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自德
摘要:加快当前教育的改革步伐,适应社会文明发展的要求势在必行。首先,加强学校的科学管理和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其次,学校教师应当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不仅教书,重在育人。 第三,教师应当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博爱的胸怀、丰富广博的文化知识;第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网络平台。
关键词:教育 改革 管理
最近, 对一些农村中学生做了一些调查研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不思进取,无理想,无目标,纪律涣散等问题。这部分学生往往成了学校管理的焦点,教师的心病。 其思想行为、道德品质,常常偏离轨道,与时代的要求格格不入。从小的方面讲,不利于个人素质的提高;从大的方面说,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于家于国都不利,其严重性不言而喻。如何去解决目前的这种现象问题呢?我认为光靠教师还不够,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目前,虽然社会文明进步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教育现代化改革也推进了多年,为何还会出现以上问题现象呢?我想这正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难点问题,应当加以重视和解决 。怎样才能去实现现代教育这种矛盾的最小化呢?以前,常听有人说,人们吃不饱,穿不暖,哪有心思学习;而现在,人们处在吃喝有讲究的时代,为何有些学生还是不思进取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个人家庭教育有关,也与学校社会教育有关。说到底是教育的改革进步,落后于社会文明发展的要求。而这一部分学生则成了学校的焦点,教师的心病。若教育不好,势必影响未来国民素质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如何把学校管理的“焦点”变成“亮点”,把教师的心病变得舒心呢?把他们培育成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呢?
我们先从以下去分析:当前的教育正处在改革期,社会文明处在进步期,而当前的教育改革又落后于社会文明的进步要求,必然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和声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在教育领域,也发生了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情。为此,加快当前教育的改革步伐,适应社会文明发展的要求势在必行。
首先,学校是培育人才的主阵地,处在教育人才的最前沿,加强学校的科学管理和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我们知道,一个学校主要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如果把学生看作一个核心点,教师就应是围绕这核心不停旋转的圆,学校的科学管理就是这支圆规。如果把学生看作是放飞在空中的风筝 ,那么教师就是这个放风筝的人。现在,教师首先要清醒的认识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现有的这种关系和地位的变化,打破以往牢固不化的传统教育观念,树立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要求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充当教育改革的先锋军。教师不能老处在过去那种老子皇帝的地位,说一不二, 应当及时的适应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变革时期给教育带来的变化。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教育教学的改革 ,旧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已不适应当前教育形式的要求,然而教育的现实状况还没有改变,,教育的改革落后于社会为文明的进步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凸顯。以前学生完全处于一个受压迫和被动的地位,无自由和权利可言,而今学生变成了学校的主人,成为了“上帝”,地位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此时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得到了空前的放大,管理难度加大,问题层出不穷。加之,教育教学管理滞后,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没有跟上社会文明的变革,致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矛盾加剧。一些教师走向违法的边缘,一些教师却变得束手无策,使得学生变得彷徨或放任自流,教育的质量必然受到影响。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法制社会下《未成年保护法》等法律条文的实施,一方面给学生穿上了“金罩衫”,另一方面,同时给教师套上了“紧箍咒”,那些秉承了千年的法宝——棍棒教育,就变得苍白无力 。自然出现了教育管理的短板和乱象,一些教师违法执教,诸见报端。教育为此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由高压棍棒式,走向放羊式的管理路子。.学生的思想行为必然出现偏差:不思进取,不听劝导,我行我素,无理想,无抱负的现象普遍存在。
学校要尽快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用现代文明的、法治环境下的教学手段及思想,及时的去扶正那些丢了棍棒的、无路可走、亟待转型的教师。用科学文明,合法先进的教学手段去管理和教育学生,紧跟时代脉搏,培育社会新人。
教师还应当蹲下身子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建立平等、和谐、信任、友善的师生关系。著名教育家凯洛夫曾说,“如果教师总是把自己放在首要的位置,或者是学生感到他们是受教育的对象,这样就会加强对教育的反抗力量,削弱教育的功效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也曾说,“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要赢得孩子们的信任和热情,我相信假如我们做到这一点,一切其余问题也随之解决了 ”。学生乐于在这种平等、和谐、信任、友善的融洽气氛中学习,亲其身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教师不能带着旧的思想,去管理新思潮下的学生。社会在变革,文明在进步,学生在变化,教师理应也在变,而且教师应变革在前,否则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不可避免。著名教育家卢梭在《论教育》一书中 说,“做老师的人经常在那里装出一副师长尊严的样子,企图让学生把自己看作一十全十美的人,这个做法效果适得其反。”可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多么重要。“棍棒教育”是千年的祸害,伤及孩子的心灵。教师应当走进学生的心里,聆听学生的心声,抚平学生的忧伤,去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心与心的交换。
在现代社会的法治环境下,教师还应当带头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治理念,自觉做到依法执教。对学生的违法乱纪行为,不能不管,而且要严管,做到恰到好处。
其次,学校教师应当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不仅教书,重在育人。然而,现在一些学校教育的现状却是:只注重了前者,而忽视了后者,必然造成上述学生的问题现象。书没教好,育人也没达到,社会危害极大。学校教师应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礼记》曾载,“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先生不应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人生之道。”。
教书难,其实育人更难。当前一些学校,由于存在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所谓的“教学量化评估”,误导并束缚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在教师中造成了急功近利的思想,必然造成了教育的急功近利。只注重教书,而忽视了育人。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向全社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更进一步说明了育人的重要性。
思想乃人之灵魂,德育乃教育之首,故而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然而现在,一方面,教师为了一味的追求高分数(即所谓的高质量),即眼前的一点利益,想尽办法对学生实施高压政策,学习成绩一时上去了,而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会上去吗?为何还会出现那么多的问题生呢?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又怎会屡屡发生呢?另一方面,一些教师为了逃避责任,回避矛盾,破罐子破摔,对学生的学习思想行为,不闻不问,听之任之,久而久之,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自然偏轨。这都违背了教育教学的规律要求。教师既不能左也不能右,严格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
教师不但应当具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而且具有为国家、为民族的未来培育新人的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书育人。教育管理部门也应当站在时代的高度,和负责任的态度,去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量化评价机制,为教育教学创造和谐稳定的育人环境。
第三,教师不但应当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博爱的胸怀、丰富广博的文化知识;而且具备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创新的教学方法,掌握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教书育人。
现代社会的变化,可谓一日千里,现代信息,瞬息万变 。教师应当抱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时俱进,走在时代的前列,方能称之为学生的导师。教师应当加强自身修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 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应当具有博爱的胸怀和精神,爱因斯坦曾说,“只有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超出责任感。”;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爱是教育的灵魂。我们应当拚弃千年的棍棒教育,用爱心和笑容去浇灌祖国的未来花朵。
教师的教育不但体现在课堂上,而且体现在课外;不但体现在校内,而且体现在校外;体现在点点滴滴,时时处处。教师既注重平等,又注重因人而异,分类指导;既注重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又重视课外的实践活动。对问题生注重分类,建立科学广泛的帮扶制度,严格并及时对学生进行帮扶教育。让他们积极参加一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发现自我,找回自信,培养崇高的学习品质。
第四,除了加强教师的管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还得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网络平台。
学校要充分的发挥好教育主阵地的作用。除了充分挖掘培育教师本身的优质资源外,还得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其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实现对学生教育的最优化。然而现实教育却不尽然。在一些地方学校,就连教师本身的优质资源都没有开发、培育和利用好之外;其它优质教育资源,更看作是学校的脸面,学校的掌上明珠,学校荣誉等级达标的铺路石。常常束之高阁,俨然变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偶尔用一用,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这不仅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而且浪费了大量的国家社会的资源。教育的质量如何去提高和发展,社会文明如何去进步。延续了千年的传统教育,无非就是:教室有低矮的变成了高大的,黑暗的变得明亮了,脏乱的环境变得干净整齐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品质等如何培养?这真正是教育的悲哀,说到底是教育管理者的失职。怎么不让人痛心疾首?
在一些地方,几十年的教育改革发展,教育教学方式几乎僵硬不化,成为现在学校大量存在的通病。只是都不愿意去自揭伤疤罢了。教育的资源得不到较好地利用,学生的活动得不到开展,兴趣得不到培养,素质得不到提高。教育教学变得单调、变得索然无味。这难道不也是造成一些问题学生的根源?
学校不应只注重外树形象,更应注重内塑品质;不应只注重外部的建设,更应注重教育资源的利用上。软件、硬件,都要抓,都要硬。学校应完全充分的利用一切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零消耗”、“零浪费”,实现教育资源利用的最优化,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充分发挥好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学校应当担负起培育新人的主要责任,充分利用好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加强与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沟通和联系 。
学生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与教师,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关系交叉复杂。教育就是要利用科学的手段,去和谐的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如果学校始终把学生看做是被动的个体,那将是最拙劣的看法。其实,我们应当把学生看作是一个旋转不停地多棱镜,不管从哪一个角度去看都会发光的。现在的一些学校,在管理上,完全实行的是所谓的“封闭式管理”,学生只准周一进,周六出。高墙深院,看似学生的安全上了保险,其实,带来的问题也不少。教室,餐厅,宿舍“三点一线式”的生活,也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怨声载道。学校只管看好门,而不闻其声。这种与世隔绝、“霸王式”的管理,没有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聆听学生的心声。而是把学生孤立起来,进行所谓的“安全教育”。这样的教育危害极大,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是典型的“粗放式”管理。在这种多层“铁笼子”的教育管理下,学校又没有一点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不窒息就是最好的结果了,还要求什么更好的素质效果呢?
严格科学的管理是教育的内在要求,但学生的教育不是孤立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学生、学校 、家长、社会五位一体的教育关系。在学校的主导下,加强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定期召开会议,加强他们之间的交流,共同教育管理好學生。要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推动社会各界为教育服务。比如,利用一些知名教育专家,开展学生、家长的教育报告会;利用媒体资源开展教育知识专题讲座;定期对学生、教师、家长进行专题教育的培训学习;开展针对一些学生、家长的训练营等等。总之,利用各方力量,把那些存在问题的学生,教育成一个勤奋好学,意志坚强,品德高尚,遵纪守法,理想远大,团结友爱,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有人才。
综上所述,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联手,密切配合。既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注重教师的主导;既重视学校严格的科学管理,发挥主阵地地作用,又重视与学生家长、社会的关系,构建科学完整的教育网络平台。用先进的教育思想, 科学的管理方法,严谨的教学态度,转化提高“问题生”,把他们由学校管理的“焦点”,变成“亮点”;由教师的痛处,变得舒心。真正把他们培育成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