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眠的“泊舟之夜”

2014-05-30 14:06李林圃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

摘要:《春江花月夜》落脚点应该在“夜”上,“春”、“江”、“花”、“月”都可以看作是对这一个特定夜晚的描摹,这是一个春潮满江、春花烂漫、春月明净的夜晚,是一个漂泊江湖的游子泊舟江畔时本该睡去却又无眠的夜晚,“无眠”应该成为这个夜晚的主题,也应该成为这首惊艳绝伦诗作的根性旋律。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泊舟江岸揽月无眠

久付湮没的明珠一旦被时间的巨手拂去重重尘沙必将爆发出令人闭目的熠熠光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就是这样的一颗明珠,历经坎坷的沉沦命运之后,被郭茂倩像收养弃儿一样录入了《乐府诗集》,此后依旧被冷落了好几百年,若和氏之玉,识宝维难!然而风云际会天假机缘,一旦慧眼识珠,其真正的价值被发现,深藏的魅力被挖掘,应有的地位被确立,就能被誉为“以孤篇压全唐”,就会被确认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就在中国诗歌史上站立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到现在《春江花月夜》已经成为唐诗中最具盛名的诗篇之一,各种诗词选本她的身影必不可少,许多阅读者和研究者更是毫不吝啬自己的笔墨,对她进行品评生发的文章累见层出,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充分宣泄着各自的欣赏、钦慕和沉醉之情。在被理解和别误读的辩难中,也许我们也可以有这样的解析:《春江花月夜》落脚地就在“夜”上,“春”、“江”、“花”、“月”都可以看作是对这一个特定夜晚的描摹,这是一个春潮满江、春花烂漫、春月明净的夜晚,是一个漂泊江湖的游子泊舟江畔时本该睡去却又无眠的夜晚,“无眠”应该成为这个夜晚的主题,也应该成为这首惊艳绝伦诗作的根性旋律。

“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这是钟嵘在他的《诗品》中对鲍照的评判,我们倘若借来说明张若虚在初唐开国时的处境也是极为妥帖的。张若虚像卞和怀抱中的顽石,他所生活的时代,有太多光彩夺目的美玉,没有人特别地留意他,更不用说注视乃至凝视他,并发掘出一个唐代文坛的富矿来,他最多可以算一颗倏尔划破那个时代夜空的流星,而光芒还被群星所遮蔽。《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均无他传,我们只能从《旧唐书·贺知章传》中觅得他的身影,知道他是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曾与贺知章、包融、张旭等以“文词俊秀驰名于长安”,被称为“吴中四士”,其他身世行迹则均不可考。而他的著作不但不曾编集成书,就是现在流传下来的,就只有见于《全唐诗》卷一百十七的两首诗,一篇极出色的《春江花月夜》(它同时作为乐府被收入卷二十一的相和歌辞中)和另一篇极平常的《代答闺梦还》。然而只要一首极为出色就足以证明他的“才秀”,那么我们大概可以知道张若虚之所以难被人识、不见于史的原因了——人微。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春,一个生发而蓬勃、多情而充满希望的多梦季节里,这个自谓怀着荆山之玉的少年乘舟远行去追逐自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梦想,这也是这个时代急剧跳动的脉搏!春雨初霁,春江涨水,潮与海平,波光潋滟,月共潮生,在这样一个辽远宏阔气象磅礴的境界中,春夜拉开了暮色,露出了娇媚的容颜,在这个牛羊下括倦鸟归巢人该回家的时刻,诗人却将扁舟停靠在一个叫作青枫浦的异乡!随波千万里的不仅仅是初生的月光,还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游子之思。“何处春江无月明”,既写尽了一个人生初展的少年的胸襟与自信,体现了剧烈跳动的是一颗“功名尽在长安道”的追梦之心,同时也可以看到明月照江、江送月光、水月相融、波光潋滟、相知相惜相偕中,明月和江水共同构建了一个纯净幽远娴雅静谧的世界,置身于此种氛围中,泊舟异乡的少年怎能不心潮起伏悄然动容呢?“少年心事当■云”,想象此去自己意气风发充满对前路的憧憬,奈何“不知江月待何人”!才虽秀人却微的尴尬、“长安不见使人愁”的困顿,春去月落,未来会怎样,在初次的人生展望中诗人实在没有多少把握。

前路无着,伯乐可期否?泊舟江湖的少年心头袭上了挥之不去的孤独与寂寞,江畔揽月如何能眠,只有“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深微的笔触中是婉转江流的多请与缠绵,芳草萋萋春花烂漫的原野展现出令人依恋的姿容,“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叩问也就依此而出。无解的叩问之后,自然而然内心升腾起薄薄的凉意,遍洒花林的月光如“霰”般弥漫,不知不觉中,夜空里飞动的已然不是皎洁的月光了,似乎更像轻寒凝结而成的春霜,这月光结成的春霜遮蔽了汀洲之上的白沙,极尽目力也难以分辨,人生初展的少年“轻烟般的惆怅和哀愁”{1},便如这春霜一样渐次生成,在这个无眠的夜里诗人拥有了一种入心透骨的特别体验。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站在舟头,用那双略带轻愁的眼睛凝视着月华如霜的夜色中的江流与天空,春江共长天一色,没有丝毫微尘,高悬于辽远宏阔夜空中的皎皎明月在天宇的比衬下显得格外孤单,月尚如此,夫复言人!纯净空灵的意境中顿然生出难以名言的伤感来,于是就有了对源头的追溯与探寻,越渡时空,明月从远古走来,谁是最初看到它的那个江畔离人?江月多情,又是什么时候将缱绻的月光洒落在那个“乘舟为客者”的身上?问得玄远而幽眇,卑微而气短,却又是有限的生命个体对自身存在状态的质疑和反叛,明月永恒,自然永恒,生命在这美好而宏阔的世界中竟然如此短暂,于是这问也就定格成永恒。面对这个无法破解的永恒,“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孤独感与无力感叠加在一起,这是一个难眠的夜晚!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无穷无尽绵延不息的是人类的族群生命,个体是那样的卑微,被一代一代地更新着,江月以极其相似的姿态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地朗照着,泊舟江岸的诗人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下,又能做些什么呢,寂然中凝视,思接千载,小心翼翼地问一声:亘古而存的江月啊,你千百年来如此执着地痴痴等待,等谁呢,能是我么?江月无应,只好无可奈何地自答一句:是的,那定然不会是我,我也不知道你在等谁,或许也不需要知道,因为我分明看到了谁常伴在你的身边。长江远逝,流水不息,不是也如明月般相携着从远古走来么。“只”和“但”分明是对没有改变的慨叹,是等者非我的落寞,更有对江月、流水亘古常在的些许艳羡,在这些纷至沓来的复杂情感的共同作用下,心如何能静,人如何能寐?

思接千载的命题太过宏大,还是放一放吧,充满烟火味的草根情感才是最质朴、最真诚的和最当下的,想想漂泊的游子,想象倚楼的思妇,原来短暂的个体生命里也有可以越渡时空永恒珍藏的美好东西——相思!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又睹孤云之飞而想今夕,有乘舟为客者,有登楼而伤别者”。{2}高悬中天的明月,去无所拘的孤云,最易触动青枫浦上“乘舟为客者”难以承担的无尽离情。“谁家”、“何处”无疑而问,是扁舟夜泊者流寓江湖的自嘲,无可奈何中有一丝丝喜悦,因为有所牵挂,楼畔悬月惹相思,今夜无眠的不只是自己,还有“登楼而伤别”的那个她!诗人从对方落笔,借助想象来填充因思念而空落的胸膛,让人怜爱的月光在闺楼上徘徊不去,让人怜惜的思妇亦“揽衣推枕起徘徊”;对于她,这也是一个无眠之夜。“应”是执拗的推测,也是执着的肯定,相信那多情的明月不会辜负我,会毫不吝惜地将光华洒落在离人的梳妆台梳妆镜上,“自君之去矣,明镜暗不治”,可以想象自良人远行之后,这台这镜或许已经落满尘埃,被幽怨填满的思妇如何能够睡去,恍惚中有了痴人痴举,想要卷起珠帘,卷起月光,意欲拂扫寒砧,扫走月华,恼人的明月此时偏偏不解其意,很不识趣,卷也卷不起,扫也扫不走,固执地留下来有意地撩人愁绪,引逗着思妇无法亦不能入眠,只能在这浓得化也化不开的相思中辗转,这是怎样的一种煎熬!青枫浦上我难眠,明月楼中你无寐,“共看明月应垂泪”,想要将思念的情怀托那善飞的鸿雁带到满月的西楼,想要将孤独的愁怨托善游的鱼龙带到浦口的泊舟,奈何虽然是“隔千里兮共明月”,但毕竟“我居北海君南海,鱼雁传书谢不能”,山长水阔,鱼龙潜跃,水成空文,此地的月光无法随鸿雁到达彼地,追逐流动的月光去陪伴孤独的你也只能成为一种美好的幻想,“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我们今夜的宿命。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时间永是悄无声息地流逝着,整个无眠的晚上已经成为昨夜,似幻还真的梦境里花落幽潭,“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春去欲尽的时候才有了顿悟和觉醒,有了期盼和怨恨,只愿长聚不分离,“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天将向曙,落月西斜,并将再次深藏于沉沉的海雾之中,春江明月由生而沉,完成了自己的一个轮回,彻夜未眠的游子什么时候才能不再做春闺梦里人,过半的是春天,流逝的是时间和归家的期望!“今日少年明日老”,回去吧,家里有绵长的思念、温热的关怀和相聚的欢娱,“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可是从碣石到潇湘千里之遥,路途迢迢,卑微的个体如何能跨越这无尽的空间呢?无眠的夜,无眠的人,可有乘月归家者,即便是如我一样在“孤舟一夜宿流水”的处境中悲叹着自己的“才秀人微”的尴尬,焦灼着生命短暂的卑微,咀嚼着同心而离居的相思,可回是回不去了,唯有随着落月把满怀的感时伤世和离愁别绪摇荡在郁郁江树之上,摇落在淘淘江水之中,更行更远,迢迢不断……

《春江花月夜》应该是诗人在人生初展的羁旅行役路途中泊舟江岸揽月无眠時生命的瞬间体验,月的■锦布绣和夜的幽眇深远共同将这种体验推向了更为深远的境界,是对当下境遇的深入关注,对宇宙人生的悠远怀想,对质朴情爱的真诚礼赞,无眠之夜有无尽情怀,又有谁愿意睡去能够睡去呢!■

{1}李泽厚:《美学三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130页。

{2}唐汝询编选,王振汉点校:《唐诗解》,河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24页。

参考文献:

[1]程千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误解[J].文学评论,1982(4).

[2]吴小如.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J].北京大学学报,1985(5).

[3]闻一多.唐诗杂论宫体诗的自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作 者:李林圃,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江苏省苏州市吴江中学高级教师。

编 辑:张晴 Email:zqmz0601@163.com

猜你喜欢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艺术馆获评江苏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
春江花月夜 唯美扬州行 中华好诗词大会征稿启事
春江花月夜 唯美扬州行 中华好诗词大会征稿启事
春江花月夜 唯美扬州行 中华好诗词大会征稿启事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传世作品最少的诗人
春江花月夜
把音乐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有感于《春江花月夜》的教学设计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