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祺等
摘要结合卧龙山福园规划设计,在墓园景观开发建设中,紧扣“卧龙、福文化和观音信仰”三组文化主题,从对比中凸显文化墓园特色开发与传统文化挖掘的有机融合,探索因地制宜地构筑文化特色景观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福园;卧龙祈福;观音赐福;生态墓园;文化景观
中图分类号S2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6-01751-03
墓园不仅是人们缅怀先人和追忆历史的场所,也是人们冥想沉思和亲近自然之地[1]。人们在文化墓园中,不仅得到艺术与文化的陶冶,享受人生哲理的启迪,更能看到人文歷史的凝聚与延续[2],同时,墓园也是逝者展示其人生轨迹,启迪后人或警示后人的窗口,还是生者与逝者“对话”的平台。每一位逝者都是一本书,这本书由逝者用生命书写[11]。因地制宜贵在尊重自然条件和历史脉络,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要素,使自然成为墓地的一部分,从而有效地利用资源,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3]。笔者以卧龙山福园规划为例,结合场地特点,主张历史传承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借鉴传统造园手法,建设绿色活动空间的生态园林式墓园,营造现代文明和谐的文化墓园的典范,使其最终形成集祈福祭拜、旅游观光、缅怀亲人于一体的风水宝地[4]。
1依托地形骨架厘清构思理念
天南海北,称为卧龙山者不计其数。这里说的卧龙山位于西安市泾河工业开发区的西侧,原为泾阳高庄镇聂冯村,因搬迁荒弃,东西宽150~300 m,南北长200~300 m,占地47 hm2。卧龙山整体由大小、形状、高低不同的台阶、丘陵和土坎组成,既有错落有致的借景条件,又有幽静深邃的自然环境。
1.1顺势构筑理念在充分利用原有土丘地形塑造“巨龙”的基础上,顺势加以改造处理,以形成自然墓地园区。用水系将台阶景区自然串联,形成山水一体化。用植物来体现墓区特点,或苍劲古朴,斑斓似龙;或侧枝环抱,如龙舞空。在墓园之间建园廊,筑亭台,种花木,尽显林泉之胜。特色鲜明的艺术墓碑使人漫步思考,神秘的卧龙传说诱人探个究竟,园林化墓园使人流连忘返[5]。
1.2地形改造构思卧龙山较为复杂的地形地貌,虽然有利于园林造景,但土地利用率不高,投资较大而回报较慢。因此,规划动土整治地形环境,形成三块高低错落、起伏有致、面积不等、形状不同的通透空间;营造绿色生态景观,以绿雕为主体,丰富植物立体格局。通过各种式样的墓穴、墓碑的制造、安放体现艺术性,让人们体味人生和艺术的双重真谛,欣赏到诗情画意的自然风景艺术效果[6]。
2依据构思理念梳理文化内涵
文化墓园由于把人与纪念性场所联系在一起,借助景观的意象延伸和移情升华,使人透过浮华喧嚣的世俗感悟人生哲理,追溯历史,寻找最本真的传统文化精髓[7]。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在这些龙子龙孙的眼里,山脉也是龙,是巨龙。在来龙去脉之间,可以看出地气的盛衰、福气的有无。龙有五势九种,其中卧龙就是形势蹲踞,安稳停蓄,如虎屯象驻[5]。
2.1吉祥文化与祝福祈祷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福、禄、寿、喜、财、吉这样一道道绚丽的吉祥文化,祈福纳祥是一个贯穿人们一生的主题。福既是六大主题之首,又是吉祥文化现象的概括和代表。福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深入人心,因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福运的渴望永远不变[8]。祝福与祈祷所生成的文化景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标志。福文化在中华大地上枝繁叶茂、广为流传,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都对福文化情有独钟[9]。
2.2佛教文化与观音信仰对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现象,要撷取其中积极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文明成果,力求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10]。观音作为西方三圣之一,协助阿弥陀佛接引“此岸”的众生往生到西方极乐的“彼岸”,是中国佛教菩萨信仰的典型。观音信仰提倡慈悲为怀、心系众生,行善利人、积福积德,在利他的同时求得自我的净化和灵魂的升华[11]。观音文化对抚平人们的心理躁动、人性悸动和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正面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观音信仰是富有生命力的精神力量[12]。
3围绕文化内涵形成思路空间
3.1多重需求、人本为先
充分考虑人群的综合需求,尊重个人的信仰,提供多种标准和规格的选择,以自然艺术化的园林环境为出发点,创造出满足不同类型层次、综合服务完善的园林景观化殡葬场地。同时依据风水原理,在方位取向、高低布局上最大程度满足有利朝向及良好视线[4]。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市民提供安葬逝者的场地与空间。一是体现在对待逝者的平等性上,二是满足人们需求的差异性,三是为用户提供使用上的便利性[13]。
3.2整体考虑、合理布局庄重肃穆的墓园既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生者的慰藉。主要是通过整齐的秩序感、错落的节奏感、疏密的韵律感、常绿的永恒感以及环境的洁净感来营造的[13]。同时又融入现代景观的艺术之美,通过造园要素的综合应用来表达静谧、安详,为人们创造活动、休闲及思考的文化场所。设计时要统筹利用原有地形,巧妙组织道路与墓区,形成高低错落、曲折有致的景观布局[4]。
3.3顺从发展、寄托情感作为文化景观的墓园,始终作为一种人类精神和情感的载体而存在。从情感抒发的角度看,现代墓园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特征:①墓园不再是一个有边界的孤立场所,而是融合于城郊自然景观中。②墓园形象转向明朗温馨,注重情感、文化氛围的营造。③墓地的功能多样化,集殡仪馆、纪念性建筑、墓地于一体,并与文化教育、生态建设相结合,成为园林式文化墓园[14]。
3.4用心营造、禅境空间禅境景观构思主题由心灵的悸动而生,细节的点缀和氛围营造更需要从心灵归属的角度来出发,最终营造出一个可以让亡者在此安息的、具有强大“精神意境”的景观空间。用禅境景观所营建出的这种“意境空间”,能给生者带来—丝心灵上的安逸和归属,让人们能在这样的意境空间中养息身心,感受日月风雨的存在,感受到自己这个本真的“人”与亡者之“心”的共同存在[15]。
3.5统一材料、构筑纯粹纯粹性是墓园景观的一大特点,即意境、空间、材料这三者的全面纯粹。纵观所有的禅境景观,其材料的色彩都以灰白色为主,或者是一些饱和度较低的色彩,材质大都古朴雅致,以亚光和毛面为主。材料纯粹的极致便是只使用一种材料,但需要注意,单一的材料必须以丰富的空间形式来搭配。只有这种简洁、丰富的相互配合与对比,才能保证空间的丰富性,因此材料的纯粹和统一是佛教景观设计时必须把握的关键要领[15]。
4针对思路空间,构筑规划方案
4.1规划方案(一):卧龙祁福
4.1.1唐韵塔葬区。该区为福园的景观主轴线,设置7处规则式序列景观:大红山门(开头)、接待大厅(发展)、凡间仙境(导入)、大雄宝殿(中心)、生肖神道(转折)、灵光宝塔(高潮)、八孝图碑(尾声)。灵光宝塔既为该区主体建筑,更是全园的构图中心;宝塔四周布设石灯石塔,以体现唐风唐韵;塔后部半圆形布设八孝图碑。
4.1.2龙脉壁葬区。该区是福园的特色所在,随势塑山、卧龙天成,设置7处自然式序列景点:“起早摸黑”(龙头)、“百折不挠”(龙颈)、“含辛茹苦”(龙背)、“脚踏实地”(龙爪)、“卧龙福至”(龙亭)、“默默无闻”(龙腹)、“奋起直追”(龙尾)。卧龙两侧分别种植99株龙爪槐、99株龙柏,利用原有窑洞精美装修进行壁葬(图1、图2)。
4.1.3极乐穴葬区。该区以极乐天堂为上部构图中心,以草坪为基调,以整形绿篱(如小叶女贞、大叶黄杨、法国冬青)为主,列植云杉构成倒“F”(福到)字样,穴周围适当点缀千头柏、迎春、丁香、金银木、紫薇等花灌木。
4.1.4其他墓葬区。①清风竹葬区以竹里轩为景观中心,自然片植适生竹类,点缀松、梅、菊,谦谦君子在此对羿。②蓬莱仙葬区以回环水面及岸边冰心榭为景观中心,喜水众生醉钓桃柳夹岸。③汉风穴葬区以仿生古槐根雕为景观中心,自然片植国槐,喜追根问祖者云集[5]。
4.2规划方案(二):观音赐福
4.2.1艺术葬区。该区位于第一台中部,为全园的经典之作。以草坪为基调,以各式墓碑景观雕塑小品为主题,树木花草根据墓碑小品的寓意要求配置,点缀松、梅、菊,布设棋坛、书凳和置石,构筑清新自然的艺术墓群4.2.2豪华树葬区。位于第二台东南、西北两侧,第三台的全部(传统葬区除外),为福园重要墓区,依此开发“百年好合”、“落叶归根”、“千秋功业”、“相依相伴”和“松鹤延年”5个园。
4.2.3其他葬区。①壁葬区用于骨灰临时存放;②花卉葬区构筑较为鲜艳明亮的舒朗的墓园空间;③草坪葬区先行种植草坪,构筑较为清新的开阔的墓园绿化空间;④高档特色墓区针对家族设置十余处高档特色墓群,并进行艺术特色化处理;⑤传统葬区沿袭传统的“墓、灵、碑”三位一体的丧葬形式[6]。5对比不同方案,因地制宜结论
卧龙祁福方案布局是以接待大厅、灵光宝塔和极乐天堂形成的三角构图,其重心是塑山巨龙,作为全园的主体,这也是卧龙山的特色所在[5]。观音赐福方案改变传统的园林思维模式,将原有地形经过人工处理,形成高低错落有致的三大块较为规整的绿地,并根据季节配置树木。以绿雕为主体成为福园的一大特色,以为扫墓者及游客提供阴凉舒适的绿色生态环境[6]。
墓地是人生的终点,是逝者长眠的驿站[13]。一个蕴涵深厚文化底蕴的墓园也是一座色彩斑斓的历史园林,人们在此享受文化熏陶并且感悟人生[16]。通过因地制宜地对文化墓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从中深刻认识到园林设计工
作者应从悠久的殡葬历史中发掘新的设计理念,运用现代的设计
手法努力营造园林化、艺术化、人文化的新型现代城市墓园,积淀人文精神与人生哲理,为后辈儿孙营造淡化生死、淡化贵贱、净化灵魂、美化生活的园区胜地,并努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使文化墓园在市场经济大潮环境中得以健康良性发展[17]。
参考文献
[1]
朱建宁.露天丧葬艺术博物馆——巴黎拉雪兹神父墓园[J].中国园林,2009(3):1.
[2] 薛麒麟,卢伟.渭南市南山生态陵园规划设计[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38.
[3] 李冰,李桂文.在生态自然观视野中探求现代墓园的设计[J].华中建筑,2009(6):204.
[4] 刘大亮,王志远.江西南昌桃祺福境墓园景观规划设计[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1(6):541-542.
[5]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林学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设计所.卧龙山福园总体规划设计[Z].2002.
[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设计所,杨凌五维园林咨詢有限公司.卧龙山福园总体规划设计[Z].2004.2.
[7] 尹郭铭,刘扬.现代墓园规划设计初探[J].现代园艺,2013(3):73.
[8] 房彬彬,朱华.福文化背景下的消费心理及对设计的启示[J].包装工程,2010(2):97-99.
[9] 郭卫.文化进化的模因论对中华福文化的阐释[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130-140.
[10] 课题组.佛教文化:新世纪云南旅游发展的一个新亮点[J].思想战线,2000(5):93-96.
[11] 李利安.观音信仰的中国化[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65-68.
[12] 郑铁生.观音信仰是富有生命力的社会文化现象[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86-90.
[13] 杨滨章.逝者的净土 生者的净园——丹麦墓园设计艺术特征探析[J].中国园林,2009(3):7-11.
[14] 洪艳铌.论现代墓园的生态化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13(19):96.
[15] 王金涛.禅境景观[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39-41.
[16] 王俊杰.城市墓园的景观设计[J].园林,2013(8):79.
[17] 张晟,邓禧.中国殡葬文化及现代墓园景观规划设计初探[J].华中建筑,200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