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晓明
摘 要:基于对研究区人口现状的分析,构建人口质量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绵阳市县域人口质量水平进行评价,并讨论其空间差异和人口质量提升途径。结果表明:绵阳市各区县人口质量水平空间差异明显;教育因子和人力因子差异是导致各区县人口质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各区县人口质量综合得分及排名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缩小地区间教育水平差异的关键着力点。
关键词:人口质量;主成分分析;绵阳市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而人类则是推进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原动力。以人口质量来衡量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实力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方式。相关学者已经围绕人口质量这一核心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地探讨[1,2],但这些研究多以宏观层面展开人口质量研究,对问题比较突出的县域人口质量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因此,本研究以绵阳市各区县为研究对象,反映其人口质量现状,以期为绵阳市人口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提供参考。
1.绵阳市人口概况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3],绵阳市有540万人,常住人口数约为461万,其中,城镇居住人口约为184万,城镇化率达39.85%。绵阳市建成区常住人口达108万。常住人口中汉族约为446.4万,少数民族约15万。各区县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人口数量和密度差异极大。总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地方分别是三台县和平武县,两地相差6倍;人口密度最大和最小的区县分别是涪城区和平武县,两地相差51倍。2000-2010年各区县占全市人口比重增长最大的为涪城区,增长约5.64个百分点,人口比重减小最多的为三台县,减少约4.74个百分点。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绵阳市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这就要求进一步提高全市人口素质,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2.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收集绵阳市人口普查公报、绵阳市统计公报及《绵阳统计年鉴(2011)》[4]等数据的基础上,借助SPSS19.0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原有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发现大部分变量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能够从中提取公因子,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5]。
影响人口质量的因素复杂多样,必须按照一定原则来筛选影响研究区域人口质量的因子,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本研究结合绵阳市实际情况,依照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及动态性原则选取指标如下:(1)人口综合素质水平:城镇人口数(X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X2)。(2)人口身体素质水平:婴儿死亡率(X3)、人口死亡率(X4)、医院门诊人次(X5)。(3)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水平:中小学学校数(X6)、中小学专任教师数(X7)、教育经费投入(X8)。
3.结果与分析
借助SPSS19.0软件,计算出各因子的特征根,再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提取前两个特征根为主成分,包含了原始变量91.75%的信息(表1),主成分提取效果理想。
表1 总方差分解表
主成份
初始特征值旋转平方和载入
合计方差的%累积%合计方差的%累积%
F15.25165.63265.6323.93449.17249.172
F22.08926.11791.7493.40642.57691.749
为使因子能够反映主成分包含的指标信息,采用方差最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正交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再采用回归法估计因子得分系数(表2)。
表2 因子载荷及得分系数矩阵
指标
因子载荷矩阵(旋转后)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F1F2F1F2
X10.8750.4410.2090.034
X20.4000.8730.00020.256
X3-0.103-0.8840.094-0.302
X4-0.044-0.9560.122-0.336
X50.6170.7220.1370.119
X60.910-0.3590.334-0.258
X70.9730.1980.274-0.067
X80.8360.4540.1950.044
由表2可知,第一主成分(F1)由变量城市人口数(X1)、中小学学校数(X6)、中小学专任教师数(X7)、教育经费投入(X8)决定,度量了一个地区的教育投入,反映了人口的科学素养,称之为“教育因子”;第二主成分(F2)由变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X2)、婴儿死亡率(X3)、人口死亡率(X4)、医院门诊人次(X5)决定,主要反映了一个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及身体素质状况,人民生活质量高,身体状况好,对社会的贡献就大,故称之为“人力因子”。
为计算各观测量的主成分得分,根据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写出因子得分函数如下:
F1=0.209X1-0.0002X2+0.094X3+0.122X4+0.137X5+0.334X6+0.274X7+0.195X8
F2=0.034X1+0.256X2-0.302X3-0.336X4+0.119X5-0.258X6-0.067X7+0.044X8
为综合反映绵阳市各区县人口质量,在咨询专家的基础上,分别以两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计算因子加权总分(表3),公式为:F=0.4917F1+0.4258F2
由表12可知,绵阳市各区县人口质量水平差异显著。从综合得分排名来看,涪城区的人口质量水平最高,而北川县最低。排名前三位的是:涪城区、江油市、三台县,排名后三位的是:梓潼县、平武县、北川县。从教育因子(F1)的排名来看,三台县位居第一,教育因子包含城鎮人口数、中小学学校数、中小学专任教师数及教育经费投入,它体现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教育投入情况。三台县和涪城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都很高,其教育因子得分都远高于其他区县。三台县中小学200所,专任教师7992人,在9大区县中均居于第一,教育经费投入45725万元,仅次于涪城区。而排名最后的北川县,中小学36所,中小学专任教师1846人,都排名最末,这直接影响了其人口质量在全市的排名。这些都表明教育因子对人口质量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就人力因子(F2)排名而言,涪城区排名第一,人力因子包括经济因子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身体素质因子婴儿死亡率、人口死亡率、医院门诊人次。从实际情况来看,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地区人口质量水平的基础。涪城区、游仙区、江油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相应人力因子这一主成分排名也位列前三。死亡率、医院门诊人次代表了人民生活水平和身体健康状况,涪城区婴儿死亡率和人口死亡率在全市都最低。三台县人力因子排名最末,需大力发展经济,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提高人民身体素质。
4.结论与讨论
(1)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绵阳市县域人口质量水平进行定量计算并排名。研究结果显示:绵阳市各区县人口质量水平空间差异明显。教育因子和人力因子是导致各区县人口质量差异的主要原因。人口质量得分及排名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印证了主成分分析法在人口质量研究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2)教育是影响人口质量的关键因素,绵阳市各区县教育投入还很不平衡。相比于教育经费投入,加强教育落后区县的师资队伍建设则显得更为迫切。
(3)本研究仅从综合素质水平、身体素质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水平三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对不易定量的思想道德素质暂未讨论。然而,思想道德素质却是人口质量高低的重要体现,要提升人口质量水平,还须长期加强全市人民的思想道德建设。(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廖桂蓉,葛俊龙.四川人口素质水平的统计分析[J].西北人口,2007,3(1):28-29.
[2] 屈云龙,许燕.主成分分析法在人口素质评价中的应用—江苏省为例[J].南京人口管理学院学报,2010,26(2):56-60.
[3] 绵阳市统计局.绵阳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http://www.drcnet.com.cn/eDRCnet.common.web/DocSummary.aspx?docid=2611085&leafid=3404,2011-09-27.
[4] 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统计年鉴2010[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5] 薛微.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第二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