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引领的产业融合研究

2014-05-30 10:48王征
职业时空 2014年6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融合

王征

摘要:当前,信息产业融合型的增长模式正在快速改变着社会经济的运行方式。产业融合正在加速产业结构的变动,也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间的融合渗透促进了新兴业务的活跃爆发,为产业发展带来了一股全新的力量。应当以此为契机,培育新一代产业增长极,以产业融合有力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关键词:产业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增长

信息化对于工业化的带动,不仅促进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还推动了关联产业的彼此交融,从而形成了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它拓宽了产业发展空间,促使产业结构动态高度化与合理化,推动着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发展;产业融合有利于促进技术融合创新,催生新兴业态发展;它对于引领新兴消费需求、提高行业的生产效率也具有积极作用[1]。

一、产业融合:当代产业发展新趋势

产业融合源于信息产业内部行业之间的渗透交叉,因为产业融合的条件决定了它必然是在关联度较强的行业之间发生,而且其中较为领先的行业必然是要具有较强的扩散和带动能力的。产业融合(industry convergence)是信息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所形成的一种产业新范式,是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部不同行业之间互相渗透、互相交叉,从而逐步形成新业态的过程,是社会生产力进步以及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必然结果,是当今国内外产业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新趋势。其形成动因是,伴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迅速发展,行业的边界日趋模糊,越来越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上世纪70年代,新技术革命引起的通讯技术的革新与信息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开启了通讯部门与传媒部门之间以信息技术为纽带的融合之门;其后互联网与传媒行业的联合更使得现代传媒手段如虎添翼;现代通讯技术向日用电器行业的渗透传播,让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电子产品成为现代人尤其是年轻时尚一族的新宠;近年来,三网融合的兴起更是将产业融合的浪潮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2]。

我们知道,一般产业融合主要是经由三种方式来进行:其一,是高新技术的带动融合,也就是通过高新技术及其相关产业的扩散和渗透,形成新的产业雏形;其二,是产业链延伸带动的产业融合,是指通过相关产业按产业链分工重新组合,实现行业之间的互补与延递;其三,是通过产业内部的更新重组,即将原本互不联系的产品或服务按照生产需要重新组合成新的行业,它能够使曾经丧失活力的产业或行业重新焕发生机[3]。这些产业组合方式,都与信息产业的发展兴盛密切相关,也以信息产业的发展、扩散模式最为典型。可以说,虽然推动产业融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进步是产业融合的先决条件。所以,信息产业作为产业融合的排头兵是当之无愧的,信息化乃是产业融合的先导力量。信息产业的融合进程由技术融合催生出融合性产品,进而培育出融合型市场,不仅实现了本行业的大发展,相应地也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升级转型。信息产业融合爆发出的增长能量在快速改变着社会经济运行模式,为现代工业、服务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4]。

产业融合现象是伴随着技术变革、管制放松、行业渗透,通过企业间的协同竞争而催生新兴产业的过程。它伴随着结构调整与产业演进,是转型升级的催化剂和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产业融合导致了产业边界的重新界定,起因于信息技术而带来的产业融合现象正在向更多产业扩展。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产业融合的过程是新技术的出现对传统产业间技术的更新与替代,或者产业间技术的彼此叠加与渗透,导致产业间技术壁垒的降低,从而实现产业间供给技术的融合,进一步将通过替代或互补型产品的重塑来实现产品融合,进而原先隶属于不同市场中的产品边界将消失,从而为新市场诞生提供发展空间,最终在市场需求端产生融合型新兴市场。这种产业融合的发展过程将伴随着一系列的产业调整,诞生更多的机会[5]。

产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当今世界,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導力量。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各国纷纷调整发展战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产业融合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力求在产业发展方面,抢占未来实力角逐的制高点[6]。

二、产业融合促进“两化”深度互动

产业融合本身就是以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互动融合为先导的,反过来,又将对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产生重要推动作用。新型工业化的本质要求是转换经济增长模式,走内涵式、集约型发展道路,而实现这一目标毋庸置疑地是要靠提高技术水平,而信息化不仅集中囊括了现代科技的成果,可以高效率、低成本地取代旧的工业生产方式,还以根本对传统生产模式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颠覆性变革达到了以往人们梦寐以求而又难以真正做到的对物质资源的大幅度替代和节省。新型工业化对于突出信息化的依赖实质上是青睐于后者最能够接纳在吸收最新科技成果基础上产生的发明和创新。无论是在知识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吸收,还是在技术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方面,信息化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新型工业化所要求的集约增长、节能环保、低耗高效、文明便捷等经济社会各方面的要求其实都内在地包含于新型工业化的范畴之中[7]。

“两化”融合的魔力在于,在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相结合的新环境下,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能够形成良性互动。在以往的生产条件下,技术创新的成果运用于生产过程便算作是大功告成;而在“两化”融合的条件下,技术创新不仅作用于生产,而且本身也改造研发条件;不仅能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还能够改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手段。在单纯的工业经济时代,生产投入主要是资金和物质投入,投入与产出之间是一种直观可见的线性关系;而在“两化”融合的新环境下,生产投入不仅包括资金和原材料等直接投入,还包括对于研发等方面的投入,后者也属于一种生产性投入。研发方面的投入越高,生产的后劲越大,其投入与产出之间往往不仅是对应关系,还具有乘数关系。毫不夸张地说,只有依靠信息化才能使得在传统生产模式下已经遇到重重瓶颈的工业化生产实现凤凰涅槃,进而如虎添翼。当前我国的工业化发展已经进入信息化引领的阶段,按照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要求,实际上就是要求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在不同产业、行业、企业之间实现扩散和创新,使现有产业间资源重新整合利用,并且激发出新的动能。这与产业融合异曲同工,或者说本身就是一个产业融合的过程[8]。

“两化”融合与产业融合都是社会生产力进步以及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必然结果,信息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所形成的产业范式,本身就是产业融合的生动样本。信息化作用于工业化,一方面对于传统产业具有提升改造作用,一方面还以信息技术为纽带,推动了相关产业的相互交融,形成了产业融合的发展态势。另外,信息化又引领相关领域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产生出很强的跨行业、促进其他产业创新的力量;并且以点带面,带动起一批新兴产业的发展。这一过程促进了新技术和先进产业的扩散渗透,伴随着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工业产业也开始实现数字化、网络化、融合化的发展趋势,促进了集中体现“两化”融合结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勃兴。同时,还导致了行业扩散与产业边界的重新界定,行业之间边界日趋模糊,越来越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这本身不仅体现出了产业融合可以催生新行业,还拓宽了产业发展空间,促使产业结构深化和优化,改变企业面临的市场结构,促发了企业组织内部结构的创新和新型产业体系的形成,进而推动产业发展的步伐大大加快[9]。

三、融合助推产业新发展

信息技术的特点就是边际效用递增,而产业融合本身就能产生1+1>2的效果。“两化”融合所导致的产业融合,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促使产业发展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和创新,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其效用是传统生产模式难以望其项背的。无论是“两化”融合还是产业融合,其功能都是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为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提供了新产品、新服务、新市场的开发。从产业发展自身的角度来讲,融合能促使产业朝着先进技术代表的趋势发展,促进相关传统行业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和重新布局,催生出新产品、新生产模式并且逐步形成新的产业,引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布局的合理化,触发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备,能够给产业发展带来无尽的生机[10]。

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效能可以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产业朝着代表先进技术的趋势发展,并在交叉技术领域呈现融合复合式增长;第二,产业融合犹如新生的力量,促进传统相关行业组织结构的重新调整和布局;第三,信息产业融合催生出新业务、新商业模式并日渐形成新的产业;第四,产业融合将促进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引发产业结构的重调、促进产业竞争格局的优化;第五,新的网络环境也引发产业链的重构和升级。接下来,产业融合最终能带来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产业链重组重构,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最终实现各产业融合集成的结果[11]。这个过程是一个发现和创造的过程,企业会通过跨产业经营来寻找新的机会,整合更多的资源。首先,产业融合为产生新技术提供了机会;技术融合的趋势为技术扩散提供了土壤,拓展了技术的发展空间,并引发一系列连锁性创新。

近年来,国际范围内产业融合导致了全球产业结构的变动,正通过国际分工影响着中国,因此,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有必要抓住信息化和产业融合这个有力的抓手,构建并发展基于新一代技术发展趋势下具有中国特色的融合型产业体系[12]。目前,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正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兴起,将培育起新的增长点,这对于我们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产业融合促进我国产业大发展是一个十分有利的时机。

参考文献:

[1] 郑明高.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博士论文,

2010:12-13.

[2] 余晓晖.信息通信业走向融合[J].世界电信,2007,(1):

23-25.

[3] 胡金星.产业融合的内在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博士论

文,2007:45-48.

[4] 沈桂龙.信息技术发展对产业融合的影响分析[J].广东

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9,(3):84-89.

[5] 胡永佳.产业融合的经济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博士

论文,2007:66-68.

[6] 周振华.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

中国工业经济,2003,(4):44-50.

[7] 冉奥博,侯高岚.两化融合时期的工业化、信息化重解

[J].信息系统工程,2013,(3):118-120.

[8] 金江军.两化融合的现状、经验和趋势分析[J].中国信

息界,2011,(10):9-11.

[9] 张慧.以两化融合带动产业转型升级[J].机械工业标准

化与质量,2014,(2):10-12.

[10] 胡汉辉,邢华.产业融合理论以及对我国发展信息产业

的启示[J].中国工业经济,2003,(2):22-25.

[11] 李爱玲,范春顺.信息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与我国发展

信息产业融合的对策[J].现代情报,2007,(1):29-

30,33.

[12] 馬文方.从产业融合到企业跨界[N].中国计算机报,

2014-01-06(3).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融合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财政支出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湖南省的实证研究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中小企业如何适应产业结构调整
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建议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间接融资支持研究
旅游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