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的追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如果仅仅还是单纯的考虑城市道路设计已经没有办法满足时代的要求,所以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应该“以人为本”,考虑人的感受,人的目的。本文主要根据实例阐述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的人性化性设计。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景观;人性化
1 工程概况
贵州某城市位于副热带东亚大陆的季风区内,气候类型属中国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某道路是该城市交通干道,城市绿化带为15m。为了提高城市的整体环境,体现人文气息,进行该道路设计,体现人性化。
2 设计原则
2.1 环境分析
该地位于副热带东亚大陆的季风区内,气候类型属中国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高原气候或温热气候只限于海拔较高或低洼河谷的少数地区。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4~16℃之间。该地气候四季分明,四季以冬季最长,约105d,春季次之,约102d,夏季较短,约82d,秋季最短,约76d。
2.2 设计指导思想
我们认为,一条高品位城市道路的建成,必须应该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我们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工程设计体现“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倡生态建设,满足环境保护和景观要求。坚持“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突出全过程“动态设计”的设计理念,灵活运用技术指标,尽量降低道路建设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创造特色鲜明的景观形象为目标,以环境绿化基础,结合泾渭新城的主体环境和项目具体现状条件,在充分调查、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生态景观知识和园林工艺,挖掘地域特色内涵,客观分析人的视觉感受,注重景观尺度的变化和处理手法的多样性,生态性和现代性相结合,巧于因借、富于变化、立足当前、展望未来,将项目涉及五条路段的“形象绿道”、“迎宾绿道”、“生态绿道”的目标,从而激发海内外宾客来此投资创业的热情及本地游客休闲、游憩的良好场所。
3 人性化设计要点
3.1 绿化设计
3.1.1 绿化设计原则
(1)生态性原则。既要考虑植物的观赏特性,又要考虑植物的生态学特性,创造高效、和谐的生态环境中的植物景观。选用能够体现当地环境特色的植物材料,以适应本地生长,符合当地生境的自然过程,注重当地的乡土特色,降低管理与维护的成本。同时注重地方文脉,体现地方景观的文化精神。观赏花木与遮荫乔木季相变化相结合的原则。常青品种为基调的绿化空间,层次变化的群落栽植,季相变化的色彩设计,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2)安全性原则。本次规划设计的几条道路都属于市级快速干道或者交通干道具有较高的设计车速。设计时对交通安全的考虑主要体现在防眩光和线性预告,视线诱导上,保证行车驾驶的安全,体现人性化设计。
(3)群落性原则。将乔木、灌木、草本及地被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地上空间、养分和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发挥出持续永久的综合性生态功能。
3.1.2 绿化人性化設计
(1)“大手笔、小尺度”相结合。景观处理上强调手法多样性,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客观分析人的视觉感受。大手笔上强调手法多样与宏观控制相结合的设计手法,力求创造绿色、动感的人本性道路绿化景观,符合在步行与车行的欣赏要求;小尺度上在重点部位配置点状的标志小品和景观小品,点明主题,烘托氛围,并结合面状的15m绿化带进行总体设计考虑。
(2)景观节点设计。从整条道路的规划考虑,将道路十字路口以及公交港湾等具有一定变化的景观空间作为景观节点。道路十字路口处节点:考虑到行车安全性与视线诱导种植,在十字路口处采用丰富的植物色带点缀草花、低矮花灌木与景石自然搭配,小巧别致,增加街口的人性化氛围,十字路口向外退10m的位置开始依据每一段的设计主题采用让林冠线跳跃的设计手法,使用大树的林带式栽植,起到标志性和焦点的作用。公交车停靠港位置:在1.5m的分车带上留出30m的铺装,以6m为株距栽植与设计主题相符的大乔木,为候车时提供遮荫的效果,在人行道边行道树下考虑公交候车亭,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思想。
(3)在道路绿化设计中引入“城市森林大道”的概念。在道路绿化设计中引入“城市绿色廊道”的概念运用多种乡土树种创造不同生态景观,通过乔灌草的植物配置方式,形成简洁、大气的群落植物景观,并且可以维持大气中的碳和氧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还可调节气候缓减热导效应,隔离噪声等多减轻污染,改善环境质量。达到一个“车在树中行,路在草中延,人在花中游,鸟在林中飞”的“城市绿色廊道”。
(4)季相景观的塑造。根据该城市是四季分明的城市气候,植物的季相变化较突出,体现季相变化的植物较为丰富。季相变化的应用是观赏型植物群落构建的主要手法,在绿化带道路绿化设计中,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色彩组合与协调,通过植物叶、花、果实、枝条和干皮等显示的色彩,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为依据来布置植物,创造季相景观。做到一段一季相,或一片一季相。
3.2 无障碍设计
为了方便残疾人使用城市道路设施,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的要求,在人行道上设臵盲道及道路交叉口处设臵三面坡缘石坡道,供残疾人使用,盲道宽0.6m,单面坡缘石坡道宽2.5m。
3.3 人行道铺装设计
人行道铺装的风格也是实现道路绿地景观风格的最主要手段之一。铺地风格的控制内容主要包括铺地的色彩、材料、铺地风格形式等。不同颜色搭配、不同材质组合而形成的富有“韵律”的人行道铺装则成为最富于“表情”的景观要素,并以其导向性和装饰性服务于整体环境。
在人行道设计中为了体现人性化设计,可以选择不同材料、尺度、质感、色彩进行合理的搭配,形成与该段道路设计主题相统一的风格。铺地的色彩是衬托风景的背景,须稳重而不沉闷,鲜明而不俗气。人行道铺装材料为:透水行道砖、广场砖、透水性花砖路面等。并且在人行道在交叉路口、单位入口、广场入口等路口应设缘石坡道,人行道应设盲道,行进盲道的宽度宜为0.50m,盲道设置在距树池0.25~0.5m处。
3.4 平面交叉口设计
平面交叉路口的渠化是处理好本项目与沿线周边道路交通联系,解决本项目周边地区交通出行,改善项目周边交通条件的关键点,也是体现“以人为本、细节设计”理念的关键点。如采用分相位信号控制,合理的信号配时,以提高路口通行能力,使车流、人流在路口通行有序。
3.5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人性化设计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目标是为了充分发挥道路的交通功能,确保行车安全,提供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实现车辆安全、有序、高效行驶,充分发挥道路整体效益,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按照“保障安全、提供服务、利于管理”的原则进行设计。本项目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内容包括:交通安全设施及沿线其它设施。为适应“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能社会”的需要,交通安全设施的材料采用节能材料及新型材料,如采用太阳能路标、太阳能闪灯标志及太阳能交通标志等。
3.5.1 标志、标线
交通标志结合道路线形、交通状况及沿线条件设臵等情况,根据交通需求设臵不同交通标志,以及时准确提供信息,使车辆能顺利、快捷地抵达目的地,不发生错向行驶。交通标志的设臵应按警告、禁令、指示的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进行排列。
3.5.2 诱导设施
诱导设施主要是为了使晚间车辆安全行驶,两侧防护栏上设红、黄反光诱导标,有效地引导司机的视线,以策行车安全。
3.6 步行系统设计
3.6.1 与非机动车的分离
为了确保行人的安全性,城市道路设计中非机动车道与步行道必须采取有效的分离措施,主要方法有:依靠路缘石抬高人行道;等标高设计,依靠绿化带分离;等标高设计但不做任何分离措施。根据调查分析,当采用路缘石分离措施时,行人与非机动车的相互挤占现象很少。在有绿化带分离措施的等标高设计和无分隔带等标高设计路段上,非机动车道侵占行人现象严重。根据上述情况,路缘石分离措施的效果非常理想,通过空间的分离将行人与非机动车隔离开,同时可在人行道上布置一定的绿化带,当人行道宽度达到一定要求时,对行人行走的舒适性有相当大的提高。
3.6.2 与换乘车站的连接
步行网络与换乘车站连接的细节设计往往被忽略,行人在穿越时,不仅要通过非机动车道,还要穿过机动车辅路才能到达。还有部分公交停靠站空间较小,部分行人会停滞在机动车道上等待公共汽车。从行人安全角度考虑,在人行道与公交停靠站处,设置人行横道线和路缘石坡道,这样能够规范行人的行走路径。对位于机动车道旁的公交停靠站,可设置有开口的防护栏,防止行人挤占机动车道。
4 结 语
城市道路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构成区域文化的灵魂要素。
参考文献
[1]任永生,谢红.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6期.56~57.
[2]王莺,罗国梁.城市道路步行系统人性化設计的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8年09期.23~24.
[3]李海强.浅谈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J].科技资讯.2008年15期.56~57.
作者简介:申勇(1983-),男,蒙古族,贵州威宁人,本科,工程师,从事城市道路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