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美君
【摘要】“心困生”是教育对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我们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针对“心困生”的心理障碍提出教育对策,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本文就“心困生”的心理表现、“心困生”的心理成因,以及对心困生的转化策略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心困生;表现;成因;对策
“心困生” 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们虽然位数不多,但是几乎每个班级里都有,他们是学生当中的弱势,相对于经济特困生、学习特困生来说,这部分“心灵上的特困生”更需要得到关爱和抚慰,信任和理解。挽救一名“心困生”与培养一名优秀学生,对国际、社会、家庭和个人来说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
一、心困生的心理表现
所谓 “心困生”,是指学生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困难,日常行为上表现有认知混乱、情绪异常、性格怪异和品德偏差等问题。具体表现有:性格孤僻,整日沉默寡言;情绪多变,自控能力差,有自卑和自暴自弃心理;意志薄弱,胆小怕事,缺乏信心,依赖性强;遇到提问、考试、竞赛易焦虑、紧张;对学习厌倦,缺乏兴趣;缺乏合作意识,不愿与别人交往,交往能力极差;频频破坏纪律,对教师的批评置若罔闻,甚至“破罐子破摔”;爱说谎话,欺骗老师和同学;在家里任性,相干啥就干啥,动不动就耍“小皇帝”、“小公主”脾气。
这些学生通常被称为心理困难生,简称“心困生”。对于“心困生”,我们倘若放弃教育或教育不当,势必使他们更加落后,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影响公民素质的提高。挽救一名“心困生”与培养一名优秀学生,对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来说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
二、“心困生”的心理成因
1.家庭原因。家庭是儿童生活的第一环境,父母的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由于父母的素质不高,行为粗俗等给学生带来许多苦恼、困惑的情况普遍存在着。如父母与邻里的争斗,与老辈不和睦等。此外,有些家长对孩子严没“度”,爱没“方”,对孩子期望值过高,限制孩子在学习生活中的自由,对孩子在学习中的失败,不注意方式地指责、羞辱孩子,给孩子加大了心理压力。相反,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宠爱,大多数独生子女在家里被视为“掌上明珠”,一家人围着“宝贝疙瘩”转,事事顺从孩子,養成了孩子自私、任性、专横等毛病。再者,父母离异,受伤最严重的就是孩子,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父母感情的不和,方法处理不当,常常在孩子的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痕,甚至终生都受到影响。
2.社会原因。现在的社会风气不尽人意,歪风邪气尚有一定市场。影视、网络的普及,给部分儿童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网络不良信息冲击学生的意志力,虚拟游戏、不良漫画书则直接对学生的思维方式造成影响,家庭无法过滤这些不良信息,面对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我们的教育显得有点苍白无力。
3.学校原因。有的学校“应试教育”主宰、统揽一切,由于课业负担偏重,加上一些教育方法失当,学生又缺乏心理健康指导,势必对小学生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网”。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影响很大。因为,一是小学生个性很不稳定,是个性的形成时期,很容易被外界影响;二是小学生正处于良好个性形成最佳时期。学校因素还涉及同学影响,小学生自身发展中,同龄人是非常重要的力量来源。健康的群体存在着极大的积极影响力,在健康的群体里生活可以获得更好的成长所需的养分。
4.个体原因。孩子们处于生长期,性格内向的孩子遇到矛盾与冲突没有适时进行引导,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心理异常疾病。
三、“心困生”的教育和转化策略
1.师爱护航,指明方向。脆弱的心灵需要抚慰,受伤的孩子需要关爱,迷路的学生需要用师爱为他们指点迷津。我们不妨“偏爱”这些孩子,有一颗伯乐的心,情感大幅度变化,日常行为无常、心理逆反是这些孩子的一大特点,老师最应该成为他们情感压力的减压阀,怪戾行为的缓冲器。耐心聆听学生的真情倾诉,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自控自强,让他们时时处处感觉到:艰难的日子里,老师在与我同行……在班级活动中不仅优秀学生独领风骚,更要为“心灵特困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以帮助他们找回自信,且要做得丝丝入扣,不留痕迹。因为他们心灵的深处始终会埋藏着一颗自强的种子,厌恶别人给予特殊的“照顾”。
2.习惯养成——促进成功。“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当前小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是从生活习惯的养成入手。当代企业家张瑞敏先生曾经说过:“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从生活习惯的养成入手,就是要引导学生做好生活中每一件细小的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扫地扫干净,衣服穿整齐;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按时起床,准时睡觉等等。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小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二是从学习习惯的养成入手。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要引导学生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养成遇到生字勤查字典的习惯,养成作业字迹工整、书面整洁的习惯……我们引导学生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就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在学习上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获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3.家校合力,双管齐下。注重家庭环境的重塑与学校的关爱、教育同等重要,不可偏废。通过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报告、交流活动等引导家长澄清思想、矫正认识,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帮助学校共同做好“心灵特困生”工作。有的学校通过印制“学生,家长悄悄话交流卡”通过“爸爸妈妈(孩子),我想对你说”的形式,实现双方对等的诚挚的交流,就是一个成功的做法。
我想家庭、学校、社会都只要我们对“心困生”用无私的爱去呵护、去宽容、去理解,就一定能够引领那些受伤的孩子走出心灵的阴霾,让他们心灵的荒漠重现绿洲!
【参考文献】
[1]冯建军.失当的教育行为与适当的教育行为[J].思想.理论.教育,2004.(6)
[2]张玉霞.如何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