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新娜
摘 要:《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学生说话能力的要求是“能就某一问题进行辩论,观点明确,思路清晰,有一定的说服力”。可惜在目前的教学中,辩论教学普遍不被重视,反而有“渐行渐远”的趋势。原因固然很多,但根本的还是对辩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意义认识不足。与其让学生绞尽脑汁写一篇令他们“闻风丧胆”的枯燥的议论文,倒不如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赛,既培养了他们独立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又可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引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关键词:辩论;兴趣;語文水平“首先,我要表明我方观点,即面对挫折一旦确立目标便要坚持不懈。因为有了坚持才能披荆斩棘,才能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泰戈尔曾说过: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而重新选择则是逃避矛盾,是缺乏自信的行为,将永远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掌声)
“对方辩友侃侃而谈,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即人的一生非常短暂,正如曹操所咏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一代伟人毛泽东也说过‘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世界瞬息万变,不理性的坚持只会错失良机,陷于被动……所以我方认为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就应重新选择,另辟蹊径,相信一定会柳暗花明,前途无限。”(掌声)
这是笔者所在学校高二(9)班的辩论现场,正反方辩手正在围绕“面对挫折是坚持不懈还是重新选择”辩题展开激烈的辩论。双方都使出浑身解数,据理力争,各不相让。台上论战激烈,呈白热化状态;台下时而掌声,时而笑声与嘘声连成一片,表现出极强的参与意识。
果不其然,当笔者把准备举行一场辩论赛的想法在班级公布时,同学们欢呼雀跃,一致赞同,热情空前高涨,一扫以前沉闷的气氛。接下来是选题,学生根据个人倾向自由分组,自选辩手、主持人、计时员等,一切都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同学间团结协作的友爱精神此时也展现出来,这不表现在辩手之间的相互信赖,也体现在组员之间的积极配合。他们协同辩手积极收集资料(有的去图书馆借阅相关资料,有的拿出家中的藏书,有的从网上下载)并加以整理,形成观点。辩手开始斟酌字句,写出具有科学性、逻辑性的辩词,以便让对方无懈可击。笔者也针对辩题,分别给两组同学讲解其有利和不足之处,以及需要注意的细节,辩论的方法、技巧等。
辩论不只是知识的较量,更是智慧的较量、风度的较量。双方刚一交战便硝烟弥漫,高潮迭起。每个辩手都竭尽所能地把自身的优势展现出来。男辩手在引经据典地延伸自己的观点,同时仍不失风度,机智幽默地调侃对方辩手。而女辩手则伶牙俐齿,出口成章予以反击。精彩的辩论获得阵阵掌声。
在比赛最后五分钟观众提问时,台下的气氛再一次活跃起来。许多同学争相举手踊跃发言,有的同学提问针对性较强,指定选手回答,提的问题也一针见血,有的竟把台上的选手问得张口结舌,难以回答。可见台下亦是卧虎藏龙,在提问时动了不少心思。
精彩与不足并存。毕竟是初次举行辩论赛,难免经验欠缺,所以不足之处随处可见。由于知识面窄,思想深度不够,基础不扎实等缺点的存在,有的同学对题目把握不到位,不能针对问题层层深入;有的辩手面对对手的步步紧逼,能以不变应万变,按赛前精心准备的发言要点,把自己该说的话在规定的时间内赶紧说完,根本无“还手之力”;有的同学只注重辞藻的华丽而缺少思想的深度和内在的分量。很少有能攻善守的。这就需要笔者们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发现和纠正他们思维过程中的错误,因势利导,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以达到正确全面分析,妥善处理实际生活中的棘手问题的目的。
一场小小的辩论赛让笔者收获颇多。平时并不是学生对学习丧失了兴趣,而是执教者没有找到症结所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辩论教学回归课堂,不失为一条捷径。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心理特征、知识水平、阅历层次等方面,选取那些新颖、健康、适中而又有广度、深度、梯度的富有挑战性、贴近现实生活的辩题。如“高大上”“女汉子”“白富美”“喜大普奔”等热门网络词汇能否编入教材中;你如何看待学校通过演讲比穷来认定贫困生资格,等等。对这些辩题学生都很感兴趣,把它们引入课堂必定能激发起更多学生的论辩冲动。论辩的形式应灵活自由,不拘一格。可当堂出题,即兴论辩;也可提前布置,课外准备,课内论辩。可男女对决,可同桌对辩,还可“舌战群儒”,最终使他们敢辩、愿辩、会辩。
让辩论教学回归课堂,让课堂成为愉快的、和平的情感交流场所,这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整体水平的一条好途径。
(作者单位 安徽省灵璧师范学校语文组)
?誗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