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龙
摘 要:作者根据多年来累计对328头患仔猪副伤寒病猪的诊治经验,总结了病症鉴别、饲养管理,流行特点,为仔猪副伤寒的鉴别诊断与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仔猪副伤寒;鉴别;综合防治
1 概述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以2~4月龄仔猪为主要易感对象,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症状的一种高热性传染病。该病的病原沙门氏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饲养管理不当、气候环境不适、卫生环境恶劣等都可能诱发此病。该病在我镇各村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对我镇的养猪业造成了较大的危害。
2 流行特点及诱因
本病通常的易感对象为6月龄以内的断奶仔猪,其中2~4月龄的仔猪最易感染发病,成年猪很少发病。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其传播的主要途径是消化道,主要的传播方式是通过含病原菌的粪便污染水源、饲料和饲喂工具而传染。其诱因主要是冬季气候寒冷、梅雨季节阴雨连绵空气湿度大、饲养管理不当、突然更换饲料、长途运输、天气突变、断奶、去势和寄生虫感染等导致的应激反应和抵抗力下降。本病常呈地方性流行。
3 临床特征
本病潜伏期通常是3~30 d,临床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及慢性型三种。
3.1 急性型
见于流行初期,以刚断奶后的仔猪较多见。特征是呈现明显的败血症,多在耳后、腹下和四肢出现明显的深红色或青紫色。体温多高达41~42℃,呼吸困难,排恶臭的黄色或灰绿色粪便,并常混有血液,一般在2~4 d内死亡,有的24 h内便死亡。
3.2 亚急性型
症状同急性只是病程相对较长,有的转归康复,有的最后衰竭而死。
3.3 慢性型
此型比较常见,早期不易观察,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和消瘦,体温稍微升高,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便呈暗绿色,有恶臭,常带有血液及坏死的组织碎片。后期皮肤常呈污红色,有的还会出现咳嗽等肺炎症状。生长缓慢,有的康复后也成了带菌僵猪。
4 剖检变化
急性型主要病变是败血症,脾脏呈暗紫色肿大。胃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肝上有点状白色坏死灶。慢性型消化道病变明显,回肠与大肠黏膜坏死呈糠麸样。肠系膜淋巴肿大、肠壁肥厚。肝上常有米粒大小的灰色坏死灶,肺小叶上有干酪样坏死灶。
5 临床诊断
主要根据流行特点、病理变化、临床主症、药物治疗等作出初步诊断,但应注意与猪瘟、猪肺疫、猪丹毒、猪痢疾、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作鉴别。
5.1 与猪瘟的鉴别要点
易感群体不同:猪瘟可感各年龄段的猪;皮肤体征不同:猪瘟主要为针尖状出血点;剖检变化不同:猪瘟主要出现钮扣状溃疡和脾脏有梗死灶;药物治效不同:猪瘟药物治疗无效,仔猪副伤寒用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治疗效果较好。
5.2与猪肺疫的主要鉴别点
易感群体不同:猪肺疫无特殊的易感年龄;临床主症不同:猪肺疫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病理变化不同:猪肺主要病理变化是肺出现明显的肝变,有坏死灶,坏死灶里有干酪样坏死物,同时胸腔内有纤维素沉着。
5.3与猪链球菌鉴别要点
易感群体不同:猪链球菌无明显的易感年龄;热型不同:猪链球菌病主要表现为稽留热;临床主症不同:猪链球菌病主要是以呼吸系統症状、运动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为主。
5.4与猪痢疾的区别要点
易感群体不同:猪痢疾无明显的年龄性;临床主症不同:猪痢疾是以出血性下痢为主症,而副伤寒皮肤上的败血体征非常明显。
5.5与猪丹毒的临床鉴别要点
易感群体不同:猪丹毒无明显的易感年龄;临床主症不同:猪丹毒的败血症主要是全身通红,亚急性型有明显的丘疹块,猪体活动不灵活,慢性型主要表现在运动系统症状;剖检变化不同:急性猪丹毒主要表现为肾肿大。
5.6与猪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的鉴别要点
病死率不同:猪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主要是10日龄以内的仔猪病死率较高,5周龄与上的病死率就非常低了;临床主症不同:此二病主要症状是呕吐和腹泻。
6 治疗
采取药物治疗和综合治疗,本病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氟苯尼考、双黄连等药物治疗效果较好。本人多年来采用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和氟苯尼考其中的任何一种单用或配合双黄连应用治疗了328头患病仔猪,只有7头发现败血症后经治疗1 d无好转后死亡,其它急性型、慢性型等全部治愈。
7 防制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寒冷的冬季、气温突变时。注意饲喂的方法,避免突然更换饲料。注意圈舍、用具、饲草饲料的清洁卫生防止污染。做好粪便和污水的无害化处理,搞好通风和加强环境卫生消毒。
注意做好寄虫病的驱虫,注意好断奶、去势时的管护。注意饲料营养的平衡搭配,并让猪适当的运动增强抗病能力。对新购仔猪要加强检疫和隔离观察。对病死仔猪要做好无害化处理。对病猪和临床康复猪要隔离饲养。做好全进全出和完善自繁自养体系的建设。加强免疫接种和完善防疫机制。(编辑:狄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