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与亚太经济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

2014-05-30 10:48吴爽
中国外资·下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国家利益

摘要: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两大潮流。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参加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参与各种层次的区域合作。亚太经合组织(APEC)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我国于1991年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加入APEC对我国来说即使巨大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本文从中国与APEC合作的优越性、问题及前景的角度分析对我国的影响及发展建议。

关键词:国际地位 要素禀赋 国家利益 贸易自由化

一、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的有利条件

(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尤其在东亚金融危机期间,中国一方面承受着经济危机带来的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有向东南亚受灾国家伸出援手,努力维持本地区货币和经济的稳定,积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出现,从而赢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和好评,尤其赢得了东南亚地区的友谊,再加上日本由于产业空心化导致经济处于低迷不振,中国经济却保持这良好的发展态势,中国在亚太地区尤其是东亚区域合作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也日益显现出来。

(二)劳动力成本低是我国在本地区突出的比较优势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要素资源禀赋的相对稀缺程度决定着各国间净贸易方向与数量大小,资本在不同国家与地区间的流动,也与资源禀赋有着较大的联系,我国的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在出口贸易方式上得到充分的体现,我国出口的产品多为加工产品:外商提供原料,制成品由外商销售,我国企业收取微薄的加工费。

(三)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政治、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此处仅从经济方面的观点谈论)目前,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对外经济政策,以促进更大的经济增长量。同时,我国的制造业对很多发展中国家有比较优势,也使我国需要广大的国外市场。

二、我国、亚太经合组织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内各成员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21个成员国既有经济最发达的美国和日本,比较发达的新加坡、韩国等,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尼西亚,较为落后的缅甸、老挝等,由于国家间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其产品竞争力不一样,发展中国家由于资本实力和技术力量薄弱,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较低层次,导致发达国家的收益大于发展中国家的收益,长期的收益差会使得贫富差距越拉越大,而这种差距的积累最终会影响到发展中国家的安全。

(二)APEC经济合作中存在矛盾和分歧

亚太各国都在努力的谋求本国利益最大化。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更加谨慎的选择适合自身利益的自由化速度,他们抱怨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后没能对本地区经济恢复和发展做出应有的支持。反而不顾发展中成员国的利益,一再强调加快贸易自由化的步伐。双方的分歧与矛盾使APEC经济合作放慢步伐。

(三)我国的产业技术水平落后,缺乏核心竞争力

我国的制造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导致很多企业科研投入低,使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开展低水平竞争,随着程度的不断加深,甚至有可能被其他国家误以为是倾销,从而造成很多严重的危害。同时,技术创新人才外流严重,也严重影响我国产品技术革新。

(四)中国的私人消费制约着亚太经济合作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我国的经济取得了迅速发展但这是在高能耗的基础上,能源利用率低,是一种粗放型模式。所以我们必須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还应由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向由消费、出口、投资共同拉动,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拉动内需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中国作为负责人的大国的重要作为,对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中国未来开展经济合作的发展前景及需注意的问题

(一)进一步推动多边贸易自由化和多元合作关系

虽然区域贸易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但要想实现更大的经济利益,还要通过多变贸易自由化和多元合作关系。区域经济合作仅仅是作为实现多边贸易自由化的方法,而不是最终目的和结果。所以,在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同时,也要与世界主要的贸易国努力推动多边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二)利用自由贸易区,推动我国相关产业“走出去”

对外开放一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去”,同时企业也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一方面,走出去可以利用当地的资源市场;另一方面,利用我国现在进行的产业升级,将一些产业转移到发展水平低于我国的国家或地区。同时,为了鼓励中小企业出口,要充分发挥出口信用险机构的信用担保作用,对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信用担保,以帮助其规避风险。

(三)在多个地区确定重点合作伙伴

我国在与周边国家加强友好合作,经济交流的同时也要加强同美洲、欧洲、澳洲等地区的伙伴关系。但对某些地区的合作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如:拉丁美洲一向被美国视为其后院,若过多的与拉美国家签订协议,可能会引起美国的怀疑甚至阻挠。所以,我们的对外合作方案应小心谨慎的确定,既要与对方开展友好和平的伙伴关系,又不会破坏和第三方的关系。所以,我国只有在开展区域贸易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多边贸易自由化和多元合作关系,才能实现更大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曹宏苓.APEC经济合作与中国产业政策选择[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陈乔之.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梅平.中国与亚太经济合作——现状与前景[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吴爽(1993-) 女,汉,河南省濮阳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2011级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生

(责任编辑:何蓉)

猜你喜欢
国家利益
从“光辉孤立”看现实主义对外政策的制定逻辑
浅析罗伯特?基欧汉的国际关系思想
军事力量海外运用的国家利益分析
自主创新与国家利益
权力与道义关系的逻辑:
民事调解书的检察监督探讨
先占制度的法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