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富
摘 要:本文是笔者十多年来治疗的54例仔猪水肿病的经验总结。在仔猪水肿病的致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与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仔猪水肿病;病因;诊断;综合防治
1 概述
仔猪水肿病是以仔猪头部和多处发生水肿、出现共济失调为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本病临床确诊不难,关键在于如何预防和治疗。
2 致病条件及诱因
2.1 饲养环境的卫生状况
仔猪饲养环境的卫生情况对仔猪水肿病的发生有着较大的影响,仔猪水肿病多发于断奶前后。此时仔猪身体的免疫机能不健全,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较弱。如果圈舍、生产设备、设施和用具没做好消毒,污染了母猪乳头、饲草、饲料和饮水,便非常容易感染仔猪水肿病。
2.2 仔猪消化功能不健全
猪肠道内的大量有益微生物可产生促进饲料营养成分分解的酶,而仔猪肠内的微生物较少,有益微生物群体不健全,严重影响饲料营养成分的分解。仔猪的消化腺、消化器官和机能不健全、不完善,分泌的消化液较少,既不利于分解饲料中的淀粉、脂类和蛋白质,更不利于抑制和杀灭侵入消化道的有害细菌,再加上仔猪的胃发育不全,胃容量较小,若断奶后大量饲喂高蛋白饲料,更易引起消化系统的功能失调而诱发本病。
2.3 饲喂蛋白质过高的饲料
对早期断奶仔猪饲喂蛋白质含量过高的日粮,使消化道对蛋白质的消化能力降低,出现大量未消化蛋白质。未消化的蛋白质在体内发酵腐败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损伤消化系统的器官和组织,使肠道的绒毛缩短并降低了消化酶的活性,以致肠的吸收功能随之降低,引起消化不良及腹泻。这不仅使大量消化液被排出,更破坏了肠道内的菌群平衡,由于内环境的改变促进了致病性大肠菌的大量生长和繁殖,产生大量内毒素而致病。
2.4 饲料中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不足
饲料中的某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严重,易使仔猪的免疫功能降低、消化系统功能失调。肠道内环境和微生物体系变化,使致病菌大量生长繁殖,产生大量毒素,这些毒素更容易被吸收,致使仔猪更易病。特别是硒和VE缺乏严重时,影响了机体的抗氧化防御体系的建设,不能有效地保护细胞核和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使免疫功能降低和消化系统发生系列生理性变化而致病。
2.5 饲养管理与应激反應
由于仔猪的免疫机能、消化机能、体温调节机能不建全,应激反应较大。如果饲养管理不善易诱发本病。突然更换饲料、饲喂时间没规律、饲喂方式和数量不科学,断奶应激、环境卫生、气候突变、空气质量等也都会导致仔猪抵抗力下降和消化系统微生物群失衡,溶血性大肠杆菌大量繁殖而产生大量毒素被机体吸收致病。
2.6 母源抗体因素
仔猪主要通过吸食初乳来建立免疫机能,因此,母乳的免疫球蛋白以及其它营养因子对预防本病有着重要意义。母猪产后乳房炎、产后无乳症、母猪产后便秘等病,初乳过稀或过浓,母猪产前的免疫接种以及产后的饲养管理和保健情况都直接影响着仔猪水肿病的发生。
3 临床特征
常突然发病,出现共济失调、转圈等神经症状后迅速死亡,眼部和头部水肿明显。首先发病的都是同群中体大膘肥、采食量大的猪,常发于断奶后1周左右。急性的通常不影响食欲,很多猪死前采食非常正常,在采食后2 h内突然发病死亡。慢性的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步态不稳、呈跪趴状卧地,眼睑和头部水肿,后期常卧地不起四肢呈游泳状划动,病程3~5 d。
4 剖检变化
本病的剖检特点主要是水肿,急、慢型无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胃壁浆液性水肿,特别是胃大弯和贲门部水肿最明显,切面有无色渗出液流出,胃内常充满食品。胃底区黏膜下有厚层水肿、使黏膜层和肌层分离。小肠黏膜和大肠系膜水肿,结肠系膜和直肠壁水肿最明显,在结肠袢处的肠系膜呈透明胶冻样水肿。
5诊断要点
根据流行特点的发病年龄特异性常于断奶后1周发病,临床症状的典型性常突然发病死亡,多是群内膘肥体壮的先发病、眼睑及头部水肿,剖检病变的特殊性,消化系统组织器官的明显水肿等可以作出初步诊断。
6 治疗
本病见一头仔猪发生症状就必须全群治疗,否则等其他仔猪见到症状后再治疗效果就比较差了。治疗常选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环丙沙星、黄连素等药,效果非常好。
7 综合防治措施
本病重点在于预防,预防上要做到有的放矢,主要根据文中所述的六点致病条件和诱因,完善对仔猪、母猪的饲养管理和药物保健是关键。如搞好环境卫生的消毒,粪便、污水和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合理的搭配母猪饲料、免疫接种和药物保健。注意仔猪的防寒保暖、饲养密度、通风防潮、免疫接种、断奶前后的饲料过渡、饲喂方式规律、饲喂量等,总之千方百计减少或消除本病的致病条件和诱因,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本病的发生和发展。(编辑:狄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