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朗读兴趣

2014-05-30 10:48:04王美穗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朗读兴趣小学语文

王美穗

【摘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农村的小学生,由于家庭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家长不够重视,见识少等地域和环境的原因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都严重缺乏对朗读的重视。从而影响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以及对学生口才表达能力的提高。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呢?现将我在实践中的几点体会试做交流: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如何能够把一篇文章理解透彻,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语句的运用,环境的描写等因素是如何达成的有效途径,就是朗读课文。一遍不行,甚至多遍。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流——歌德”,“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学会读书,就是点燃火炬——雨果”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由于农村的孩子家长,多数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因此也养成了孩子学习懒惰的习惯,对朗读课文自然也是兴趣欠佳。这给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有关素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呢?我的体会是:

一、教师直观性范读,做好示范引导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心理研究表明:“从某种意义上讲,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如果教师在范读课文时能够投入真情实感,有声有色,抑扬顿挫的来读的话,就会激发学生欣赏美的感受,唤起学生想要自己尝试的内心体验。从而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时,当老师朗读到“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老师激动,沉痛,热切呼唤的情感的投入以及抑扬顿挫的语调,无不让学生受到感染,热泪盈眶。当老师趁势追问:“谁也想像老师这样把你心中的感受读出来?”时,孩子们已经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可见,教师的直观性范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导作用,大大提高了学生们想要模仿教师的方式进行朗读的兴趣。

二、灵活多变的训练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朗读是一种情感、思维、视觉、听觉相结合的综合过程。朗读训练就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根据不同的环境,场合,变换不同的训练内容和要求以对学生形成不同的感官刺激,避免枯燥、单一化的训练形式,从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1、齐读和指名读

这是最常用和普遍的朗读方法,两种方法可以交替进行。指名讀,有针对性,可以展示个人水平高低,为齐读打好基础,保证齐读质量。齐读则可以全员投入,面向全体,场面壮观。但次数不宜过多,句式也不宜过长,以免减少个人学生展示的机会,影响朗读的积极性和朗读效果。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朗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时,先指名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最后全班齐读,那种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气势,那种对敌人的仇恨之情,对战争必胜的信心自然就流露出来。

2、男女生对读

采用这种方式朗读,能够激发男女生比赛的欲望,从而提高学生朗读兴趣。男女生因为性别差异,因而朗读的特点不同,通过对读的方式,可以使男女生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使男女生在朗读方面均衡发展。在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我就采取了这种朗读方式,男女生分别扮演晏子和楚王的角色进行朗读,显然男生语调、情感优于女生,于是女生模仿男生读,达到了互补的效果。

3、表演式朗读

表演式的朗读形式学生比较喜欢,因为学生可以展示自我,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浓厚。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搭建平台,为指定的朗读文章配上合适的乐曲来完成。如一些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写景抒情的文章,古诗词等内容的教学,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孩子们会在适宜的氛围中更好地展示自我。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我为孩子们配上抒情音乐,孩子们伴着优美的乐曲美读,仿佛身临其境。

4、分角色朗读

这种方式在课堂中运用很多,通过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体会文章的故事性,人物对话的个性特点。同时教师给予及时的指点和表扬,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在教学《棉花姑娘》一课时,我提前给孩子们做好头饰,课上当课文熟读到一定程度时就分角色朗读,孩子们争先恐后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戴上喜爱的头饰,带着自己的感受,做着自己理解的动作进行绘声绘色的朗读,进而理解了课文内容,升华了情感,自然也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

三、提高朗读技巧,进行语言激励,激发朗读的兴趣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还有赖于教师的细心指导,及时的语言激励。教师是否重视朗读的训练,教师是否给学生的朗读给出恰当的语言激励,这些都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和兴趣的决定因素。反之,有的学生把课文读了两遍,了解大意后就不管了;有的学生是应付差事,有口无心,读后一无所获;还有的学生则是久读生厌,不管字词读音,不管丟字落字,读完了事。从而没有达到朗读的效果,更谈不上理解课文的涵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认真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是必要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拥有精锐的工具,具备适当的手段很重要,朗读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使学生懂读,掌握朗读的规律和技巧,必须掌握方法。如从标点符号、句型、情感等方面掌握技巧。如《一夜的工作》一文中:“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辛苦,多么简朴。”抓住“多么……多么……”重读就会感受到总理的伟大人格。方法积累的多了,再加上准确的激励性语言的评价,孩子就会兴趣浓厚,通过朗读就会体会到文章的中心,达到教育的效果。

朗读是语文教学当中的重要环节,多朗读能够锻炼学生的口才,表达能力,能积累好词好句,便于应用;多朗读,能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多朗读,能更好地掌握朗读的规律,提高朗读技巧,使朗读充满魅力。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重视朗读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增进语文素质,顺利实现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各项指标。

猜你喜欢
朗读兴趣小学语文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18:24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18:32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36:12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5:21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8:04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