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法 杨凯
摘要:诚信品质在当今时代弥足珍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日益凸显,人们更加需要维系共同生活的道德纽带,而诚信正是当代公民立身处世所必需的行为指南。见利忘义可能逞一时,但若从整体上丢掉诚实守信原则,则必然会破坏与他人正常的交往关系。唯有把诚实守信的外在道德约束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品德,自觉地用诚实守信的准则约束自己的所作所为,方能构筑与他人和谐相处、融洽共事的牢固基础。
关键词:诚信实质意义实践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1.准确把握诚信内涵是拥有诚信智慧的基础
诚信是人类社会共有的一项根本性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是我国自古以来尊奉的道德原则和立身治国之本,也是当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司法、教育等活动中的一条重要原则。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那么什么是真正的诚信呢?
唐凯麟主编《思想道德修养》对“诚信”解释说:“诚信就是公民在相互交往中应该诚实守信。其具体的道德要求是:一是诚实不欺。诚实,就是自己的索斯与所言一致,自己的所言与所行一致。自己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说大话、空话、假话,不指鹿为马,不颠倒黑白,不文过饰非,不夸大自己的长处,不隐瞒自己的短处,说到做到。”
2.“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法宝
大学生的诚实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社會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大学生肩负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
2.1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一个没有良好诚信品德的人,不可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一个在平时不讲诚信的人,在关键时刻不可能为崇高的理想信念做出牺牲。
2.2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大学生只有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讲诚信、讲道德,言必信、行必果,诚心做事、诚实做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自觉端正态度,坚守道德规范,才能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2.3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大学生只有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努力培养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奠定立足现代社会的道德基石,才能成为高素质人才,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3.复杂的今日,“诚信都去哪了?”
教育管理更要讲诚信。教育的诚信形象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当今校园存在着种种失信行为,诚信这一优良传统正在逐渐被埋没。
大学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一下方面:
弄虚作假严重。一是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是普遍的不争事实,而且作弊者队伍越来越庞大,手段也越来越先进,不少地方还出现了以赚钱、营利为目的,有组织、有中介的"职业枪手"队伍。二是学术抄袭司空见惯。抄袭作业、论文移花接木、假想实验数据等等对于不少大学生是家常便饭,"天下文章一大抄,在于会抄不会抄"、"文章=剪刀+浆糊"的观点,在大学生中的认同率极高。三是简历注水花样百出。为了在双向选择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好的归宿,不少大学生在个人履历表上大做手脚。于是招聘会上人人都是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人人都有一叠荣誉证书,人人都有一流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四是投机取巧追逐名利。在评奖评优上,在入党、竞选干部、保送研究生等问题上,一些大学生不是靠实力去争取,而是想方设法请客送礼,投机取巧拉关系。弄虚作假的直接后果是一方面严重挫伤努力学习同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学生水平下降。水平的下降直接影响到就业。在北京、上海、广东的人才市场,大多数用人单位不愿意要应届毕业生,认为他们有文凭没水平。
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实际上是社会、家庭、学校诚信缺失的一个缩影。导致大学们诚信缺失的因素有很多,第一,是来自现实社会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如政治领域中的贪污受贿、买官卖官、数字政绩等,经济领域的制假售假、坑蒙拐骗、偷税漏税等,文化领域的泡沫学术、假文凭、假博士、假职称、假广告、商标侵权、虚假文风等,人与人之间的虚假人情、互不信任等等,总之,从国家信用到金融机构信用,从企业信用到个人信用,几乎都沦落到被质疑的境地。社会诚信的缺失必然影响到大学生诚信的缺失。第二,学校教育滞后。在大学阶段,德育工作的地位有所上升,但也有不少大学忽视德育教育,仍以分数论成败。不少学校以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片面强调政治上的忠诚,而忽视基本诚信品质的培养,片面强调理论灌输,而忽视实践教育和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当前,商业潮流也已涌入了大学,大学在大学生心目中已不再是"学术的圣地,精神的家园",不少学生都是抱着混文凭的目的来的,再加社会的诱惑太大,学术研究氛围过于混乱,连部分教师也不知道学术方向在哪里,不少学生甚至教师都难以自控,很难静心进行学习研究。大学阶段任课教师不管事,班主任名存实亡,不少大学生一进校便完全放松:逃课、上网、睡懒觉、谈恋爱、打工赚钱……,学习不用功,就业压力又大,于是弄虚作假在所难免了。而学校对违纪学生的处理上,也存在一些关系和后门,有的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对学生的造假行为也是睁只眼闭只眼。此外,高校连年扩招,人数大增,生源素质有所下降,也给高校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第三,家庭教育乏力。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或根本不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
切实加强大学生诚信的重建不仅是高校也是全社会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营造氛围是诚信重建的前提。教育是在社会大环境下进行的,没有与教育的目标相一致的环境,任何教育都是苍白无力的,因此,营造一个政府讲诚信、公众讲诚信、人人讲诚信的社会大环境非常重要。
加强教育是诚信重建的重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从家庭教育来看:首先父母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好诚信的表率。其次要把智育放在首要的位置来抓,从小抓好孩子的品质教育。从学校教育来看,要高度重视诚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应有地位。要改变重智轻德的现象,把诚信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体系,贯彻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从德育课到基础课、专业课,从日常行为管理到各项校园活动,都要把诚信的内容加进去,让诚信的意识渗透到方方面面,渗透到每个角落。
完善机制是诚信重建的保证。制度问题是一个“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因此,诚信重建不仅要抓好教育,培育诚信理念,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对失信行为进行规范、引导、监督、约束和制裁。
总之,诚实是根,信誉是本。人无信不立。不讲诚信,一个人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身,也无法成就事业。没有诚信,一个社会就会风气败坏、人心涣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应该重视诚信。每一个人,无论是社会上还是学校、家庭中,都应当以诚相待、重信守诺、有约必践,共同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绝不能让弄虚作假、坑蒙拐骗、背信弃义、尔虞我诈等行为在社会上有市场,更不能让其滋长蔓延。
参考文献:
[1]陈文强,黄友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学生读本.
[2]毛泽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新成果-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100题.
[3]陈平.新中国诚信变迁:现象与思辨.2013年修订版.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5]新华网 百度文库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