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丽
摘 要:平行志愿是相对于传统的单一志愿而言的,是指一个志愿里考生可以填报多个院校,这些院校都属于同一志愿,这些志愿之间没有级差顺序。平行志愿按照“考生分数优先、遵循志愿顺序”的原则进行投档和录取。它减轻了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方面的压力,为高校更好地选择优秀生源提供了制度保障。本文分析了高考招生平行志愿实施问题。
关键词:高考招生;志愿填报;平行志愿
一、平行志愿的实施背景
传统志愿指的是志愿优先的原则,这种投档录取方式要求高校必须按志愿的顺序来录取,录取院校只有在第一志愿报考的上线考生不足时,省级招办才会给它投放第二志愿考生的档案。对于考生同样只有在未达到第一志愿的投档条件,或者是达到了却又由于某种原因被退档的情况下,才能有可能被后续志愿录取。对考生和高校来说,都不可能出现越过第一志愿而直接录取第二志愿的情况,并且大多数本科院校的录取率基本上都保持在80%甚至90%以上,如此高的第一志愿录取率一方面使得同批次的后续志愿基本成了点缀,另一方面必然会导致部分考生因为志愿填报失误而高分落榜。因此在传统志愿的填报上一直流传着“七分成绩定,三分志愿拼”,也验证了“考得好不如填得好”的说法,这无疑给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增加了心理压力。
二、平行志愿的优越性
平行志愿是相对于传统的单一志愿而言的,是指一个志愿里考生可以填报多个院校,这些院校都属于同一志愿,这些志愿之间没有级差顺序。平行志愿按照“考生分数优先、遵循志愿顺序”的原则进行投档和录取。即对同一科类某批次线上的考生按投档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确定考生的位次,然后由高到低逐个地检索考生所填的A、B、C、D、E志愿院校。比如:报文科的考生按考生高考成绩和享受政策加分情况,计算出考生的投档分,然后再确定考生在文科考生中的位次。位次在前的考生先检索投档,位次在后的考生必须等位次靠前的考生检索投档结束后才能检索。也就是说,检索投档时,投档分高的考生始终比投档分低的考生优先。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要看考生填的志愿,检索是按志愿自然顺序逐一进行的。考生档案一旦投向前面的志愿院校,则后续志愿院校不再检索。相对于传统的单一志愿而言,平行志愿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考生填报的一个志愿里的院校数量比较多,因而有更多的被录取机会;第二,平行志愿遵循考生分数优先的原则,高分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增加;第三,考生可以填报多个院校志愿,减轻了考生填报志愿时的心理压力;第四,录取过程中,高校志愿“扎堆”和“大小年”现象会有所缓和;第五,有利于增加招生录取工作的透明度,提高考生志愿满意率;第六,由于平行志愿遵循“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录取原则,不可避免地出现高分考生集中填报重点名牌大学的现象,为优秀的考生进入顶级的高校提供了保证。
三、平行志愿的风险
1.档案投不出去
原因分析:一是考生对自己定位不准确,在平行志愿中选择的5所院校都过高;二是各院校志愿之间缺乏合理的梯度;三是所有志愿都冲击名校,没有填报“保底”的学校。实行平行志愿后,院校录取的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差距会减小。首先考生要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在全省同科类考生中的排序,找准自己的位次,然后通过比较学校近几年的录取线,预估今年的投档线以及投档线(分数)所对应的位次,再来确定填报学校,填报的5所学校不能全部为同层次学校,一定要有差距。要充分利用平行志愿规则,在冲击名校同时,一定要填报“保底”学校,争取在一本不落选。
2.虽已投档,但被院校退档
原因分析:一是全部报考比较热门的专业,成绩达不到填报专业要求,且不服从专业调剂而导致退档;二是身体条件或单科成绩不符合院校专业录取要求;三是填报了有特殊要求的专业,如有些專业招生要有英语口语达到70分,未参加口语考试或口语考试成绩达不到的考生就要退档;四是录取排序时,考分排名靠后。实行平行志愿后,考生档案一旦投不出去或被高校退档,再参加平行志愿补充投档录取机会非常小。
四、填报平行志愿考生如何规避风险
第一,建议考生填满所有院校志愿和专业志愿,争取最大的录取机会。考生如果少填一个院校志愿,可能就失去了一次被录取的机会。
第二,要注意院校的排序和搭配。考生所填的院校虽然平行,但是并非是“平等”志愿,计算机在对考生个人志愿检索时是按考生填报的院校顺序逐个进行。因此,考生要注意院校排列的顺序,院校志愿之间要有一定的梯度。具体如何填报还要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和对于学校的认识,以及对于风险的态度。
第三,注意招生学校和招生专业的特殊要求。如身体条件、性别、外语口试、单科成绩等不符合院校招生专业要求,考生不要填报。如果投档到院校因不符合专业招生要求被退档,其后面投档的机会就非常少了。
第四,建议考生尽量选择服从专业调剂。我国高考录取方式可以预见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将以平行志愿为主,因此下一步各省级招办应该逐步完善批次的设定、投档的比例、考生的救济、志愿的征集模式等方面做出更加深入的改革和探索。在考生和院校之间真正建立起良性的双向选择机制,最终实现一档多投。
参考文献:
[1]林其天.普通高考“平行志愿”的现实意义及其历史定位[J].教育与考试,2009(2).
[2]刘占山.高考平行志愿的利弊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