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珏晶
摘 要: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程度存在差异性,因此也就直接导致了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效率偏低的局面。而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自主性,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有助于教师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中职计算机教学;应用探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由瑞士的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于1900年提出。目前,虽然国内对于这一教学模式还是各持己见,但在我国大多数中职学校都应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来进行相应的计算机教学。本文就将对这一教学法进行介绍和分析,探究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及关键环节。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流程
1.由教师提出任务,引起学生注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提出相应的任务,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并产生完成任务的学习动机。而创设学习氛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学习任务的相关信息以及学习任务的必要性,教师可以将学习任务完成前后的效果对比图呈现给学生,并且将学生的任务作品进行评估赏析,进而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说出自己完成任务的体会,并且评价完成任务的过程。
2.教师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分析任务的完成过程
教师需要在呈现出任务前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且参与到学生的讨论过程中,同时分析任务的完成过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的所在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独立探索的能力。
3.针对完成任务过程中的问题,明确解决思路
针对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如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你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么样做才合理呢?”“谁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呢?”并对学生的提案进行判断性点评:“如果这样解决,可能会更好。”“这样做可能会……”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及时发现不足,总结任务完成情况
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检查任务完成的具体情况,检查其是否符合评价标准,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当完成检查工作后,教师还要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及时进行评估和总结,以发现和指出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优秀表现,给予中肯的评价。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特点及教学效果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特点
相比于传统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如下特点:
(1)针对性强。任务驱动教学法由于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布置学生比较实用的任务,使学生在课堂中模拟未来工作中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和状况。
(2)激励作用强。任务驱动教学法具备很强的激励作用,尤其是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生进行相关练习时,可以通过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该如何进行完成任务的步骤。这样一来,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所体会到的喜悦感和成就感是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获得的。
2.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1)实用性和灵活性较强。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在布置任务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真正学习到如何解决问题的关键之处,深入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并灵活运用到解决问题当中去,而不会出现传统教学法中生搬硬套的現象。
(2)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可能将学生在今后所有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都传授到,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自主进行思考,采用触类旁通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自行想象在相似的情况下该如何解决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
三、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任务驱动教学法虽然与中职教育要求及计算机教学特点相适应,但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并不是万能的,如在学习Office系列软件以及Internet操作系列等应用软件时,对操作技能的要求非常高,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设备等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时,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需要非常谨慎。因此,需要根据计算机教学大纲中不同的教学任务,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将多种教学法有机融合到教学课堂中,以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的课堂效率。
其次,教师还需将任务融入到教材中,使二者能够得以有机融合。教师在构建教学任务时,要真正了解学生实际掌握的计算机知识结构的现状,所设置的任务不仅要符合中职教育的要求,还要适应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和特点,构建任务时切忌不可脱离实际生活,否则教师设置的任务就不具有实践的意义。
总之,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中职计算机教学当中,首先需要教师选对任务,其次要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去学习,这与中职教学特点是非常契合的,能够达到中职教学的培养目的。所以,任务驱动教学法非常适合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参考资料:
[1]高勇.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6).
[2]任岳.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施[J].实践与探索,20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