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2014-05-30 10:48张丽欣
学理论·上 2014年7期
关键词:文明城市文明建设

张丽欣

哈尔滨市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积极组织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坚持把提高市民素质放在创建工作的首位,提出了“创建文明城市,必须培养文明市民”的工作要求,积极探索强化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这一根本任务,着力打好“唱”、“诵”、“进”、“学”、“兴”、“做”六张牌,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城市发展进步提供了重要机遇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是全面推进经济、政治、社会、人文、生态协调发展的综合载体。从哈尔滨实际来讲,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于推动城市的全面提档升级、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一是全面实施新战略,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哈尔滨市强力推进“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战略,哈尔滨已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好时期。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实施新战略,实现新跨越”的未来五年发展目标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所确定的“八大环境”、“两大”创建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有利于完善城市功能,营造良好社会秩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扩大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来哈兴商创业。从这个意义上讲,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能够有效地成为我市“实施新战略,实现新跨越”的助推器。二是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需要。“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最高的综合性荣誉,是硬件和软件高度集成的标志。城市建设和管理是城市工作的重要内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同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内容很广、标准很高、要求很严,几乎所有测评指标内容都与城市建设和管理密切相关。通过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必将有力地促进哈尔滨城市建设和管理,推动城市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建设,全面提高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需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全市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根本要求。实践证明,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总会带来城乡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压力和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绝大部分指标都关系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居住环境等民生问题,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也是为民利民、造福百姓、让百姓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的过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于改善民生,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四是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创建良好人文环境的需要。人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是文明城市的根本。创建文明城市有助于引导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建设家园美化家园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质。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国内产业梯度转移步伐明显加快,城市之间吸纳投资的竞争日趋激烈。投资环境的优劣已成为一个城市能否赢得主动、抢占先进的决定性因素。投资环境不仅指硬件条件,还包括城市的人文环境。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是一个推动先进思想观念、健康生活方式和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广泛传播的过程,是一个教育引导提升人、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必将进一步展现哈尔滨人的新风采、新形象,推动哈尔滨更好地向物质与精神更高发展目标的迈进。

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提升市民素质提供了有效载体

在推进文明城市建设中,哈尔滨市在加强路桥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规范城市秩序、强化社会管理、着力改善民生等有形建设的同时,把重点放在了提升市民素质上,从群众日常行为养成做起,积极探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有效途径,着力打好“兴”、“治”、“学”、“行”、“进”、“做”六张牌,不断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促进市民及城市的整体提升、全面发展。一是“兴”志愿之风。以“1144”工程为牵动,即建设一个志愿服务大厦和一个志愿服务广场,建成关爱空巢老人、农民工子女、新市民、残疾人四个志愿服务实践基地,举办冬送温暖、春送希望、夏送清凉、秋送技术四个爱心服务大集,开展了“保护母亲河”、“我陪空巢老人过佳节”、“爱心顺风车”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发起志愿服务活动17 047余次,志愿服务270万小时。目前,我市志愿者注册人数达84万人,组建了共产党员、青年、老年、巾帼等18类学雷锋志愿服务支队、分队90支,各级文明单位、社区志愿服务队近3000支,建成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648个、社区居委会和物业公司联合组建志愿服务站100个,公共场所便民志愿服务站点200余个,得到了中央和省文明办的充分认可。二是“治”失德问题。围绕诚信缺失和公德失范两大问题,制定36项具体措施,在全市开展诚信教育。成立由市文明委牵头,食品安全办、工信委、食药监局、商务局、工商局等部门参加的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治理领导小组,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开展治理“五黑”(黑餐饮、黑物流、黑歌厅、黑烟草、黑网吧)、整治“五乱”(乱扔垃圾、乱占马路、乱贴广告、乱停车辆、乱挂牌匾)、倡导“五诚”(诚信物业、诚信餐馆、诚信车行、诚信商场、诚信旅游景点)、推行“五进”(道德讲堂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的“四个五”行动。建设诚信信息网络平台,对不良信息记录分级曝光,征集14万户企业47.7万条行业信息,建立5类服务人员诚信档案3 666个。出台食品药品企业制假售假处罚规章和熟食品制售企业管理办法,查处餐饮企业1 761家,罚款117.3万元,对357家药品连锁企业、1 561家药品零售企业门店全覆盖检查。三是“学”道德模范。组织开展哈尔滨市第三届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和首届“十最百美,冰城好人”评选活动。去年以来,先后有20人入选中国好人榜,193人入选龙江好人榜,市级以上道德模范847人。其中,高铁成获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张宝金等3人获得提名奖,涌现出谢尚威、杨惠、苏泽军等一批时代楷模。在市属媒体开设“冰城好人”等专题、专栏,宣传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事迹,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事迹进社区、机关、企业、学校、村镇和军营“六进”巡讲巡演活动,依托哈尔滨文明网推出“凡人善举微视频”,得到中央文明办好评。四是“行”文明引导。围绕“走路不闯红灯”,开展“文明交通行动计划”,针对“十大交通陋习”,开展“文明交通我带头”、“妈妈教您过马路”等活动,组织志愿者在交通路口定期开展文明交通引导,发放交通安全宣传材料100余万份。围绕“吃饭不剩饭菜”,制定“文明餐桌行动”15条评选标准和10项检查内容,全市4 510家餐饮企业参与行动,打造5条文明餐桌行动示范街;发放宣传单10万余张,倡议书5万余份,公益广告5万张,文明餐桌提示牌2万个。围绕“上网不说脏话”,组织各级各类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在重点网站、论坛、博客、微博,发布各类文明评论、文明博客400万余条(次)。围绕“旅游不扔垃圾”,在旅游景区出入口、游客中心等位置设立文明旅游提示牌和文明引导员,评选一批诚信旅游企业。围绕“文明过传统佳节”,开展“我为文明增一分”活动,积极引导人们“做谦恭有礼的冰城人”。五是“进”道德讲堂。制定了全市道德讲堂规范化建设标准,召开“五进”现场观摩培训会议,从讲堂类型、流程、装饰等方面做出了统一规定。全面推行“5+4”模式,即唱歌曲、做反省、学模范、诵经典、发善心、行善事、致敬礼、劝善词和送吉祥9个环节。坚持“一堂一档”原则,全面推进道德讲堂规范化建设。兴建4处高标准道德讲堂总堂,坚持每月开展2次活动。目前,市级以上文明单位486家全部建设了道德讲堂,百人以上文明单位全部建成示范、达标道德讲堂,在百人以上食品药品企业和窗口单位建设道德讲堂40个。六是“做”美德少年。深入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活动,未成年人参与面达到90%以上。积极开展优秀童谣创作、传唱活动,活动经验在2013年全国文明办主任培训班上进行交流。网上“认星争优”活动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受到中央文明办领导充分肯定。全市176个乡镇年底将全面完成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任务,建立555所社区家长学校,覆盖率达85.6%。开展取缔“黑网吧”和经营性网吧不接纳未成年人的专项行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实现群众利益提供了保障条件

人民群众是城市的主人,创建文明城市,不仅仅是外在环境的美观整洁,更应建立一个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既是一座城市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确立的一个奋斗目标,也是党委政府为人民群众谋求福祉、提升幸福指数的价值追求。惠民利民是创建文明城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衡量和检验创建水平和成效的最终标准。在工作实践中,全市坚持创建惠民、创建利民、创建化民、创建为民,从为群众办实事抓起,把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顺民心、得民意的惠民工程。一是通过创建惠民,提高了群众幸福指数。文明城市建设就是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反映的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等问题,以民生的改善,赢得民心,从而凝聚建设文明城市的强大动力。全市在创城工作中,注重把创建指标与民生工程相结合,不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新增财力向民生工程、创建领域倾斜,财政支出占比达65.8%。近两年来,我市累计投资552亿元,落实140个惠民行动项目,致力于解决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创业就业、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建立素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85所,新增城镇就业11.6万人,成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为1.3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廉租房保障,为35万户困难群众发放社会救助金11亿元,社会管理“强基工程”全面启动,公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4.6%,着眼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扶贫开发项目400个,打造主城区与县域“1小时经济圈”,提前两年实现乡(镇)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全覆盖,城乡居民幸福感指数名列全国第三。广大群众从创城中得到了实惠,理解、支持、参与创建的热情空前高涨。二是通过创建利民,改善了群众生活环境。全市着眼改善居民出行和居住生活条件,将创城工作同加强城市建设有机结合,按照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的目标要求,高标规划、精细管理,在优化城市环境秩序、扮靓城市面貌的同时,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加速推进道桥建设、“一江三沟一河”整治、“穿衣戴帽”等工程建设,三年累计完成城市建设投资1600多亿元,新建改造道路560条,建设桥涵129座,城市道路总里程增加293公里,地铁1号线通车试运行,哈西客站建成使用,哈大高铁正式开通,城市立体化交通网络日趋完善,城市交通承载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启动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和“一次开挖,六网并进”的城市源网建设工作,全面升级改造建设城市水、电、热、气、通信等管网设施。实施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城区机械化清雪率和清扫率分别提高到70%和60%。针对小广告、乱设牌匾、违章建筑、占道经营、物业管理、“中国式过马路”等城市管理顽疾,深入开展“治脏、治乱、治差”专项行动和“春夏秋冬”四季整治行动,有效改善城市乱象,街路环境秩序明显改观。城市的发展变化激发了广大市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一位的哥创作的“留哈体”短文《如果可以,我们一起留在哈尔滨》,引发众多市民、网民及外地游客热议,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参与人数达700万人。三是通过创建为民,提高了服务群众能力。全市注重把创城的过程转变为领导转作风、干部提素质、服务上水平的过程,转化为密切联系群众,示范引导群众的过程。出台了《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问题,尤其是对服务基层、改善民生不到位问题进行问责处理。在领导干部中开展“俯身抬头”行动,让各级干部深入基层办实事,胸怀全局谋长远,远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切实转变作风,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开展领导包区联点、政府部门包街入户等活动,确定8个市级领导联系点和101个部门包保街道,深入开展“物业管理年”、“转作风、树新风,市区联动创建文明城市”和“靓楼道净庭院助邻里”美丽行动等特色载体活动,动员党员干部和政府部门走进基层为民服务。开展共产党员先锋岗创建、首善机关创建、“创优质服务窗口、让群众满意放心”等活动,组织群众对银行、电信、水电气热等22家“窗口”单位进行民主评议,让群众切实体验到方便快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企业、社区、学校、军营、村镇,面对面访民情、问民需,形成了干群同心同德、上下同频共振、各界广泛参与的创建格局。

据悉,“全国文明城市”是国家授予一个城市的最高综合性荣誉,是一个城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综合体现,是一个城市重要的无形资产、战略资源和含金量最高的城市品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既突出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又突出了以人文本的思想,既体现了城市竞争力的本质内涵,又体现了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的共同愿望,对于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文明征途永无止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系统、长期的惠民工程,它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是一个荣誉,而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哈尔滨市将继续把创城工作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工程来抓,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抓起,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文明素质,力争早日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目标。

作者系中共哈尔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猜你喜欢
文明城市文明建设
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文明城市创建有哪些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