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中病养老年患者的精神护理分析

2014-05-30 22:06刘育清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医疗机构分析

刘育清

【摘要】 目的 了解医疗机构中病养老年患者的精神护理方法以及效果。方法 对10所医疗机构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病养老年患者进行抽样,选取127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进行对比观察,其中对照组进行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以精神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健康知识知晓率上的差异。结果 予以127例患者精神护理后,效果很好,在护理满意度以及健康知识知晓率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概率上,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对医疗机构中病养老年患者的精神护理,能够显著提高其治愈率,保障老年患者安享晚年,同时有助于减少住院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病几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以及意义。

【关键词】 医疗机构;病养老年患者;精神护理;分析

文章編号:1004-7484(2014)-06-3243-02

一般护理包括两个方面,即身体护理以及精神护理。在现阶段,诸多医疗机构已经认识到身体护理的重要性,但是对于精神方面的认识还有待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诸多慢性病人以及老年病人更重视精神健康,因此对于医疗机构中的病养老年患者而言,要强化精神护理[1]。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为了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予以患者整体护理,改善患者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本文主要回顾性分析10所医疗机构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7例病养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病养老年患者精神护理效果,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10所医疗机构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病养老年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抑郁症患者27例,癌症患者20例,老年痴呆患者13例,其他疾病患者67例。将这127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62例,予以常规护理模式,男性占有42例,女性有20例,年龄(21-89)岁,平均年龄(46.15±11.34)岁;实验组65例,基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精神干预,男性40例,女性25例,年龄(20-88)岁,平均年龄(45.34±11.12)岁。两组病养老年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显著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就对照组而言,运用常规护理模式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精神护理路径模式,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充分把握所有患者心理特点,构建一套系统的健康护理流程。首先,予以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理解以及把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患者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查找患者心理上存在的不良想法以及观念,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价值,普及健康教育,重组患者的认知系统,完善其认知结构,调节患者的情绪。其次,针对个别严重心理问题患者予以重点精神干预,开展有目的性、有计划性的健康教育活动,积极参与医疗机构内组织的康复娱乐活动,转移其注意力,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让患者自身重建其认知结构。再者,予以综合心理护理措施,分析患者心理特点,消除其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绪,向患者认真分析疾病相关知识,严密观察其精神状态变化,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护理环境,使患者积极配合相应的治疗。此外,对患者家属予以精神教育指导,指导家属在日常生活中予以患者精神支持,进行用药与饮食习惯等方面的指导,强化患者活动锻炼与个人安全卫生,观察患者服药后的病情变化以及不良反应,进一步提高护理效果。

1.3 观察指标 运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所有患者开展满意度的调查活动,立足于患者临床护理服务水平以及医疗专业技术水平等方面,评价其满意度。同时观察所有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健康知识知晓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组选取的病养老年患者共127例,通过一个阶段的精心护理后,所取得的成果比较满意,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5.38%)优于对照组(41.94%),且其并发症发生率(4.61%)显著低于对照组(19.35%),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健康知识知晓率(93.85%)显著高于对照组(37.10%),差距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结 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当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日趋完善,不再局限于关注患者的器官系统疾病,患者的心理以及社会适应性也成为了当前临床护理的重要方面[2-3]。护理观念由单纯护理患者病情过渡为注意患者本身,以促进患者身心康复为目的的整体护理理念孕育而生[4-6]。当前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为了促使病养老年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护理人员要积极掌握精神需求方面的相关知识,施以患者身心整体护理干预[7-10]。北美护理诊断协会也认为精神困扰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以及意义[11-14]。而从美国护士协会制定的相关护士道德准则角度出发,强调护士在予以患者健康照护过程中,要分析患者的精神世界,针对其价值观以及宗教信仰施以护理,评估患者精神信仰,了解以及掌握与相关疾病康复有关的精神观意义,予以相应的精神支持[15-16]。由此可知,给予患者精神需求护理已经成为了当前整体护理中的关键。本文研究显示,对比医疗机构病养老年患者精神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发现,精神护理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健康知识知晓率上优于常规护理组,差距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患者精神护理其临床意义与价值更为显著。

通常情况下,医疗机构中病养老年患者更重视自身的精神满足需求,治疗需求占次要地位。病养老年患者在休养过程中极其容易出现抑郁情结,伴有孤独感,易坐卧不安,产生焦虑等症状,同时认知功能、意志以及思维出现一定的障碍,给予患者精神护理后,让患者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健康状况,一定程度上缓解其孤独感以及痛苦,驱使患者从自身价值出发,进而寻找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使患者的身心处于一种舒适状态,有助于促进其康复[17]。对于信仰宗教的癌症患者而言,施以精神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与患者构建信任关系,尊重患者的信仰,从五个方面出发:一是祈祷,二是诵经,三是仪态表现,四是倾听,五是送交[18]。患者积极参与精神护理活动,强化与周围人群的沟通,积极改善周围人际关系,可使患者转移注意力,及时消除消极情感,培养患者乐观的心理态度,减少不良的心理刺激,从而保持精神状态的稳定[19-20]。

综上所述,针对医疗机构病养老年患者而言,给予精神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强有力的情感支持以及鼓励,有助于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最大限度地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从而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尽快实现康复目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秀,段海霞.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08):1853-1854.

[2] 姚华华,姚秋女,陈新霞,等.量化健康教育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0(03):296-297.

[3] 马亚平.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护理及家庭支持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12):252-253.

[4] 董桂爱.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6):72-72.

[5] 邵琦,吴智玉,李红燕.心理干预对老年病人不良情绪的影响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0(18):157-158.

[6] 暴秀兰.整体护理工作中的心理学应用[J].当代医学,2010(21):105-105.

[7] 董申琴,邵小青,靳春艳,等.城市社区空巢老人健康问题及护理研究进展[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02):241-242.

[8] 丁燕,曾慧.老年抑郁症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研究现状及护理干预进展[J].护理研究,2012(09):784-786.

[9] 潘红,袁晓玲.护理人际沟通课程教学及评价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2(14):234-235.

[10] 程金蓮,史宏睿,孙玉梅.护理人员科研成果应用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2(16):1444-1446.

[11] 张淑萍,王晓杰,段红梅.护理教学设计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1(02):95-96.

[12] 胡咏梅,于静.心理护理对老年抑郁症康复的疗效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0(03):215-216.

[13] 刘莉华.老年抑郁症病因分析及心理护理方法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10):172-173.

[14] 穆世铭,简天容.健康教育对抑郁症病人抑郁状态和睡眠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22):1984-1985.

[15] 赵维敏,李明芳.住院精神病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01):105-106.

[16] 农彩云,何凤英.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治疗依从性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1):127-128.

[17] 冯亚芬,郑玉红.系统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1(16):2075-2075.

[18] 许洪伟,普恩盛,梁谢群,等.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团体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1(01):14-16.

[19] 栩慧,王海庄,何映,等.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热带医学,2010(09):1160-1161.

[20] 姚华华,姚秋女,陈新霞,等.量化健康教育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0(03):296-297.

猜你喜欢
医疗机构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传统民营医疗机构 如何对接互联网?
关于微小医疗机构医用气体工程建设的思考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天津:促进医疗机构改善管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