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入职员工心理角色转换

2014-05-30 17:15孙一红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6期

孙一红

摘要:新入职员工在身份转换的同时,积极实现心理角色的轉换,从学生角色顺利过渡到职业角色将有利于其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关注心理角色转换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寻求解决方法,缩短整个心理调适期,将有助于新入职员工成功实现心理角色的转换。

关键词:心理角色转换 学生角色 职业角色

1.引言

每年,电力企业都会招收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成为自己的新员工。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除了需要尽快地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很好的结合、掌握相关专业技能之外,更需要充分认识自我和积极地适应社会,尽快完成从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换,为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的差别

2.1学生角色

大学阶段是人生中知识增长、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大学生,其根本任务是努力学习以专业知识为主的多方面知识,培养以专业能力为主的各种能力。此时,作为学生角色,是依托社会教育环境,接受家庭经济支持,接受教育、储备知识,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时期。

2.2职业角色

新入职员工开始具有自己的社会职位以及相应的职业规范。应当在一定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基础上履行职业义务,并经济独立。此时,作为职业角色,是以特定身份依托自身知识和能力、按相关规范开展工作,行使职责。在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同时获取劳动报酬。

对比两者,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的显著不同在于两点。其一是经济状况。前者有赖家庭援助,后者完全独立。其二是关于责任。前者以受教育、自我完善为责任,后者以承担职责、回报社会为责任。

3.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的转换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角色理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从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换,是一个伴随着角色冲突、角色学习和角色协调等一系列问题的过程。只有对自我、对社会、对即将从事的职业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和调查分析,从而找出自身的不足,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加强角色认知,才能真正做到对踏上工作岗位的充分准备,成功地实现角色转换。

3.1心理学上的角色转换理论

3.1.1社会角色

就像演员在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一样。人处在不同的社会地位,从事不同的社会职业(或中心任务),都要有相应的个人行为模式。社会角色就是个人在社会关系体系中处于特定的社会地位、并符合社会要求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

3.1.2角色转换

通常,一个人会经常变换自己的角色。比如说,下班回家,就要从职业角色变换为家庭成员角色。这种经常性的类似由上级到下级、由学生到老师、由主人到客人等杂乱无章的变换即为角色转换。从事职业(或中心任务)的变化,职务的升迁,家庭成员的增减等,都会产生新旧角色的转换。新旧角色的转换必然伴随着新旧角色的冲突。

角色冲突是普遍存在的。不过,可以通过角色协调使得角色冲突尽可能地降至最低限度。协调新旧角色冲突的有效方法是角色学习,即通过观念培养和技能认知训练,以提高角色扮演能力,使角色得以成功转换。

3.2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转换的过程

大学生一旦参加工作,即被定义成为“新入职员工”,自此,从身份上首先实现了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然而,目前随着环境、教育制度等因素造成了客观上成人期的延后,心理上的角色转换往往不能及时的跟进,从而出现了困扰。这样的困扰倘使处理不当,将会在其工作后成为影响其整个职业规划、乃至整个人生规划的大问题。

目前,国网公司对新入职员工推出了岗前培训,这是一个促进新员工专业技能提升、专业知识与岗位实践相融合的过程,同时更是一个促进新员工从心理上实现角色转换的重要环节。把握这一培训机会,正视新旧角色间的冲突,加强角色学习,缩短心理上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转换的过程,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将有利于尽快获得同事的认可、领导的肯定、单位的重视。

4.心理角色转换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新入职员工实现心理角色转换过程中,往往面临着新旧角色的冲突。部分人因为受到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尤其是自身认知能力、人格心理发展、意志品质以及情绪情感等因素的影响,不能正确认识角色转换的实质,或者在角色转换中不能持之以恒,于是在从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角色转换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4.1 对学生角色的依恋

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怀旧心理,表现为在角色转换过程中非常依恋自己的学生角色。

必须承认,十多年的读书生涯,对学生角色的体验已是非常深刻,学生生活使得每一位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上都养成了一种相对固定的习惯。因此,职业生涯伊始,不少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停留在学生角色的位置上,以学生角色的社会义务和社会规范来要求自己、对待工作,以学生角色的习惯方式来待人接物,来观察和分析事物。

4.2对职业角色的畏惧

新入职员工面对新环境,有人不知道工作应该从何入手,如何应对。更因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与岗位匹配上存在的差距,带来工作中的畏难心理。表现为缩手缩脚,怕担责任,怕出事故,怕闹笑话,怕造成不良影响。于是,往往工作过程中前怕狼后怕虎,放不开手脚,丢失了年轻人应有的朝气和锐气。

4.3主观思想上的自傲

个别新入职员工在心理上存在着一种优越感。认为自己接受了比较系统正规的高等教育,拥有高学历,理所当然就是较高层次的人才。自视过高,看不起基层工作和基层工作人员,盲目自负。甚至认为从事一些简单基础的工作是大材小用、是有失身份。存在轻视实践、眼高手低的毛病。

4.4客观作风上的浮躁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部分新入职员工会表现出不踏实的浮躁作风和不稳定的情绪情感。对工作缺少静得下心来、耐得住寂寞的态度。还没有深入了解工作性质、内容、职责和技巧,就贸然的觉得工作不适合自己;还没有稳定情绪,进入职业角色,就认为是单位提供职位不当,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

5.心理角色转换的原则

心理角色的转换是每一位新入职员工必经的一个心理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获得社会、单位、家庭的支持。在这个角色转换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5.1深入了解自我的原则

深入了解自我,是实现心理角色转换的必要前提。所谓的深入了解自我,應当是一个将自己的能力倾向、知识水平、家庭环境、单位状况、发展前景等多重因素综合起来思考的活动。这也是一个必要的自我分析、评估过程。只有正确的了解自己,才能在角色转换过程中,正确的、有目的的进行角色学习。

5.2做好“受挫准备”的原则

做好充分的“受挫准备”是实现心理角色转换的有力保障。国网公司的新入职员工,大多来自“211工程”的大学,更有不少是硕士、博士。仅从学习经历而言,个个都很有才华。然而,踏上工作岗位,现有知识、技能未必与岗位需求相对应,事业未必一帆风顺。如果缺少必要的“受挫准备”,缺少在屡试屡挫的境地中屡挫屡试的精神,很可能在过激情绪、过激言行中泯灭自己的才华。

5.3培养职业兴趣的原则

热爱本职工作,安心工作岗位是心理角色顺利转换的基础。作为新入职员工,理应尽快从学生学习生活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注重职业兴趣的培养,积极践行“干一行,爱一行”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地对待角色转换中的困难,借助工作成绩的取得,努力加以克服。

5.4主动学习钻研的原则

积极学习专业知识、技能,提高工作能力、水平,是心理角色转换的有效手段。一个人在校期间学到的东西毕竟有限,且书本知识与生产实际存在一定的滞后度。当今社会又正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与技术的迅速更新是任何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及时在工作岗位上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虚心向有经验的技术人员、领导、师傅和同事请教,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达到自我不断完善的目的。

5.5勤于观察思考的原则

勤于观察思考,从而善于发现问题是实现心理角色转换的有力保障。从学生角色进入职业角色,从学习知识为主转变为应用知识为主,生活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学会独立观察思考,积极发现问题是一种必须的工作方法。只有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去努力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出自己的独立见解,锻炼出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最终达到出色的承担起与自己职业角色对称的责任的目的。

5.6勇挑重担、乐于奉献的原则

在工作中能勇挑重担,乐于奉献,是成功完成心理角色转换的重要标志。新入职员工从开始时的适应工作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主人翁意识,逐步发展到不计个人得失,努力承担岗位责任,乐于为企业、为社会付出,这是一个从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转换的心理过程的完美体现。

6.结论

在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总是期待角色转换。因为,不同阶段的角色转换意味着成长、成熟。新入职员工缩短进入社会后的心理调适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积极学习,顺利实现心理角色转换,将有利于良好职业形象的确立,是自己职业生涯的良好开端,也是迈好事业发展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郭本禹,王鹏,潘光花,高峰强.经验的完形:格式塔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

[2][美]奎克,[美]蒂特里克.职业健康心理学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傅安球.心理咨询师培训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 Richard Gerrig / Philip Zimbardo.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