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艳等
【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ICU失禁患者导尿管感染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品管圈的手法,实地观察ICU医务人员洗手、导尿管护理及污物处理等现状,采用干预措施,对干预前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ICU失禁患者导尿管感染率由12.46‰下降到3.64‰,导尿管护理规范率由78.9%上升至95.8%,导尿管污染率由36.1%降低至1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降低了失禁患者导尿管感染率,提升了ICU护理效果。
【关键词】 品管圈;失禁;导尿管感染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237-02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activities reduce the rate of catheter infection for ICU incontinence.Methods Setting up quality control circle,established reduce rates of catheter infection for ICU incontinence as active subjects.To found the problems of workflow and aimed to develop a humanized nursing care protocol and to examine.According to the comparing analysis of Group A and B.Results The rate of catheter infection for ICU incontinence from 12.46‰ to3.64‰,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wo groups,the difference was observable(P<0.01).Conclusion The method of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can be a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incontinence.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makes for upgrading of knowledge.According to joint the team works beneficial to raise clinical nursing and reduce the rate of catheter infection for ICU incontinence.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in;Continence urethral;Catheter;Infection
我院ICU收治的患者病情危重、病种复杂,使用侵入性操作和治疗手段多,抗菌药物及激素应用广泛,加上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病程中极易合并腹泻。同时ICU昏迷及意识不清患者多,大便失禁发生率高,致使导尿管污染频繁,肠道细菌移位,成为导致导尿管感染的首要问题。
我们对2012年ICU收治患者进行分析显示:共收治408例,男292例,女116例,年龄14-92岁,平均61.5岁,平均住院时间为13.7天;疾病以感染性疾病为主,APACHEII评分平均为23.9分,导尿管插管使用率84.96%,失禁发生率56.31%,感染发生率12.46‰。
为控制和降低ICU失禁患者导尿管感染率,我科于2013年1月——9月进行了品管圈活动,旨在通过品管圈活动找出问题并针对原因提出改善对策,降低导尿管感染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将2012年1月——12月入住ICU患者,作为干预前组;2013年1月——9月入住ICU患者,作为分为干预后组(2013年1月——9月)。
1.2 方法
1.2.1 成立QCC小组 QCC小组成员共10人,护士长担任圈长,护理部主任担任辅导员,圈员由培训小组和院感小组成员组成。确定主题为“降低ICU失禁患者导尿管感染发生率”。
1.2.2 调查方法 研究期间为2013年1月——9月,主要为ICU留置尿管患者,床位数20张;参与研究期间护士48人,实施12小时制排班,每班护理人员8-10人,每人护理患者数1-2人。由3位QCC小组成员作为技术考核人员,对每班人员进行手卫生、导尿管污染情况、留置尿管护理及排泄物处理的观察。
1.2.3 设立目标 ICU失禁患者导尿管感染率由干预前12.46‰降至干预后的5‰以下。重点是提高ICU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规范留置导尿管护理、排泄物处理流程等操作,减少失禁患者导尿管污染的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統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干预前后相关知识知晓率 干预前后48名护士对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知识知晓率由77.8%上升至91.6%,对洗手指征的知晓率由78.1%上升至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据报道,泌尿系感染(UTI)中87.90%的病例都和尿路插管有关[1]。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为主。感染原因可能是,大肠埃希菌来源于患者排泄物,其他病原菌来源于患者的皮肤、黏膜及尿道定植菌,医护人员在侵入性操作中,将外源性细菌带入泌尿道;再者由于尿道的生理解剖位置与肠道接近,因而病原菌以肠道菌群为主[2-4]。伴有失禁留置尿管患者由于尿道口及导尿管频繁被大便污染,使来自肠道的细菌沿尿道内导管外面移行,或通过污染的医务人员手从尿袋或导尿管-引流管连接处沿导管内部移行进入泌尿道,引起感染。
3.1 存在問题
3.1.1 护士因素 正确洗手率低;工作忙绿未洗手;对医院感染预防知识知晓率低;尿袋触及地面;尿袋口触及集尿杯杯壁。
3.1.2 管理方面 缺乏失禁患者导尿管护理流程;导尿管放置位置不固定,易污染。
3.1.3 设施设备因素 共用集尿杯,集尿杯用后未消毒。
3.2 对策及实施
3.2.1 举办在职人员培训 对ICU护理人员进行手卫生、留置导尿管护理、排泄物处理及集尿杯消毒处理的操作进行实地示范。开展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防控知识讲座及教育。QCC小组成员熟练掌握护理流程及标准。
3.2.2 改进留置导尿管护理操作流程 失禁患者导尿管污染后先清洁再消毒。因肠道病原菌有较强的粘附性,将棉球消毒改为0.5%碘伏纱布与0.9%生理盐水纱布,交替擦洗,通过纱布的搓擦减少细菌的附着。擦洗顺序由内向外、自上而下外擦洗会阴,先清洁尿道口周围,后清洁肛门;由内向外做环形消毒导尿管。保持管道密闭,应用单向活瓣集尿袋,防止尿液逆流。同时,导尿管-引流管连接处无菌纱布包裹。应用导管固定贴将导尿管固定于患者大腿内侧上1/3处,导尿管与尿道平齐,可防止导管的牵拉、脱出,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保持尿液引流通畅,减少了导尿管被大便污染的几率。
3.2.3 制定排泄物及集尿杯消毒处理 尿袋2/3满即予倾倒;操作前后均要洗手;集尿杯专人专用;集尿杯每班使用0.5%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尿袋出口勿碰触尿杯边缘。尿袋悬挂于床缘沟槽内,防止尿袋触及地面。
3.2.4 提高洗手依从性 许多研究均强调洗手是预防院内感染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QCC活动提高了洗手的依从性及正确率,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洗手的认识及执行力,减少了交叉感染的发生。
3.3 品管圈活动的优势
3.3.1 提高护理人员感控意识 在传统管理模式中,质量改进是由管理者制定的,护士主动参与意识不强。QCC活动强调的是让员工自动自发的参与活动,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5]。通过活动提高了护理人员院感预防控制的意识,提高了院感知识的知晓率。
3.3.2 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和主动性 QCC活动鼓励员工多动脑,自发的发掘问题,改善问题,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
总之,经QCC活动后,护理人员对ICU导尿管感染知识的知晓率与洗手、导尿管护理、污物处理流程等操作均有改善。但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与机体抵抗力以及抗生素的应用等因素均可影响感染率。因此,要降低导尿管感染的发生率,除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加强基础护理之外,还应尽早拔除导尿管,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
参考文献
[1] Zilberberg MD,Shorr AF,Kollef MH.Implementing quality improvement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Ventilator bundle as an example [J].Crit Care Med,2009,37(1):305-309.
[2] 王小林,陈盛烨,季玉翠,等.社区与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病原菌比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1):3430-3432.
[3] 张勇.239株泌尿系感染病原菌构成比与耐药性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5):1046-1047.
[4] 常勇杰.老年患者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3):587-588.
[5] 陆伟玲,钱利,李琼,等.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9):4051-4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