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阳 周媛
目前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正处于高职教育的后示范(示范项目验收后)发展阶段,无论是对教职工的培训进修,还是针对于高职学生的教学改革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期在高职人才培养和办学质量上始终起到示范性作用。科研工作是高校的四大基本职能之一[1]。2012年全国高职成教工作会议提到职业教育科研工作时,强调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比任何时期更需要科研先行[2]。因此,高职院校在以后的发展中应该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同时让教师和学生借助科研提升自身的能力。对教职工而言,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需要形成科研平台和团队进行科研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科研成果转化。对于学生而言,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也需要了解本领域的科技前沿,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然而,目前我院教职工的科研工作多数都是以教师个人或团队的形式来进行的,很少有学生的参与,这样,教师在科研工作中无法集中学生的大众智慧,也无法在科研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而学生更没有在科研中发挥创造力的机会[3]。另外,高职院校的科研与普通本科高校科研的学术性和学科性有着本质的区别。针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我们的科研工作不能照搬普通高校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本课题组成员在前期进行过对学生类似普通高校的培养实践,以期在协助教师完成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从实际应用看,教师进行的前沿、高端的科研不适合高职学生,他们不善于理论的分析与研究,基本不能独立进行系统和深入的科学研究。但是高职学生在科研过程中能进行相关的重复性实验操作,协助教师完成相关的实验项目,表现出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为了在高职院校中更好地开展科研活动,充分利用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我院科研做贡献,同时也为了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可持续能力,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即在教师科研工作开展的基础上探索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一、基于教师科研工作的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个重要问题
(一)创新意识是首要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成为书本和分数的奴隶。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地发展,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受到了限制,创新意识自然得不到培养。作为教师要能够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创新教育的关键是教育观念的创新,只有教师教育观念转变,认识到传统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种种制约因素,创新教育才能顺利实施,才能落实到实处。在新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每一次教学设计都应该充分考虑如何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把传授知识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点拨和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必须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开动脑筋,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
(二)教師素质是关键
高职的创新教育,关键是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与水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就必须具备创新素质[5]。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还必须具备渊博的学科以外的文化知识。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教师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学生性格的发展和品德的形成。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创新教育的质量。作为高职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扩大知识的容量,更新教育观念,以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知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才能真正激发与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敢于质疑,挑战权威等创新精神。因此,培养创新人才,教师不仅要具备创新教育的全新观念,精通所教学科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学术创新和探求知识的能力。
(三)激励机制是保障
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更重要的是学校要建立鼓励学生创新的机制,实行表彰奖励办法,使他们体验创新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自觉地创新热情,形成一种拼搏向上的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认真组织实施,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另外,宽松的校园环境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条件之一,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身心的放松,学习起来得心应手。宽松的标志之一是鼓励学生质疑,允许学生怀疑权威、怀疑课本、怀疑老师的讲授,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放是良好校园环境的另一个特征,开放主要是课堂的开放,不同于以往的封闭式的课堂环境,而是自由的、民主的,学生可以自由发言、讨论。这样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与老师共同参与的,课堂气氛热烈,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互相辩论,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轻轻松松地掌握要学的理论知识。此外,良好的校园环境还应该是安全的,安全的校园环境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自由发展,张扬个性,要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学生积极在发表自己的看法时,即使是错误的看法也不能一概否定,而应给予鼓励,肯定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的勇气和尝试,更不能挖苦和嘲笑。任何人、任何想法都可以自由发挥,这样学生才能够放松、自由地学习、思考。在一个宽松、开放、安全的环境中,学生的各项能力才能得到全面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激发和锻炼。
二、基于教师科研工作的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
(一)指导思想
在高职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过程中,正确把握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行为特征,积极培养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的整体参与意识得到最大地发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充分开发个体潜能为己任,以培养丰富的知识、健全的人格为目的。
(二)科研小组式的培养方式
1.详尽介绍科研的背景知识
以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为例,专业课程的学习都为学生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学生都是为了达成某一个目标而去自主地学习相关知识,但在每一个学习任务开始之初是相关知识的讲授部分,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知识背景。同样,高职学生在从事科研工作之前也应该进行相关研究背景的介绍,让学生知道科研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2.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研
高职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不高,课余时间较为丰富,为有效合理引导学生开展技能和素养的提高,增加师生的互动机会,科研兴趣小组走进教师的实验室,到实验室见习基本实验技能、感知科研的整个流程、弥补实验实训的环节缺失。教师有意识让学生查阅资料、创写论文、制作PPT、写出学习心得。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小组成员科研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组织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提高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心和热情,通过精简单一性、验证性实验,设计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吸引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强化科研论文阅读和写作指导培训,以及更新实验教材等措施,很好地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为构建创新性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3.精心设计科研工作的每个环节
将理论知识实践化、生活化,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如时间进度安排、研究小组的结合方式、小组实验设计方案的制定、方法与步骤等。学生通过参与实验的设计、实施、结果分析等过程,就能够体会研究思路的形成、研究方法的选择、实验可行性分析思路等。学生在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养成了科研思维能力与严谨的工作作风。
4.确保学生在科研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创新的主体,创新能力潜伏于每个学生之中,只有在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下,创新能力才会被激发出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中自由发展。因此,课堂教学必须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自由、充满活力的民主氛围,使学生人人具有独创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情况,引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作为科研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学习者团体中的一个平等成员。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学,实际上是一种相互探讨,共同学习和共同解决问题的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不单只是让学生参与练习、回答问题的局部过程,也不只是认知参与和逻辑思维参与,情感意志因素和非逻辑因素也应该参与,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探索、孜孜以求的心态。总之,实施主体教育,关键所在是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教师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束缚,诚心诚意地把学生置于教育主体地位,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有创新能力[6]。
(三)与课程结合创新培养方式
目前专业课程大多实行项目化教学,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已完全打破传统学科体系,也打破了相对独立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取而代之的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一体化工作室具有教室、实训车间学习功能,同时还具有生产车间、教师工作室、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等场所的应用功能。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通过完成较为简单的实际生产任务或工作任务来完成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来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升华,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与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四)与暑期实践结合的创新培养方式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就业倾向,安排学生暑期到课题相关的纺织企业的相关部门进行实践。在第一个暑期,以技术工人身份进行实践,完成上机操作、质量检测等方面的工作。在第二个暑期,以工艺员身份进行实践,完成工艺设计等方面工作。指导教师除在校内利用通讯工具或网络对学生进行课题指导外,还要定期到企业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撰寫相关记录,进行分析,给学生配备工作记录,要求详细记录日常工作情况,学生按规定时间返校,组织研讨会,进行讨论,并完成整理数据、制作样品、撰写总结、论文等工作。
(五)与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结合的创新培养方式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参与教师的横向课题。作为指导教师,基本上知道学生适合的岗位工作,同时了解相关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熟悉企业制度及各岗位。根据企业用人的需求,设计好任务,推荐学生到相关的企业,同时聘请企业的工程师为校外指导教师,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监控和管理,使学生扎扎实实学到一技之长,利用顶岗实习,完成和企业衔接,培养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三、基于教师科研工作的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建设
建立创新机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不仅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更重要的是学校要建立鼓励学生创新的机制,实行表彰奖励办法,使他们体验创新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自觉的创新热情,形成一种拼搏向上的创新氛围。传统的考核是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与质量,检查学生技能的准确程度与熟练程度,检验教学效果的方法,通过考核可以促进学生及时复习功课,巩固加深知识,培养精确细致、刻苦认真地学习态度,长期采用的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书面闭卷的形式,这种方法具有片面性,容易走向应试教育的极端,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除了闭卷考核之外,还应设计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如课外态度、与人合作、知识表达、论文写作等进行成绩评定(如表1),以培养学生自学、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的能力。
表1 高职学生参与教师工作的创新能力评价表
四、结 语
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大多是面向企业的,是针对具体的产品和工艺进行的改良和改进,因此,科研服务是密切的校企关系。高职院校为企业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实现高职院校办学目标的关键环节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通过在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能在学生中营造培育科研氛围,激发学生投入科研活动的兴趣,从而踊跃参与学生科研小组。在具体的科研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全局,起到总体指导的作用。学生则承担文献查阅、实验操作、数据采集等具体工作。并在科研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由于学生科研小组往往立足于企业的技术服务,因此,如果学生在校期间能够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革项目,那么毕业后就能较快适应岗位,并显现出一定优势。同时,通过与企业接触,也可为自身就业争取更多机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体会到了企业对高职学生科研能力的要求,更体会到了科研对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性。为此,在课程改革中应该尝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从课程内容的设置、工作任务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改进、带动学生科研小组参与企业技术服务等方面进行努力,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素质。
参考文献:
[1] 孙爱武.后示范建设时期高职院校大学功能的构建[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2):9-11.
[2] 席东梅.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
供技术技能支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0):
10-16.
[3] 郑国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纵论[J].职教论坛,
2005,(08下):20-23.
[4] 张广磊.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3,(5):175-176.
[5] 杨超,张桂春.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学术的价值与路径设
计[J].职教论坛,2013,(18):18-21.
[6] 李淑娣.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评价研究[D].华北电
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7] 曾少武.高职院校科研发展能力建设探讨[J].教育与职
业,2013,(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