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彰显生命的色彩

2014-05-30 13:50徐玉荣
关键词:语文课堂

徐玉荣

【摘要】 所谓“生命的色彩”,是指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中的彼岸关怀的情感亮色,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读等手段,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使语文课堂洋溢着一种语文独有的迷人的氛围和人性美丽。

【关键词】 语文课堂 生命色彩 彼岸关怀 彰显 美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5-031-01

一、彼岸关怀彰显语文课堂的生命色彩

许多人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都会发现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往往是语文教育,或者是语文老师。可见,中学语文教育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子,一种彼岸关怀。记得在上老舍的《骆驼祥子》时,一个学生告诉我说:“老师我觉得学了这一篇课文你给了我们很多沉重的东西,很容易给人一种虚无感。我们的生活本来就很沉重,再学这样的课文,就一点也体会不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我想问题可能出现在教学中没有一个精神底色,一种彼岸关怀。就像周作人所说,人生的季节是不能颠倒的。青年时代应该是做梦的季节。别林斯基说过,年轻的时候应该追求做虚幻的东西,不能过早地把人培养成太现实的人,要敢于做梦。在成熟以后,美梦破灭,在破灭中升华,这样就可以达到永恒的精神和谐。

鲁迅也曾经认真谈论过少年时期的梦幻问题。我们在教学鲁迅的课文时会过于渲染他黑暗和沉重的一面,而实际上鲁迅的文章也有它的亮色。如《故乡》中对故乡美好风情风俗的描写,善良憨厚的人物刻画,都体现了民间思想的滋养,有一种生命的亮色,彼岸的关怀。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它告诉我们,没有什么力量能扼杀生命。生命是这样顽强,它对抗的是整整一个严寒的冬天。冬天退却了,生命之花却蓬勃地怒放。你,为了这瞬间的辉煌,忍耐了多少暗淡无光的日月?你会死亡,但你也会证明生命有多么强大。死亡的只是躯壳,生命将涅槃,生生不息,并会以另一种形式永存。只要春天不死,生命就不死,就会有迎春花的花朵年年开放。它传递给学生一种信念与激情,这样的彼岸关怀会鼓励学生建立一种做人的基本信念与原则。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赋予学生的生命以这样一种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亮色。

二、洗去铅华,回归本真彰显语文课堂的生命色彩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对人文精神的倡导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且不说从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上对人文性的强调,教材编写体系上对人文性的关注,就是一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也非常注意对作品人文内涵的挖掘,注重课堂创新与时尚。但是在强调人文性与创新时尚的同时,往往在教学中忽视语文学科的基础性。时下,上课老师追求的是“课堂气氛活跃”。在课上问问答答,你说,他说,大家说。发问之后,举手如林;回答之后,掌声四起。为了达到这种气氛,上课者费劲心思,甚至“不择手段”。包装与演戏,是当今公开课为追求“活跃”而犯的通病。上课老师常常讲究包装,上课表演性强,做秀给听课老师看。课前大都把问题透给学生,以便课堂上能准确回答;选好口齿伶俐的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大显身手;讲课时按操练好的程序“复制”。期间,教师不时来些俏皮话,对能回答问题的同学肉麻吹捧。一节课下来,居然也热热闹闹,掌声不断。这也引发了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的思考:语文课堂要不要披上华丽的装饰外衣?课堂上五彩缤纷,热热闹闹的表象里,究竟有多少语文的成分?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流水线式的教学模式能制造出语文课堂的生命力吗?

我们的语文课堂要彰显浓浓的生命色彩,一定要真正洗去铅华,回归本真,我们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触摸语言文字,不是靠包装和表演,让学生徜徉在字、词、句、段的密林中,用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去关照语言文字,沉浸其中,品味再三,让学生自由想象,让课堂成为一个能用简单词语构建的一个使心灵震撼飞扬的快乐场所。而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真实”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失去了“真实”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学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文课堂的生命色彩更是无从彰显。

三、美读文本彰显语文课堂的生命色彩

清代著名的教学家崔学古说:“得趣全在涵泳”。宋代的朱熹也提倡读书“三到”——眼到、口到、心到。眼到是看,口到是读,心到就是理解领会。因此,语文课要上成言语实践课,要体现语文课堂的生命色彩,朗读的作用是万万不能忽视的。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我们要引导学生课堂上多读、精读、读出语文的博大精神,读出语文的隽永神韵,读出语文的神采飞扬,正如一首歌中唱的: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出语文课堂的生命色彩。

美读是让学生在读中细细品味语言的内涵,就像人们喜欢品茶品咖啡一样,当学生手捧教材看到那一行行优美的文字时,一定要引导他们好好地用心去品味,这样他们才能尝到书的甜,闻到字的香,感觉到文字的美了。感悟有多深,朗读就有多真。不应在学生还未走出文本、没有品词析句、没有体会情感的时候,引导他们读出感情。如果教师急于完成预设的任务,急于展示预设的精彩,结果往往索然无味,也不能深入体味感情。有效的朗读要求学生在不断地对话中调动个人的生活经验的知识累积,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不同地解读,读懂了字词句,才能“静思默想”、“潜心会文”,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默默读书、细细品味、静静思索,充分与文本零距离接触,与作者的心灵碰撞。

可以说,语文课堂处处彰显生命的色彩,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注意彼岸关怀、回归本真、美读文本,才能让语文课堂的生命色彩诗意地栖息在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过程中。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跳出高年级语文课堂“死寂”的怪圈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从《成功》走向成功——“让学”,让语文课堂“学多于教”
初中语文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让有效提问激活语文课堂
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构建趣味盎然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