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萍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总结急救护理与防治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方法:对我院36例产妇产后出血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胎盘因素、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35例产妇治愈出院、1例产妇转上级医院救治好转出院。结论:只有加强预防,及早识别,與积极采取正确有效的诊疗护理措施相结合,方能有效控制、减少产后出血发病率及孕产妇的病死率。
【关键词】产后出血;急救;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169-02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1],80%以上发生在产后2 h之内,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1],产后出血往往发病突然而且来势凶猛,如抢救不及时,可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是目前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及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做好产后出血的急救、预防与护理工作,以降低产后出血发病率及孕产妇的病死率。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发生36例产后出血产妇,旨在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总结急救护理与防治措施,进行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发生产后出血产妇36例,年龄19岁~43岁,平均29岁; 36例均本院分娩,剖宫产8例,产钳助产4例,顺产14例,出血量500 mL~800 mL 15例,801 mL~1 600 mL 13例,>1 600 mL 8例;出血的原因:子宫收缩乏力27例,胎盘因素5例,软产道损伤3例,凝血功能障碍1例,转上级医院抢救1例好转后出院,35例在本院抢救均治愈出院。
2.急救护理
2.1组织抢救
一旦产妇出现产后大出血,护理人员应立即到位,明确分工,听从指挥,紧密配合抢救小组其他成员,迅速协助医生及时、有效地止血,切忌惊慌失措,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2.2常规护理
帮助产妇保持正确的体位,休克时采取中凹卧位(即抬高头胸20°,抬高下肢30°),有利于呼吸,有利于静脉回流,增加回心血量;昏迷者将头偏于一侧;同时注意保暖;上保留尿管观察尿量;监护仪持续监测产妇的心电图、血压、脉搏、呼吸;准确统计出血量并做好记录,识别发生休克的症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报告医生并做到执行医嘱及时准确。
2.3 迅速补充血容量
迅速及时有效补充血容量,是防止失血性休克之关键。一旦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立即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使用12号~16号静脉留置针为宜,以保证通道畅通,正确掌握输液速度,避免输液不足加重休克或输液过快发生肺水肿。本组36例出血产妇,30例及时建立了有效的静脉通道并正确补充血容量,26例没有发生休克,4例因出血凶猛发生休克;3例未能及时建立了有效的静脉通道,3例血容量补给不足,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失血性休克。
2.4 保持呼吸通畅,有效及时吸氧
失血使全身脏器血液灌流量减少,组织缺血缺氧。采用双鼻导管或面罩吸氧[3],流量为4 L/min~6 L/min,密切观察面色、口唇周围、指甲是否转红润,呼吸是否通畅,机体缺氧是否得到改善,休克症状是否缓解。本组36例出血产妇,均及时给予双鼻导管4 L/min~6 L/min流量吸氧,其中1例转为面罩吸氧,所有病例均无需气管插管。
2.5查找出血原因,迅速止血
产后出血多表现来势凶猛,护士应积极抢救,密切配合医生查找出血原因,争分抢秒、迅速止血。及时尽快明确出血部位及原因,若为子宫收缩乏力,加强宫缩是最有效的止血方法:按摩子宫、宫缩剂的应用、宫腔纱条填塞、结扎子宫动脉或骼内动脉,必要时行子宫次全切除术;若为软产道损伤造成的出血,要及时准确缝合;若为胎盘因素,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迅速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出血;若为凝血功能障碍,针对原发病积极采取正确治疗措施。本组36例出血产妇,子宫收缩乏力27例,25例经宫缩剂的应用及按摩子宫后,出血减少,病情稳定,2例经促宫缩治疗效果不佳,预宫腔纱条填塞后出血控制;胎盘因素5例中,胎盘粘连4例,经人工剥离术后,出血得到控制,胎盘早剥1例,发现后及时予剖宫产且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加强宫缩处理,出血控制;软产道损伤3例,经及时修补缝合而止血。凝血功能障碍1例,经输血小板、红细胞、血浆凝血功能得以改善后转上级医院救治好转出院。其余35例产妇均本院治愈出院。
3.护理体会
通过对36例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本人得出体会:只有加强预防,及早识别,与积极采取正确有效的诊疗护理措施相结合,方能有效控制、减少产后出血发病率及孕产妇的病死率。
(1)产后出血往往发生较快且来势凶猛,直接危及孕产妇的生命安危,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因此建立完善的抢救组织是关键环节之一,当发生产后出血病人时能迅速组织抢救人员到位,并能很好地协助以提供各方面的关系(技术力量、人力、车辆、血源、设备等),为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2)重视孕前、孕期保健工作对于凝血功能障碍、重症肝炎等不宜妊娠的妇女,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建议采取避孕措施避免怀孕。定期接受产前检查,对可能导致产后出血高危妊娠者,积极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及妊娠合并症。
(3)加强分娩期监护第一产程:做好心理指导,消除孕产妇的思想顾虑和紧张情绪;指导好产妇饮食、活动、休息,积极鼓励宫缩间歇时少量多餐进食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指导及时排便、排尿,避免体力过度消耗,防止产程延长,做好术前及预防大出血的准备。第二产程:常规产前建立静脉通道,以便胎儿娩出后立即静滴催产素,同时掌握催产素的使用指征、用量及滴速,防止宫缩过强造成急产、软产道损伤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适时适度行会阴侧切术;胎头、胎肩娩出要慢;胎盘娩出后立即肌肉注射或静脉输注缩宫素及舌下含服米素(除有禁忌证),以加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第三产程:识别胎盘剥离征象,避免过早牵拉脐带或粗暴揉挤子宫,正确娩出胎盘,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胎儿娩出后要仔细检查软产道,及时缝合裂伤,如有阴道壁、会阴血肿应及时切开缝合,注意结扎出血点,必要时阴道内填塞纱布。
(4)加强产后观察产后2小时是产后出血发生的高峰[4],故产妇分娩后应常规留产房观察2小时,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面色及全身情况,密切观察产妇的子宫收缩、阴道流血及会阴伤口情况,特别要警惕识别产后大出血发生休克早期的症状,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以免影响子宫收缩致产后出血;早期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减少阴道出血量;对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产妇,要保持静脉通道,充分做好输血及急救的准备。如果2 h阴道出血超过200 mL应积极查找原因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5)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其抢救重要的一环重在及时发现与果断处理[2] [3]。因此,产科护士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与熟练的技术操作,熟练掌握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掌握产后出血的救治急救技术, 熟悉各种急救设备、仪器的使用,方能及时诊断和正确救治。其次必须要有高度责任心,认真细致地观察病情,及时发现产后出血。再次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镇静,争分抢秒、有条不紊地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参考文献:
[1]辛会英,刘春侠.妇科产后出血60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15):636637.
[2]韩枫.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0,8(7A):1731.
[3]梁小群.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 当代医学, 2011,17(22):70-71.
[4]蓝凤飞. 60例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预防[J]. 中国卫生产业. 2012,8(30):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