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

2014-05-30 13:34吕策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体育课心理健康教学内容

吕策

摘要:通过分析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要素,提出改革高校体育教学,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为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1.前言

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残害同学事件……一件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关注。近年来,大学生因学习压力增大、就业形势严峻、人际关系不协调等原因而导致心理扭曲甚至走向极端。这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迫切需要引起学校进一步的高度重视。研究表明:体育锻炼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最有效方式之一。然而,大多数学生没有主动锻炼的意识,由于学习压力大、没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没有同伴以及缺乏场地器材、缺乏组织和指导等等。这样,学生们的主要锻炼时间就集中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因此,要充分利用体育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据事实及调查显示,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诸多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为促进高校体育教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本研究提出改革高校体育教学,并提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操作策略,为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2.体育教学中存在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

2.1 教师教学观念单一

大多数体育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把动作技术传授给学生,而没有真正把体育课堂教学与心理健康结合在一起,没有意识到体育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许多体育教师只考虑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2.2 教学内容过于传统

普通高校在设置体育课程时,无非就是田径,球类,武术。虽然各地高校对体育课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都还是以较为传统的体育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由于教学内容陈旧单一,这样不仅使体育课程枯燥无味,而且导致学生学到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派不上用场。比如:学生在课堂上掌握规范的铅球、跳高技术,在生活中却很难把它们当作自己锻炼身体的方式,也是导致部分学生不想上体育课的原因。除此之外,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大中小学重复内容过多,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体育教学,使得体育教学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2.3 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许多学生本身对于体育课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但由于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一味强调运动技能的学习,从而忽视了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对于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等体育精神更是关心不够,教学方法单调,不够灵活多变,不能体现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思想。这样导致学生难以领略到上体育课的乐趣,并且对于体育课的兴趣逐渐下降。因此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还可能导致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反映和心理障碍。

2.4 教学评价不够科学

目前,大多数高校采用的评价方式是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了过程性评价,这样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传统的重结论轻过程发展的评价方法是不科学也是不公平的,因为每个学生无论在体能、技能、兴趣、个性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比如:有些学生说很喜欢足球,但却不喜欢上足球课,因为上课的时候,教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练习都是围绕着考试来进行安排。丧失了其应有的休闲、娱乐成分,导致学生反感上体育课,进而对体育失去了兴趣。这就有违于体育教学中的身心健康教育目标。除此之外,教师多采用横向相对性评价而忽视纵向相对性评价,这样不能反映学生个体在学习后的进步,有时会使学生得不到老师很好的评价而丧气,从而挫伤了这类学生在以后学习的积极性。

2.5 教学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运动场地为阵地,以教材为内容,突出的是教师的作用,学生主体地位不明确。因此,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大多采用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练习、复习的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的个性品质难以得到培养和发展,这样使得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了“无兴趣,无所谓,无关系”等倾向,这不仅严重削弱了體育课在教学中的地位,也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2.6 教学场地及器材的缺失

虽然据统计有一半以上的体育场地设施都在学校里,但是仍然有许多高校(主要是西部偏远地区)存在硬件设施的不足或是场地器材不符合规格,这导致一些教学内容无法开展,部分器材年久甚至会造成学生运动时受伤,致使教学效果不佳,以及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学校体育设施是完成学校体育教学的物质基础,是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没有好的物质基础,更谈不上心理健康的教育。因此,学校一定要采取相关措施来使场地器材多元化,进而使学生喜欢体育课程。

3.改革高校体育教学,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1改变教师观念,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学生的健康不仅仅是指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体育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明确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能力、磨炼学生意志和培养良好品德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样才有助于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

3.2 优化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新兴体育项目。优化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重要环节。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积极主动的锻炼,从而使运动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使其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而不仅仅靠一周两三节体育课程来锻炼身心。因此为学生以后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3.3 改革教学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评价应该实行“多方面的评价方法”,不仅仅靠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的进步幅度等等。教师在对学

生进行考核时应把检查评价渗透在整个教学学习过程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同学们的自信与自尊,而且有利于同学身心的健康发展。

3.4 加强体育设施的建设,提供更好的运动场所

有效的进行体育课程教学,加强高校体育设施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硬件条件。所以各学校应从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自制简易体育器材,改善运动场地器材设备,完善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以激发学生的锻炼动机和兴趣,使其逐步养成经常锻炼的好习惯。同时,要充分提高现有体育资源的使用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运动需求。

4.小 结

体育教学是学生心理健康改善的最佳形式,体育教学由于项目的多样性和其所具有的各自的特点,它的特殊作用是其他教育方法无法代替的。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贡献率达到 52.15%。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依赖于体育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努力,高校体育教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参考文献:

[1] 王晓.高校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效益互动模式的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6.

[2] 王鹏.大学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3,19(4):124-125.

[3] 杨金凤.山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D].2007.

猜你喜欢
体育课心理健康教学内容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体育课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