。他的话在李雪莲那里有道理了,打算进京告状的李雪莲听从了他的建议不再折腾,两个人要过幸福生活了。在路上的他们临时改变了行程去泰山游玩,接着打算去曲阜吃麻糖看孔子。临行前,满心爱意的李雪莲去给赵大头买了件毛衣,怕他着凉,谁知回来时恰巧撞见赵大头正和人在电话里争吵,内容是关于阻止李雪莲进京告状的,原来为了给自己儿子工作转正,赵大头利用了她和李雪莲的旧情赢得她的充分信任,以要求和她结婚追求幸福为幌子“曲线救国”。二十年前,因为信任丈夫,为了家庭利益,用假离婚的招数使自己被信任的人欺骗,且百口莫辩;二十年后,另一个男人在披着真挚情感的外衣下,再次欺骗了她,信任再次落空,李雪莲不得不踏上了继续告状的征途。
三、心灰意冷的制度信任
在自己的情感信任落空后,李雪莲决定通过法律手段来证实自己的清白、抚平内心的愤懑,遂状告秦玉河,这是制度信任,建立在制度基础之上的信任,以人与人交往中所受到的规范准则,法纪制度的管制和约束为基础。李雪莲和秦玉河的假离婚只有他们两个当事人知道实情,但两个当事人的说法不一致时,就需要求助第三者或他人来协助证明谁是谁非,因为有了离婚证的存在,这件事法律意义就是真的,可当事人一方李雪莲执意要证明这个离婚是假的,是他们夫妻的小伎俩。由于合伙人的背叛,她无力说清是非,最初的愤怒使她想快刀斩乱麻,一刀杀了秦玉河了事,谁知在去化肥厂寻秦玉河时去了趟厕所,看厕所的女人的一席话开启了李雪莲的告状生涯,“杀人不过是头掉点地,一时三刻事儿就完了。叫我说,对这样的龟孙,不该杀他,该跟他闹呀。他不是跟别人结婚了吗?也闹他个天翻地覆,也闹他个妻离子散,让他死也死不了,活也活不成,才叫解气呢”。
要告状就得上法庭,李雪莲找到审判长王公道,第一次见面是晚上十点半,李雪莲“背着半布袋芝麻,拎着一只老母鸡”堵在王公道家里,抓住机会,陈述案情,王公道的评价是瞎折腾,他不明白一个拿着离婚证的女人为什么想打官司证明这次离婚是假的,然后复婚再离婚,确实这听起来就像瞎折腾,可是如果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想想,她是多么委屈。为了维护家庭利益,不使丈夫的工作受损,二人假离婚,以护住二胎,等自己受完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之痛时,丈夫竟已另娶,因为有了离婚证书的存在,假的成了真的,自己说的是真的,却又无人相信,真是哑巴吃黄连,丧失了家庭已属不幸,又得不到他人的信任更是痛苦。在审判庭上未到场的秦玉河因为人证物证齐全赢得了官司,往上告,李雪莲坚信,总有人是不糊涂的;接着找到了县法院专位委董宪法与法院长荀正义,两人都没有时间和心情听她的案情,对于她的纠缠俩人怒吼她为“刁民”。见县长史为民,她采取了拦路叫冤的方式,史为民正准备参加饭店“世外桃源”的剪彩,听完了李雪莲的陈述,百事缠身的县长金蝉脱壳去忙他的“正事”去了。渴望证明自己且对法律制度充满信任的李雪莲,一级级往上告,市政府门口静坐了三天只换回了七天的牢狱之灾,李雪莲寻求帮助的各个人都是权力的代表,也是法律制度的执行者,这个农村妇女的“冤屈事件”在他们看来是不可理解的,他们没有时间来关注这些无意义的小事儿,经过重重挫折的李雪莲依旧相信通过告状能换回她的清白。“她突然下定决心,要离开本地,直接告状到北京。这件事说不清楚,李雪莲难活下去。本地人都是糊涂人,北京是首都,北京总该有明白人吧?”来到最高权力所在地北京,李雪莲误打误撞闯进了人民大会堂,赶上了人民代表大会,有幸陈述了自己的冤屈,随即与她案件有接触的官员纷纷落马,但肇事者秦玉河却未受到任何影响,依旧老婆孩子热炕头,权力有时能够改变一些事情,却不能说清楚一些事情。因为信任丈夫而造成婚姻悲剧的李雪莲却未能让别人相信自己,诉诸法律后得到的也是失败,告到了人民代表大会也未能证明自己的清白,满腹冤屈自认为是“窦娥”的李雪莲在丈夫嘴里依旧是“潘金莲”,在官员眼里从“当代小白菜”变成了“哪吒”,以至于此后二十年里她使所在地区的行政领导们忧心忡忡却又无可奈何。
四、追求被信任的坎坷之途
李雪莲由于信任丈夫造成的判断误差带来了家庭分离之痛和无法说清的真假事实,寻求被信任成为她
此后生活的主题,在证明自己的陈述是事实的过程中,得到他人的信任是关键,李雪莲在此活动中角色转变为被信任者。“在信任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并不是被信任者,而是信任者”,李雪莲告状,由于完备的法律证件,官司失败,她寻求被信任的希望被社会规则打
破,渴望被信任的李雪莲相信总归能找到信任她帮她
说清楚这件事儿的地方,一层层往上告,除了忽视和不可理解,所接触这件事儿的人没有表示出更多的态度,折腾累了的李雪莲不再抱希望得到大众的信任,决定回归情感中,说清楚事情开始新生活。但前夫毫不迟疑地拒绝了她私聊的请求,曾对丈夫无比信任,为他处处着想的李雪莲却得不到丈夫半分的信任,伤心愤懑之余,李雪莲走上继续告状之路,寻找那个能信任她的地方。闯人民大会堂让那些曾经未能给予她信任帮她理清离婚案的官员落马,但并未改变她自我陈述的事实与无人相信的状况。此后二十年,李雪莲用青春追求他者的信任得到的只有无边的孤寂和落寞,人群中寻找不到倾听的信任者,法律制度也未能帮助她得到别人的信任,像俄国小说家契诃夫笔下的马车夫姚纳把自己的苦恼说给马听一样,李雪莲把目光转向了自己家的老牛。李雪莲:“你不会说话,不会点头和摇头啊?十一年前的离婚那场事你也在场,你说说,当时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没想到那牛摇了摇头。李雪莲扑上去搂住它,大放悲声:“我的儿,世上有一个人,开始信我的话了。”年复一年的折腾,无人理解无人信任,满心伤痕的李雪莲在自己的老牛身上找到了寄托,这是何其的悲凉与无奈。暂时得到抚慰的内心稍稍有些平静,赵大头出现了,用另一种思路告诉李雪莲不要为了追求别人的信任而放弃自己的幸福,并用行动证明他是那个信任她又值得她信任的人,折腾了二十年的李雪莲相信了并沉浸在这份幸福中,可情节的发展再次打破了她对赵大头的信任,李雪莲又一次踏上告状
的路。
作品中女主人公因为自己对丈夫的信任引发了一场婚姻危机和个人信任危機,此后的二十年她一直奔波在寻求情感信任和制度信任的途中,像刘震云的很多小说一样,为了说清一件事得用好几件事来折腾,也未必能得出个结果,这个“芝麻滚成西瓜”的过程体现了在社会生活中人心的疏离。李雪莲愿意相信别人,却没有人愿意相信她,追求信任成了她生命的主题,作者或许不愿意更残忍地对待她,但又不甘心抱更多幻想于这个社会,最终决定让肇事者秦玉河以车祸终结性命的方式来停止这段信任的“马拉松”。
参考文献:
[1] 刘震云.我不是潘金莲[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
[2] [美]尼克拉斯·卢曼.熟悉、信赖、信任:问题的替代与选择[A].郑也夫主编.信任:合作关系的建立与破坏[C].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0.
[3] 游弘.情感与信任关系的社会学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9.
[4] 徐勇,徐刚.芝麻西瓜和历史评刘震云的《我不是潘金莲》[J].文艺评论,2012,(96).
作 者:左玉玮,河南大学文学院2012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 辑:水 涓 E-mail:shuijuanb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