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伟莹
摘 要:本文就毕节四兄妹自杀事件入手,分析当今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问题,旨在引起社会的关注,使其能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一、我国留守儿童现状与存在问题
中国约有6100万留守儿童。其中有15.1%的儿童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调查显示,被迫自己照料自己或者没有父母关怀的孩子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烦乱和焦虑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李亦菲说:“我们可能没有办法直接帮助这些孩子,但通过媒体和社会的影响,通过调动各种资源,我们可以带动间接变化。这些孩子既需要物质捐助,也需要精神滋养。”
在中国的最贫困地区,这个问题尤为严重。
不久前,中国西南部的贵州省刚刚发生了一起5岁到13岁的四兄妹自杀事件,在中国各地引发了广泛同情和愤慨。贵州省毕节市4名儿童服农药自杀令舆论震撼,6月12日,警方披露了自杀者中最大的孩子张启刚留下的遗书。遗书大概内容是:“谢谢你们的好意,我知道你们对我的好,但是我该走了。我曾经发誓活不过15岁,死亡是我多年的梦想,今天清零了!”张启刚的同学称,张启刚平时虽然话很少,但同学如果惹急了他,他发起怒来挺厉害。平时他都有钱给妹妹们买零食吃,但妹妹们好像还是比较怕他。
从目前披露的信息看,张启刚很有可能是这起自杀事件的始作俑者。这个14岁的男孩为何把死亡当成“梦想”,把自己连同三个妹妹都推向生命末路,目前还是个谜。但从张启刚的怪异想法,以及他在生活中暴露出孤僻、固执的性格看,这个孩子或许早已陷入了严重的心理危机。
张启刚的例子并非个案,近些年来,留守儿童自杀事件屡有发生,2014年,安徽省望江县就发生了9岁留守儿童上吊自杀的悲剧;2013年,江苏盱眙县两留守儿童因缺乏父母关爱相约服药自杀;2012年,浙江省玉环县6岁留守女童看电影触景生情欲跳海自杀;2011年,西安蓝田县10岁留守儿童喝农药自杀;2010年陕西扶风县5名留守儿童相约自杀的悲剧更是震惊国人。
这些还只是少数见诸媒体的案例,现实中,究竟有多少留守儿童曾有过自杀的想法和行为,恐怕难以估计。学者邵福泉、苏虹曾以安徽某农村地区的2230名农村中学的留守儿童为对象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0%,在有自杀意念的人中有5%发生自杀行为。按此推算,全国6000万留守儿童中有数十万人曾经有过自杀的意念。而对于留守儿童,政府和社会之前更多强调的是物质上的帮助,生活上的照料,在心理层面的解决办法并不多。这就导致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状况得不到关注,引发了各种问题。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1、社会原因:城乡二元制经济结构以及户籍制度的不足
在我国城乡二元制经济背景下,农村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青年为了谋得更高的薪水纷纷涌向城市,导致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由于我国户籍制度的落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外出务工人员若是把孩子带在身边则不能顺利享受城市的教育资源,家长们只能把孩子留在家乡,孩子们常年与家长分居两地,享受不到父母的呵护和温暖,导致了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出现。
2、学校原因
(1)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我国现有的应试教育体制使得学校中老师们关注更多的是学生们的成绩、分数、排名,而对学生们家庭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几乎不去关注,所以老师关注的普遍是成绩较好的学生,对成绩一般甚至是较差的学生几乎不理睬,加之留守儿童比较内向胆怯的性格特征使的他们在遇到困难时也不会主动和老师们说,所以他们就成了老师们自动忽视的一个群体。
(2)学校缺乏心理咨询机制:学校重视成绩、升学率已不是个别现象,农村学校教育资源本身就比较匮乏,能配齐各科教师和学校各项基础设施已经算是比较乐观的条件了,更不要说表面上和学生成绩不太挂钩的心理咨询老师和设施了。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专业的心理老师,学生们压根不知道什么是心理辅导。学校的领导也表示学校确实需要相应的教师,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是比较奢侈的事情。
3、家庭原因:亲情、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常年与父母分居两地,缺乏父母的关怀和照料,这严重阻碍了孩子的社会化进程。与父母接触时间偏少也会导致孩子在个性形成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对他人的不信任、对社会缺乏安全感、性格孤僻、胆怯不自信等。
4、自身原因
研究表明,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小学时期就开始了“留守生活”,他们从小就体验了自己照顾自己,有的甚至还担起了照顾整个家庭的重任,相比于同龄孩子享受父母百般呵护爱戴,他们与父母见一面都成为了奢望。他们相比于一般孩子更加敏感早熟,而且此阶段没有独立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极易受到外界影响,面临多种心理危机。
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
1、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需从体系建设着手
(1)健全关爱留守儿童的法律和政策体系:立法保障亲子团聚权。针对部分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回家,和孩子联系很少的情况,我们建议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增加亲子团聚权的相关条文,规定每年至少和子女团聚一周以上的時间,并以各种方式和子女加强日常联系,切实保障他们更好地履行监护责任。外出父母应当关心留守儿童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未成年子女,严重忽视应等同于虐待罪受到惩罚。
(2)完善监护制度和国家救助体系:强化父母法定监护责任。为了减少因父母缺失给儿童造成的有形和无形的伤害,应在法律法规方面强化父母的法定监护职责,探索监督和保护父母尽职尽责的渠道和办法,切实保护留守儿童。
加快完善国家监护和救助体系。明确政府在留守儿童救助方面的主体责任,建立留守儿童社区保护网络,明确强制报告制度,完善临时监护程序,为困境留守儿童提供临时照料,确保他们得到有效监护和及时救助。
2、加强学校管理,增设心理教育
首先,学校应该提高认识,认识到现今留守儿童心理出现问题的严重性,严格抓好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及研究工作,将政府相关政策落到实处。其次,对学校应以班主任为主要负责人,以班为单位,建立起留守儿童档案机制,方便管理。学校除此之外还应该组建“帮扶”小组。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促使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各方面得到保障,“帮扶”小组成员除了学校教师之外还可以包括品行兼优的同学、学长学姐、村里的干部、工作者之类,增加孩子们与人沟通交流的机会。
3、净化学校周边环境
现今农村留守儿童精神生活匮乏,业余活动不足,加之学校附近还遍布着黑网吧、游戏厅等不适宜少年儿童出入的场所,这让自制力本来就不强的他们容易误入歧途。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坚决取缔学校附近的黑心网吧、游戏厅及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场所。修建一些运动场、文化宫等可以供留守儿童业余时间娱乐消遣,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我国是一个有着6000万留守儿童的大国,频频爆出的留守儿童自杀事件暴露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小觑,它危害孩子健康成长,影响农村教育的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必须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农村留守儿童建造一个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是整个学校、家庭、社区乃至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 陈清.留守儿童问题与和谐农村建设初探.科技资讯,2007,25(5).
[2] 江荣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