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教学中的运用

2014-05-30 10:48:04金君程程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体现渗透

金君?程程

摘要: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在动画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能够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动画教学中,教师要多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使授课内容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精神、民族审美、民族价值观、民族道德、民族伦理等,积极地引导学生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动画作品。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 动画教学 体现 渗透

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动漫的创作之“魂”,这形象地描述了中国动漫在2l世纪的发展蓝图。如今在网络发达的情况下,传统文化元素在中国动漫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通过搭载网络等新媒体,利用动画传播传统文化,可以在世界文化中彰显异质文明的特征,进而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因此,传统文化的精髓要进一步挖掘,进而创作中国特色的动画作品,这不仅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且能够促进中国动漫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发展。

一、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涵义

传统文化元素是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具体是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特定元素,包括具体表现形式和抽象表现形式,例如思想、文学、符号、标志等。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儒释道作为中国民族思想文化的基础,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儒释道影响着传统文化元素的表现形式,使其形式多种多样,如书法、文学作品、绘画、音乐、神话等,这些元素都可以运用到我国的动画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课的时效性。

(一)思想起源

儒释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基础,是传统文化的根基。道教主张者老子的《道德经》包罗万象,后来成为一种宗教形式。儒学形成于先秦时期,孔子是杰出的代表人,他倡导纲常伦理和秩序,为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震撼了全世界,现如今已经成为构建世界新秩序的指导思想。佛教在两汉传入我国,佛教的人物、故事、造像等,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二)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创造出来的。绘画是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表现形式,再加上绘画和动画的密切相关性,因此绘画在动画中得到了较多地应用。还有另外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文学小说可以改编为动画作品。中国的民族音乐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在动画中添加民族音乐元素可以提升动画审美情趣。但是,我国动画中真正以传统绘画、小说、音乐为主题的动画少之又少,所以,在动画教学中要高度重视。

二、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动漫是一种能够代表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能够运用到动画中的题材很多,例如古代的传说、寓言故事、土特产由来等,可以进一步挖掘这些题材,在动画中传承其精神。这不仅有利于开拓动漫市场,更是教育当代青年,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途径。

(一)促进艺术形式多样性

纵观动漫产业发展的历程,将本土特色文化运用于动漫创作之中,通过动漫作品表现出来渐渐成为了中国动漫产业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非常丰富,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方面,这些传统文化能够使动漫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将传统文化元素以合理的方式运用于动漫创作之中,同时结合现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就能够创造出深受广大观众欢迎的动漫作品。

(二)传承民族文化

随着动画产业的全球化,将文化传统元素应用到动画教学中,有利于实现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提高传统文化的地位和知名度。中华民族文化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厚重的民族底蕴,中华儿女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观念都能通过文化表现出来。传统文化元素和动画的结合,能够提升动画作品的价值。

(三)增强民族意识

中华传统文化历经两千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整套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文化体系。传统文化元素与动画设计的结合,不仅有利于传承传统的民族文化,在观看动画作品时,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也将大大增强。

三、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作品中的体现

每一部动画作品的创作都会受到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在设定动画演员的性格时都会研究一下古代先人的脾气秉性,体现出本民族的特点。如果动画教学中侧重传统文化风格和民族化故事的讲授,那么动画作品中中华传统文化的视觉元素将会大放光彩。

(一)传统文化是动画的取材来源

中国神话、寓言故事、民间传说等是中国动画取材的主要来源。如由万氏三兄弟创作的动画片《铁扇公主》就是根据古典名著《西游记》创作的中国古典名著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对动画作品的创作起到了巨大的引导作用,这些中国动画在内容题材的选取上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东方艺术也被表现得活灵活现。

(二)动画中的造型设计借鉴传统文化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水墨画、年画、木偶、京剧脸谱、皮影等表现手法大量应用到了中国动画产业中,中国传统文化特点表现突出。例如著名的中国动画片《大闹天宫》,孙悟空、玉皇大帝、四大天王等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等的设计都充分吸取了民族传统造型的独特风格,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能够增强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动力。

(三)中国动画效果体现东方情调

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元素近来被广泛地应用于动画意境的营造中。例如大家熟知的《小蝌蚪找妈妈》就是运用齐白石墨趣制作的。在观看动画场面时,观众在关注故事情节的同时还能欣赏到水墨淋漓、诗画无穷,得到美的享受。另外,在经典动画电影《花木兰》中,中国传统的文化习俗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并突出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以孝当先,使影片散发出浓郁的东方情调。

四、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教学中的渗透

实践证明,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动画作品才能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特点相结合成为了动画事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作为教师,在动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用独特的讲课方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和表现形式,创作出具有传统文化元素和人文精神的动画作品,为动画产业培养出更多人才。

(一)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元素的了解,注重学习中国的历史

在动画教学中,教师的讲课内容要全面,具有联系性,绝不能完全套用传统的动画风格样式,要进行辩证地否定,也就是说筛选和汲取传统文化元素必须进行必要的扬弃。如果要想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下来,就必须站在世界文化的高度来审视民族文化,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进行恰当地改进和取舍。教师在将两者结合时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历史的著名事件,重点分析民族文化元素和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发挥想象力努力与动画的表现相关联。例如教师在讲课时可以穿插一些中国书法、水墨画、皮影、剪纸等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赏析,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另外,学校可以增设一些课外采风实践课程,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寻找各种民族文化元素,采集传统文化的信息,亲身感受各个地区不同的民族文化习俗,加深对传统文化的切身感受,进而启发学生在动画创作中的灵感。

(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消化、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掌握更多的设计风格。

民族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传承,因此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地更新,但是中华民族的精髓从未改变。学生应当充分了解和学习国外先进文化,但是不能因此而冷落了我国传统文化。所以在教学中,一堂中国动画赏析课结束后,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课堂所讲的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使学生们善于发现传统文化元素与动画创作的结合点,并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从创作小作品开始,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三)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案例分析法和启发探究法

传统文化元素精彩纷呈,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和民族文化的代表。教师在动画教学中可以多讲解有关古典名著、风俗民情、民间美术、民族书法、民族服饰、民间工艺、民间歌谣、民间传说等内容,要求学生结合这些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动画实例设计。把设计出来的作品拿到课堂上来,组织全班同学一起讨论评价,这不仅能够引导学生认知和传承传统文化,还能使学生间相互学习,相互启发。要求学生在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元素的基础上,逐步挖掘传统文化元素的内涵,并让学生结合自身个性特点进行创作,与近期生活、社会、学习有关联,真正做到在生活中感受艺术、在身边创作艺术,从而设计出富有生命力和中国特色的动画作品。

五、结 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在动画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不容忽视。只有在教学内容上充分体现出民族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深入研究和探讨民族文化,注重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及对所学内容的实践应用,才能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融入动画作品的创作中,才能创作出具有民族特性和时代感的动画作品,进而为增强国家文化实力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罗坚.动漫教学中渗透民族元素的探索[J].大众文艺,2012(15)

[2] 王晗.高职动漫艺术实践教学研究[J].美术大观,2010(07)

[3] 张炜.动画教学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效运用探究[J].东京文学,2012(03)

作者简介:

金君,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影视动画。

程程,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元素体现渗透
传统文化元素在福建动漫产业中的开发与商业应用
当代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分析
室内环艺设计中的人文意趣及其体现
青年时代(2016年20期)2016-12-08 14:03:56
音响符号在舞台表演中作用的体现
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6:20:15
浅析传统文化在定格动画中的运用
东方教育(2016年16期)2016-11-25 03:44:56
中国传统篆刻艺术的创新性应用
中国现代工业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应用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8:22:24
宗教情感在西方近现代绘画中的体现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环球时报(2014-10-30)2014-10-30 1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