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2014-05-30 10:48张栓
科教导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育人

张栓

摘 要 近年来资助育人工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逐渐为各高校所重视。在重视经济资助的同时,各高校力图将资助育人工作融入到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使之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从而加强对大学生尤其是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为进一步发挥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资助育人”的功能,为经济困难学生营造良好的健康成长环境,帮助、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品行,本文围绕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问题以及解决途径做了探究,希望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可持续发展作出一定努力。

关键词 资助教育 经济困难生 育人

中图分类号:G467.8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现阶段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虽然已经形成规模,取得了良好成效,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在该项工作的实际运行中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

1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现状与问题

1.1 部分学生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环节中弄虚作假

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方法的探究一直是高校资助工作者重点关注的方面,能否将国家资助资金发放到真正需要的学生手中也是资助工作重点。部分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生进行认定的基本依据就是学生本人的生源地困难证明或者一份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部分学生受眼前利益驱使以及利用生源地民政部门缺乏相应核实措施这一漏洞,通过不正当手段在民政部门开具低保证明或者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给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增加了难度。通过这些虚假证明以及调用各种社会资源与困难生抢夺本就有限的资助资源调用很容易引起其他同学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同学的不满,违背了资助工作助学育人的基本宗旨。这些不和谐现象的出现说明建立高校本身独立且有效的认定制度,并在认定环节中加强育人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2 家庭经济困难生感恩意识淡漠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育人作为资助工作的灵魂,越来越成为摆在高校资助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份重要任务。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部分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淡漠、诚信缺失更为人所关注。贫困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精神支持和人文关怀。大部分困难学生的思想是健康向上的,能够常怀感恩之心,能够积极参加学校和其他部门组织的勤工助学活动,希望能尽一己之力回报国家。但不容否认的是一部分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意识缺乏,在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相冲突时只讲个人利益,极端利己主义倾向明显。某些经济困难学生对高校学生资助存在不当认识,将自己获得资助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一旦没有获得资助资金甚至心生怨恨,抱怨学校的评审不公平。有的学生由于经常获得资助,从而产生依赖心理,把“贫困”当作资本,心安理得地维持现状,欠缺与贫困作斗争的主观能动性。极少部分经济困难学生非但没有将资助资金花在完成学业方面,却花费在与其他同学盲目攀比方面。在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生环节,不惜利用虚假家庭经济信息获得资助。因此,通过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培育他们奋发拼搏、战胜贫困挫折的精神,强化责任与诚信意识,塑造良好道德人格是做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1.3 高校缺乏系统性并具有特色的资助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是感恩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高等教育受各类教学评估影响同时也过多地把重心放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培养上, 特别是近年来高等学校就业体制改革后,学生就业率高低成了关系高等学校发展的重要指标。①部分高校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专门的感恩教育尚不系统,未能意识到在经济困难生中开展感恩教育的重要性,资助工作中注重助学多于育人。一些高校资助工作者没有深入解读资助政策中所包含的的育人内涵,育人工作主要依靠少数教育工作者例如一线的辅导员或班主任等。而高校辅导员一般所带学生数量庞大并需要忙于繁杂事务性工作,对于资助工作很多情况下只能是作为一项简单的学生工作来做,无法与每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触,也无法准确捕捉学生复杂的心理需求和思想变化,自然错失资助育人的良机。同时,部分辅导员开展育人工作方法欠妥,对学生进行枯燥乏味的 “填鸭式”的教育,这些因素使感恩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2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解决途径探析

2.1 建立科学合理的认定标准与资助育人工作相结合

2007年6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坚持实事求是,确定合理标准,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实行民主评议和学校评定相结合的原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财政部门参照本行政区域内各地(市、州)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定各地(市、州)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②这一政策要求我们需要建立严格的贫困学生认定标准,按照认定规范程序来执行具体的环节。将申请资助学生是否具备感恩认识和行为作为进行考察,作为认定困难生的一项重要参考并在深入调查实际情况下制定适合本校的家庭经济困难生评分表。为准确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消费表现,建立“班级认定—专业认定—辅导员认定—院系审核”相结合的多级认定流程。其中专业评定环节引入一定比例专业课教师作为评定小组成员为申请学生打分,确保准确反映申请学生的实际消费情况,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各级认定环节中适当考察学生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志愿服务等方面的情况,将资助育人工作融入认定环节,贯穿整个资助工作的始终。

2.2 加强辅导员谈心工作,落实人文关怀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困难生认定过环节中辅导员的作用举足轻重,只有掌握尽可能真实、全面的信息才能为做出正确决策奠定基础。谈心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一种最为常见和有效的工作方式。学校是进行感恩教育的主阵地之一,辅导员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主要力量理应提高个人工作业务水平,把自己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合理安排时间,通过定期与经济困难大学生开展一对一谈心,掌握家庭经济困难生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在开展认定工作中更具时效性、务实性和针对性。同时,辅导员应注重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在谈话过程中通过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优良品德感染学生,传递温暖与爱,在一点一滴之中将感恩意识渗入学生心灵, 内化为感恩品质,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感恩情怀。

2.3 精心设计育人方案,开展与学生发展需求相契合的资助教育活动

大学生感恩教育要以活动为载体,注重亲身体验和自我感悟,凸显学生在德育实践中的主体性效应,让大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感恩教育,在活动中学习和体会感恩。③在经济困难大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贴合实际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为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与升华提供平台是高校开展感恩教育的重要途径。天津科技大学多年以来开展的学长关怀活动是由学校资助管理中心牵头制定纲领性文件,各学院在经济困难学生中选拔优秀学长,围绕政治引导、学业督导、生活向导、心理疏导、活动辅导、生涯规划指导六个方面对口帮扶本学院低年级大学生,在资助育人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第一,开展学长关怀活动,吸收了大量经济困难学生中品学兼优者参与,他们既有帮助他人的美好心愿同样具备有效帮助他人的素质。学校在结对帮扶中详细调查受帮扶学所需哪些方面的帮助。第二,学校在开展此项计划前对参与该计划的经济困难学生围绕大学生涯规划、学习和工作平衡、细节处事、阳光心灵、就业和考试辅导等方面开展系统培训,使他们了解目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和适应现代社会必须具备的素质,包括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指导他们如何去帮助学弟学妹们做好规划,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实现大学的真正价值。安排年度优秀学长以亲身经历介绍自己在学习、生活和工作方面的经验,分享自己是如何做好时间的合理分配,如何让学习、社团、兼职、实践协调发展。加强对当前就业现状的认知,在开展计划时,着重强调学习能力、执行力、文案力、组织力等的培养。针对期末考试不同学科的复习方法和答题技巧进行辅导,使得参加该活动的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在如何针对低年级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辅导。这些系统性的培训既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锻炼了才干,又潜移默化地接受感恩教育,培养了学生感恩、诚信和自立自强的良好品格;另一方面,对学生来说,无需额外占用学生的课业学习时间,还可将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增加了学生参加感恩教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学校结合教育实践活动继续加强家庭经济困难生的思想教育,培育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主动承担帮扶低年级同学的责任和义务,如此取得了一举多得的效果。第三,开展此项资助教育活动时进行的大量宣传工作,包括优秀学长事迹报告会等在校园营造了强烈的感恩氛围,这些身边发生的感恩案例和典型能够使大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受到感染,得到启发。第四,资助教育活动中所营造的感恩和谐氛围,强化了其归属感、集体感、责任感,为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情感应对环境。在帮扶过程中,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能对他人做出贡献的人,从而获得心灵的满足,有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实践中将感恩认知化为回报社会的自觉行动。

注释

① 骆锐,陈兴建.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现状及感恩教育有效措施的探讨,中华文化论坛,2008(S1).

②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2007-07-03)[2012-11-10].http:edu.people.com.cn/GB/ke-jiao/230/2239/3143/5942871.html.

③ 朱薇薇.贫困生与感恩教育[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61-64.

猜你喜欢
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兼爱育人谱新篇 奋楫扬帆再出发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育人以“礼”·传承美德
一校一品 劳动育人
实施“四三三”育人工程 提升“三全育人”质量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十年送刊路 十年育人情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