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逐渐升温,欧盟正逐渐取代美国成为对中国实行贸易制裁最多的地区。导致中欧贸易摩擦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国内国外的诸多因素。文章就导致中欧贸易摩擦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试图提出对策建议以避免双方更多冲突。
关键词:贸易摩擦;原因;对策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也日益频繁,经济联系愈来愈密切。我国虽然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多有获利,但同时也成为世界反倾销诉讼涉案最多的国家,针对我国的反补贴案件正日益增多。其中,我国与欧盟国家的贸易摩擦和冲突更是呈现出大幅增长的势头。
一、中欧贸易摩擦的动因分析
贸易摩擦,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国与国之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在贸易平衡上所产生的、一般是一国的持续顺差、另一国的逆差、或一国的贸易活动触及或伤害另一国的产业。[1]
在中国和欧盟的双边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顺差地位,随着双方进出口贸易额不断增大,贸易量的不断激增,不可避免的会引起贸易摩擦。在欧盟看来,中欧贸易摩擦的直接原因是欧盟进口中国商品多、对中国的出口少,导致欧盟长期贸易逆差。特别是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后,随着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发展越来越快,欧盟对中国反倾销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中国成为在欧盟被提起反倾销指控与调查最多的国家。[2]中欧近年来贸易摩擦不断,可以说有诸多因素影响,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
1、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
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国际贸易摩擦。生产的全球性和统一的世界市场在客观上要求各国具有趋同的各种市场制度、规则,而在目前和相当长的未来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就算是欧盟已经朝着经济一体化的方向努力,其内部仍然有小的经济单元存在,各加盟国同样要照顾本国市场,设置准入机制,从而更好的保护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
2、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今年来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美日等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出现经济衰退,在这种大环境下,各国都想最大限度的保护自身的经济利益,或设置准入机制,或加固关税壁垒。
欧盟最早研究推出技术壁垒限制施,并设置了几乎最为严重的技术壁垒,启动ISO14000标准、制定安全技术标准、EN标准、有机农业标准、商品环保标准、CEN及CE认证标志、对华反倾销与WTO的特保机制等。虽然说欧盟以上标准及认证尽管绝大多数并不是针对中国的,但对中国也是极为不利的。
二、应对中欧贸易摩擦的对策建议
2009年爆发欧债危机以来,欧债危机的持续发展又引发信用危机、银行业危机、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复苏艰难等危机。一些南欧国家连续几年经济深度衰退,欧元区失业率一直在 10% 以上徘徊,个别南欧国家失业率超过 25%。[3]经济衰退,导致民众福利受损,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此起彼伏,欧洲政局不稳、政府更替、欧盟面临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压力和经济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欧盟一方面在总体政策上对华越来越积极,但另一方面在对华的具体政策落实上,如经贸方面却日趋苛刻。从欧盟2001年发布的《欧盟对华战略》及2002年3月发表的《国家战略报告》中,我们不难看出欧盟对华经贸政策的两分性,出现了一种对华政策既有合作亦有制衡的新趋势。[4]
(一)充分利用WTO规则,加强合作对话
首先,积极运用WTO规则,就欧盟对我国出口产品实施的不公正待遇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包括磋商谈判和利用争端解决机制,以争取我国应有的贸易利益;其次,要用足用尽世贸规则给予发展中国家的差别和特别待遇,打好发展中国家这张牌;最后,对中欧间贸易摩擦,我们也应理性、客观地对待,不能忽视中欧之间的不同发展阶段,以及社会文化价值观方面的巨大差异。
(二)加强科技投入,打造国际品牌
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投入,特别是产品技术标准、质量标准的研制工作,健全完善认证制度,加快我国符合世界规范的贸易技术壁垒體系的建立,形成我国的技术性保护屏障。政府一方面要组织专门的人力研究对外贸易技术性壁垒体系,认真总结国内外企业突破技术性壁垒措施限制的经验教训,根据市场和产品的特点来寻求打破国外技术壁垒限制措施的对策;另一方面,政府要积极引导、支持科研部门加强技术标准的研制工作,特别是重要技术标准的研究。
(三)针对欧盟内部不同板块制定对策
欧盟既是一个单独的政治经济实体,又是由27个主权国家组成的内部复杂联盟。在一些问题上与中国存在利益冲突的本来只是欧盟的部分成员国,经过欧盟决策机制之后却形成整个欧盟与中国的一些矛盾。所以,对中国来说,处理与欧盟关系时就更有难度。中国一方面与欧盟委员会对话合作,另一方面,也要积极主动同欧盟成员国交流沟通。
中国对欧盟制定不同政策,主要还是针对欧盟内部贸易保护倾向严重的国家,尤其是将钢铁、化学品等作为重点保护产业的相关家,如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以及希腊等国,然后通过合作对华、扩大投资、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等方式减少贸易摩擦。
参考文献:
[1] 李桂萍. 试析入世后中欧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3)
[2] 李惠瑛. 至关重要的回应:全面巩固提升中欧经贸关系的战略地位与水平[J].国际贸易,2003(11)
[3] 刘海星. 2012年中欧形势与中欧关系[J]. 当代世界,2012(12)
[4] 杨伟国. 利益诉求:欧盟对华经济贸易政策变迁解析[J].国际贸易,2002(9)
作者简介:吕长银(1989.11-),男,湖南省永顺县人,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