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英英
[摘 要] 轻负高质,是指学校在教學过程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由“教得活“到学得活使学生学的好同时不至于负担过重,真正卸去学生多余的负担,引领学生轻松快乐地完成应该承受的负担。(引用)“轻负高质”的主阵地、主渠道是课堂。教师只有保证40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是实现“轻负高质”。最终实现创建“学生喜欢的学校”、“学生喜欢的课堂” 。
“[关键词] 轻负高质学习过程 以生为本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轻负高质”必须抓数学课堂教学,而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倡导学生的主体意识,把课堂真正归还给学生,实现“以生为本”课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充分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关注学生探究新知 充分发展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任何新的数学知识都有它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的教学,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如:教学《笔算乘法》,
教学片断:
1、出示情境图
①看,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②你能提个数学问题?
2、尝试解决
大约多少支?(12×3=?)
把你思考的过程写在大纸上。
请学生上台板演。
1个十×3 +2个一×3=3个十6个一
你来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谁能看懂他是怎么算的?
在横式中找竖式2×3的意思,在图画中找意思。
整个过程,老师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思维方法都是各尽不同的,在学生展示方法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各自有不同的方法。有的学生通过加法方式算,有同学用口算方法算,有画小棒帮助算,也有直接用笔算方法计算等。课堂也成为学生展示思维的大舞台,学生获得了快乐也获得了发展。
二、尊重学生动态生成 塑造健康人格品质
多元智能告诉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每个人都可能获得成功,面对富有个性的学生,要做到轻负高质,我们首先要学生会善待、宽容、欣赏学生,用“放大镜”去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位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获得身心教育发展的增值。
例如我们学校的吴老师在教学12 后,要求学生折出12 。在展示不同方法时,一个学生出示了14 。老师一愣,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但她还是比较冷静地问:你能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就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4 ,”
对呀!面对学生如此出现的“错误”该怎么办呢?吴老师没有太多犹豫,就顺这个学生的思维,研究起14 是怎么回事。然后再让学生一起讨论这个问题:老师让大家折12 ,他却折14 ,你们对这事怎么看?
面对这个提前这出14 的问题,吴老师没有马上否定,而是出于尊重,更让人敬佩的是吴老师抓住这一意外的锲机,更深层次地挖掘教育内涵,果然,有了这个意外的环节,学生的积极性被大大调动起来,课堂呈现出极其生动的画面。
三、重视学生方法指导教给学生学会学习
未来学家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预言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教师的作用不仅仅在与传授知识,而是“以生为本”,鼓励、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思维,指导学法,培养学生学习。
在教学《打电话》中,嘉善县金勤老师是这样教学:
师:老师给一个学生打电话1分钟,用“ ”表示,能看懂吗?
师:出示:如果一分钟通知一位同学,现在要尽快通知到2位同学,要多少分钟?
请你在自己本子上表示出来?
生:
生:
师:你能看懂是什么意思吗?
师:照这样计算,通知9位同学,要几分钟?
师:这个通知里,哪个词很重要?尽快通知,什么意思?
师:请同学们把打电话的图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
整节课,金老师完全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他先扶------再半扶半放------然后全放-----最后到不画图,计算。学生在金老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学会了画图,掌握了画图的方法。虽然只是短短的40分钟,但这画图帮助理解的学习方法深深渗透学生的心里,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四、重视与生情感沟通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推进“轻负高质”的今天,我们也不禁想起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诲:“和学生站在一条战线上,教师不和学生站在一条战线上便不成为教师……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这才算尽了教师的天职。”
多年来,我始终把自己和学生看成时一对朋友,生活中相互交流,课堂上,我们不仅有知识信息的交流,同时也十分注重情感信息的交流。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前几节课上了42÷2,52÷2,我先让学生做了64÷2,96÷3后,出示了132÷6,
我故意说,这个题目郑老师没有教,但我相信我们班聪明的同学一定能够做出来,想不想试一试?(学生跃跃欲试)我让他们自己在练习纸上尝试,有少数同学却能在没有老师教的过程中自己找到新的解题方法。我动情地告诉学生:你们真是太棒了,没有老师教,你们都能自己解决,看到你们的成功,郑老师很开心,谢谢你们。”
事实证明,只要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学生学法指导,尊重学生的动态生成,同时注重与学生情感沟通,才能使学生获得充满关系的、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也能得到空前的挖掘和发展。轻负高质是现代社会对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也是提高课改的必然之选泽,轻负高质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叶澜《“新基础教育”研究引发的若干思考》人民教育2006年7期
[3]王彦伟《满足需求的成长课堂》小学数学教育2010年第10期
[4]宋银桂,许峰;研讨式教学的人本理念[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