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涛
摘 要: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我国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对新媒体艺术影像的叙述特性与未来进行分析,以进一步促进新媒体艺术影像的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影像;叙述特性;未来
一、新媒体艺术影像叙述特性
从形式上看,新媒体艺术所体现出的是一个历史时间的概念,新媒体艺术影像在每一个阶段都表现出不同的新媒体艺术形式。本文主要以新媒体的计算机、影像、数字技术、网络等新科技成果作为新媒体艺术定义的创作性手段。新媒体艺术影像要向着现代化的技术方向推進,当然,这并不能仅将一种技术简单地认为是美学,像数字影像这类的媒体可谓是先行媒体技术,而先行技术并不起到决定作用,而是给出可能性的必要条件。新媒体艺术是以动荡的内容向社会现实主义开放,虽然是在现代主义生死存亡的时期崛起的,但是,新媒体艺术却没有现代主义的形式色彩,修正了现代化社会主义的教条,将喜剧性、叙事性以及隐喻性等古典的技巧充分发挥出来。新媒体艺术是以媒介间性、数据库化生存、赛博空间性等特征构建了一个客观世界的延伸空间。
二、新媒体影像叙述艺术的现状
1.平移、复制的成分较多。新媒体艺术影像多以网站平台为主,而在当今大多数的视频网站的节目分类中,主要包括电影、电视剧、综艺、文艺、视频等,其中只有视频这一档节目具有数据原创的性质,而其他的作品大多都是平移或复制过来的。新媒体影像艺术过于传统,尤其是在影视作品上的表现更为明显,许多视频运营商都将传统的编排方式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过多视频网站的雷同性也极为严重,缺乏新媒体艺术影像的表现。
2.戏仿性过于严重。所谓戏仿就是指源于文学理论的叙述,也称为滑稽模仿。在当今新媒体艺术影像叙述的发展中,有很多制作的艺术类视频都是通过模仿其他的作品以及题材的方式而形成,尤其是在媒体影片的表现风格上更是相仿。然而,在模仿的过程中,却有很多媒体艺术描写的内容与主题极不相称,特别是将娱乐、游戏等结合到一起的模拟节目中,由于体现出的观点过于陈旧,这类媒体影像被当下人们作为一种讽刺性影视,对新媒体艺术影像叙述特性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3.视频表现形式枯燥。在当今媒体艺术影像叙述创作的过程中,视频创作中无用的东西过多,而且,一个影片较长,里面重复的片段以及语句也有很多,仅是稍微转变下形式而已,使得媒体视频枯燥无味,无法真正提高点击率。尤其是媒体视频语言的限制,很多都局限在传统电视、电影的语言上,缺乏语言的创新性。
三、新媒体艺术影像叙述的未来
1.平移、复制的改进。很多视频运营商在媒体内容的编排方面,是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视频运营商针对智能手机制订了专门的栏目,如通过对传统内容的重新转码、编排等方式,将视频制作成大概30秒左右的短片,留住媒体中的一些兴奋点,将大部分元素都剪掉以供手机播放;专门为手机制订节目形态为1分钟左右的简短新闻播放口,更方便人们利用手机关注新闻。另外,还有一些视频商将传统的电视剧题材制作成几分钟的短片,再加上情节、背景画外音的介绍,能让人们通过短时间的观看就能了解故事的大概等。
2.媒体艺术创新观念的形成。新媒体艺术影像叙述是一种艺术创作的形式,从艺术创作思维观念上看,还是要借鉴一些传统的媒体。但借鉴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这样才能创作出独特观念的媒体艺术影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的科技产品也有着更大的突破,而新媒体艺术影像的创作不能单靠先进的科技产品,还要将媒体视频节目靠向民间艺术,这样才能将主体的创作愿望激发出来。另外,在新媒体艺术影像叙述创作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到媒体视频对人们的世界观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抓住这个突破口进行创作,将新媒体艺术影像的手法利用真实的图景表现出来,慢慢地建构和演化出一种新媒体艺术的形式。
3.微视频短片的制作。随着新媒体艺术叙述的不断发展,新媒体艺术影像叙述逐渐走向视频微影像、微短片、微电影的制作道路上,脱离传统媒体视频的束缚,使很多创作的媒体视频短片靠向人们的生活实例,如中国版的《嘻哈四重奏》《苏菲日记》以及近期刚刚更新完的《屌丝男士》等,其点击率已经突破百万次。这些短剧作品具有以下特点:主题和风格的创新,融入了当今年轻人比较喜爱的时尚元素;针对这类短剧在网络上开展互动,以新的互动形式提高人们的参与性;时间短,每个短视频大概只有几分钟,长的也仅有十几分钟,在短短的时间内却能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通过讲述、恶搞等方式来对短视频的点缀更能突出故事的真实性、趣味性等。这都是新媒体影像叙述发展的主要表现。
新媒体艺术影像具有很好的未来,但是,这需要人们在不断的探索中及时发现新媒体艺术影像发展中存在着的问题,并且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进而促进新媒体艺术影像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段雪.浅谈新媒体与新媒体艺术[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8)
[2]黄石.历史的当下——浅谈新媒体艺术的现状与演化[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9).
[3]蒋晓华.现代信息技术内涵及其发展的新趋势[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