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 姚莉 郑贤波
【摘 要】目的:观察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行抗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肝素钠治疗,采用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6h、24h、7d、3个月,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逐渐降低(与前一时间节点比较,P均<0.05)且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均<0.05);观察组BI评分逐渐改善(与前一时间节点比较,P均<0.05)且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均<0.05)。结论:阿替普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溶栓;疗效
急性脑梗死(ACI)是局部脑组织突然发生血液循环障碍而形成脑组织局部缺血缺氧的现象,临床发病迅速,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1],往往具有发病急促的特殊性和治疗的时效性。通过早期溶栓治疗,可使闭塞的脑动脉得到再通,有效挽救患者缺血半暗带,恢复局部脑组织梗死区域的血供,避免了不可逆性损伤现象的发生。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观察了阿替普酶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入选标准:①年龄18~85岁;②发病时间3h以内;③既往无颅内出血史,入院行头颅CT排除脑出血;④脑功能损害体征持续超过1h,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未自然缓解;⑤血压<180/100mmHg;⑥30d内无胃肠道或泌尿系出血史;⑦未接受抗凝治疗,血小板计数≥10×109/L;⑧无严重的心、肝、肺、肾功能不全,非妊娠、哺乳期。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61.41岁;对照组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33~76岁,平均年龄60.2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病情危重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兩组患者均行基础抗脑水肿和降颅内压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替普酶50mg静脉溶栓治疗,将其分成5mg和45mg两个剂量,先将5mg阿替普酶缓慢静脉推注,推注时间在lmin以上,再将45mg阿替普酶静脉滴注,滴注时间在1h以上。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肝素钠5000IU皮下注射抗凝治疗,2次/d,7d为1疗程。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6h、24h、7d、3个月,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逐渐降低(与前一时间节点比较,P均<0.05)且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均<0.05);观察组BI评分逐渐改善(与前一时间节点比较,P均<0.05)且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均<0.05),详见表1、表2。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是指在发病后超早期时间窗内,应用溶栓药物进行血管再通,以恢复脑血流[2]。近年来,随着溶栓药物的逐渐增多,溶栓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也日趋成熟。常用溶栓剂有重组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尿激酶等,其中阿替普酶具有纤维蛋白特异性,仅与血栓中的纤维蛋白原结合,对人体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无明显纤溶作用,因而具有疗效好,副作用轻等优点,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3]。本文研究患者治疗后6h、24h、7d、3个月,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逐渐降低且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均<0.05);观察组BI评分逐渐改善且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均<0.05)。
综上所述,本文证明阿替普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鸣,谢鹏,崔丽英等.神经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3.
[2] 朱新臣,马荣耀,石军峰等. 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52例临床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0,9(2):116.
[3] 喻小红,张临洪.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8):1315-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