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列宁的民主集中制理论

2014-05-30 16:22王昌星
学理论·上 2014年7期
关键词:民主集中制演变特点

王昌星

摘 要:民主集中制是列宁为无产阶级政党提出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列宁的民主集中制的理论根植于俄国的社会现实中,运用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中。民主集中制的实质是集中,并具有其自身的特点。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中国积极地运用了此原则,并根据时代的需要积极丰富其内涵,促进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为更好地进行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中共应更加重视民主集中制的现实性思考。

关键词:民主集中制;演变;内涵;特点

中图分类号:A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9-0034-02

列宁高度重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民主集中制是列宁为无产阶级政党提出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民主集中制理论是列宁的首创,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党政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列宁“民主集中制”的由来与演变

“民主集中制”这一概念是列宁首创的。这一概念是列宁在吸收马恩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俄国特殊的历史与现实而产生的。一开始列宁并没有提出完整的理论体系,而是列宁根据具体的社会现实不断调整而形成的。列宁首先提出的是“集中制”。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前后,针对党内有人提出实行“联邦制”,列宁提出了“集中制”思想,他认为在无产阶级政党内必须坚持集中制。1904年,列宁在《进一步,退两步》中指出:《火星报》建党基础的基本思想之一,“是集中制思想,它从原则上确定了解决所有局部的和细节性的组织问题的方法”[1]236。但是,卢森堡在《俄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问题》一文中对列宁的“集中制”思想提出了批评,针对反对者的批评意见,列宁对“集中制”进行了调整和补充。在1905年12月俄共第一次代表会议上,列宁对集中制补充了它的民主方面的内容。1906年4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党的第四次(统一)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党章指出,“党的一切组织是按民主制原则建立起来的”[2]165。表明了列宁在建党原则上初步把“集中”和“民主”结合起来了。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在党的建设实践上,开始了实行党内民主、建立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新时期。1918年3月,列宁在《民主集中制与无政府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一文中鲜明指出:“我们主张民主集中制”,“真正民主意义上的集中制的前提是历史上第一次造成的这样一种可能性,就是不仅使地方的特点,而且使地方的首创性、主动精神和各种各样达到总目标的道路、方式和方法,都能充分顺利地发展”[3]190。1920年7月,列宁在《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中,指出:“加入共产国际的党,应该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起来的”[4]311-312。在后来的党建实践中,列宁都充分发展了民主集中制思想,使其成为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二、民主集中制理论背景

民主集中制理论是列宁的建党理论,他是在吸收马克思和恩格斯建党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提出了民主的思想,而没有涉及集中的思想,因此“集中制”是列宁的首创。在一定程度上讲,列宁的“民主集中制”的实质是“民主的集中”,它的侧重点是在“集中制”上,而这一特色是由俄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

1.沙皇俄国的残酷统治。虽然俄国在1861年废除了农奴制,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但是俄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不充分的,它是带有强烈封建主义色彩的资本主义。沙皇仍具有不可抗拒的权力,依然对国内进行着残暴的统治。

2.刚成立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组织比较涣散,缺乏严格的纪律性。而孟什维克只是教条地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建党原则,无视当时俄国残酷的国内环境,无视毫无政治自由的沙皇专制制度的事实,认为党应该是“自治制”的松散组织,应该实行“广泛的民主原则”,应该实行“联邦制”,并且党的领导人也不应受多数人意见的限制。但是,列宁坚决反对孟什维克的这种主张,主张无产阶级政党应坚持“集中制”。他认为:“无产阶级的无条件的集中制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4]181

三、民主集中制的内涵

列宁的民主集中制是针对俄国的国情而提出的,他首先提出的是“集中制”,虽然在后来补充了“民主”思想,但是他的侧重点一直都是“集中制”。

1.所谓民主集中制,就是把秘密分散在全国的马克思主义小组集中起来,建立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组织。这种集中,不是简单的数的集合[3]190。列宁反对把无产阶级政党看作是一个数的集合,他认为作为一个政党,党的成员应自觉形成一个整体,应在“集中制”的指导下,在遵守严格纪律的基础上紧紧团结成一个整体,而不是松散的成员联盟。因此,无产阶级政党,就必须要有统一的党纲、党章和宗旨,这样,成员才能形成一股合力,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2.所谓集中就是民主的集中,民主集中制的侧重点是集中制。在建党的问题上,孟什维克认为党应该是“自治制”的松散组织,应该实行“广泛的民主原则”,应该实行“联邦制”,并且党的领导人也不应受多数人意见的限制。列宁反对孟什维克的这种主张,认为其忽视了俄国的国情,不顾俄国没有基本的民主、自由的环境的现实,无产阶级政党只有坚持“民主集中制”,才能保证革命的胜利。

3.列宁对党内民主与集中的界定是:行动一致,讨论自由和批评自由[5]。列宁是反对官僚主义的,为了防止官僚主义的侵袭,列宁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监督权力的运用。比如,实行集体领导,坚持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一年召开一次等。

四、列宁民主集中制理论的特点

1.集中制的特点。列宁的民主集中制的实质是集中制,是以民主制为前提的集中制。列宁的集中制是集权型的结构形式,并把它概括为“部分服从整体,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6]482。列宁认为只有坚持“集中制”,无产阶级政党才能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才能形成一个有组织的整体,才能做到部分服从整体,下级服从上级,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由上下级关系构成的权力结构体系。列宁同时强调民主集中制不应是官僚集中制,官僚集中制是个人或少数人操纵组织,把个人的或少数人的意志强加给大多数人。而民主集中制坚持的是少数服从多数,并尊重少数的原则,在决定通过之后,必须保持行动一致,但少数有权对按照多数意见通过的决定自由地讨论和批评,而且行动一致要以容许自由地讨论和批评为前提,做到了对个人的权力进行监督,防止其走向官僚主义。

2.民主制的特点。为了适应革命的需要,列宁在党建的组织原则中加入了“民主制”。但是列宁的民主制是一种间接民主制,它是由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出来的代表在不同层级的会议上,反映出人民的意见。列宁能够在俄国推行这种代表制,是因为在俄国已经具备了其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如党的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党员,各级权力机关由选举产生等,从其基本条件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民主制的特点是:实行选举制,权力机关集体决定重大问题,权力机关在行使权力时必须体现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

五、对民主集中制的现实思考

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俄国首创的党建组织原则,而中国在吸收俄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的同时,也对民主集中制理论进行了中国式的思考和借鉴,并根据需要适时赋予其不同的时代特征与民族特色。而历史与理论的拓进也证明了只有不断地拓宽民主集中制的内涵,不断地赋予它时代特色,它才有生命力和创造力。从中共的发展历史,可以得出几点结论:

1.必须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丰富民主集中制的内涵。理论是建立在现实上的,因此理论也要随着现实的需要而更新。在丰富民主集中制内涵时,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1)民主与集中的关系。(2)决策者的问题。(3)少数与多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2.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民主集中制。我们应从党和国家的政治形态、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等方面落实民主集中制,如正确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保持中央决策力的同时,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和健全选举制度。

民主集中制是列宁首创的党建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它是深植于俄国的国情中,由列宁在吸收马克思和恩格斯党建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的理论。民主集中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国家的组织制度,我们只有正确把握其历史,了解其发展历程,并根据时代和现实的需要,不断地赋予其时代特色,才能真正将民主集中制落到实处,才能让其为我们更好地服务。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苏共决议汇编:第1册[G].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3]列宁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5]王新喜.关于民主集中制的哲学思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6]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7]王贵秀.论民主和民主集中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117.

[8]郑异凡.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 工人民主制———列宁时期党内组织原则的演变[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5).

[9]应克复.“民主集中制”的由来与演变[J].炎黄春秋,2012(10).

[10]许耀桐.关于民主集中制实质问题的探讨[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0(3).

[11]于学强,于学勇.简析民主集中制的历史发展[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3).

[12]张慕良.列宁民主集中制思想解读[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6).

[13]黄晓峰.论列宁关于民主集中制的理论与实践[J].湖北大学学报,1995(3).

猜你喜欢
民主集中制演变特点
陈云民主集中制思想论析
民主集中制的知与行
把民主集中制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谈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进程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党的建设科学化与健全民主集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