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娟妮
摘 要:从中小学生的创造力方面进行了探讨,揭示了中小学生创造力的本质主要是一种类创造,其思维主要是一种再现性思维,它的表现形式主要从个性、思维特征和成果来衡量,从而为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造力;知识积累;启发式教学
当人们谈到创造力时,总是将它和历史上的那些伟大人物联系在一起,认为只有作出了重大的发明或創作,才能称得上是创造力。在他们看来,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是没有创造力的,即使有,也是凤毛麟角。这种将创造力神秘化的看法不利于我们认清创造力的本质,也不利于我们开展创造教育。
学生的创造力就是指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产生出自己认为新颖、独特、有价值的成果的智能品质。在这里,将评价者变为学生自己,是因为学生的在校学习主要是继承性的学习,内容是前人早就发现的,而对于学生自己来说却是新的。
一、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内涵
对于创造力的理解,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的说法很多,其定义举不胜举。但归纳起来,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界定的:
1.从创造产品来看
2.从创造的过程来看
3.从创造的个体来看
二、中小学生创造力现状
由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历经一年多的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系列社会调查于4月13日公布了调查结果。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现状令人堪忧。
对此,有关专家认为,全社会要从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和对国家前途负责的战略高度重视、支持和促进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加强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工作。应以发展学生创造力为目标改革现行的教育内容体系。政府应增加青少年创造力培养方面的投入,全社会共同营造有益于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良好环境。专家还建议每年10月的最后一周作为国家“科技创新周”。
三、创造力资源开发的途径
1.营造发挥创造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体制
2.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影响中小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心理因素
1.创造兴趣
2.自我概念
3.人际适应能力
4.心理承受能力及进取精神
五、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对策
富于生命力的教育是顺应时代进步、服务于社会发展的教育。在计划经济时代,人的最高品质是服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人的最高品质则是创造。
多少年来应试教育几乎把传授知识作为教育的唯一目标,采用的教学方式一直是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自身的个性和特长,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创造教育同样强调知识的积累,但是,更强调教给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更强调对学生智力的开发,更强调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更强调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