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图式理论对多义动词“通る”的释义作用

2014-05-30 18:24:35张一宾
青年文学家 2014年8期
关键词:语义分析意象图式

摘 要:利用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分析多义动词“通る”的语义扩张,论述“通る”由意象图式转变引起的语义扩张,形成新语义的过程。解释其原型义在空间域中意象图式因说话人关注焦点的变化以及空间域,认知域的延伸使“通る”的语义得到扩张。

关键词:多义动词;语义分析;意象图式

作者简介:张一宾,天津外国语大学,女,2012级研究生,日语语言学方向。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8--02

1.引言

一词多义现象是语言学中较为常见的现象。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认知语言学给语言学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视点。本文试图通过认知的角度从意象图式的视角分析多义动词“通る”的语义扩张模式。

2.意象图式理论

意象图式(image schemas)的概念是Johnson(1987)和Lakoff(1987)在Talmy(1983)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引入到认知语言学的,成为该学科的经验主义理论支柱之一。Johnson(1987)在其著作序言中对意象图式进行了界定:“意象图式是人们在与周围环境互动中产生的动态的,反复出现的组织模式,因此能经常在人们的基本感觉运动经验中表现出来。”

意象图式通过抽象化等机制形成更多抽象的概念,建立更多的理想认知模型。从单一的基本概念到多个复杂概念,逐步形成了复杂的概念结构,成为孕育词汇多义的温床。

3.移动动词“通る”的意象图式

鷲見幸美指出,“通る”作为移动自动词,前与表示通过点的“を”格共现。规定移动的必须要素有“起点”,“通过点”“到达点”。换言之,“通る”构成起点—路径—终点的路径图式。按照松本(2003)的定义来考察,“通る”的所有义项中语义最为固定,而且认知程度高,在日常交流中最易被想起的语义是“通过”。森田(1992) 也指出“通る”属于移动动词,基本义为“通路の中をそれに沿って向こう側へと移動し、抜けることである”。由此得出原型义,即“通过”的意象图式(图1)。

界标

运动轨迹

射体(起点)射体(终点)图1:原型义的意象图式(射体=Trajector, 界标=Landmark)

本文以此图为基础,根据《新世纪日汉双解大辞典》和《基础日本语辞典》对“通る”的释义,利用意象图式分析各语义间的关系。

义项1:通行,通过

(1) 裏道を通ったほうが早い。1

(2) 土管を通って流れ出る汚水

(3) 避雷針から入った強い電流は、太い電線を通って地中へと放電されます。

(1)~(3)中,射体(移动主体)通过界标(移动领域)形成运动路径。无论是人,污水还是电流都是按照路径有方向地移动。除了界标如小路,下水管,电流等,还有具有障碍物性质的的移动领域。例如:

(4) 改札口を通らなければ外へは出られません。

(5) 雨が傘の破れ目を通して落ちてくる。

此义项包含起点,路径,终点的空间移动,其意象图式是典型的路径图式。而且来源于

日常生活经验的认知,是人们认知程度最高的义项,可以说这是该词的基本义。

义项2:通过,到达内部

(6) 客が奥へ通る

(7) 食べ物をが喉を通らない。

(6)中,客人到达屋里。并未刻意说明客人经过玄关到达屋里。(7)中,食物咽不下去,也是如此,并未强调食物经过口腔未到达喉咙。此语义强调射体到达或未到达终点,突显了射体与终点的关系。反映说话人的关注焦点在移动的终点上。当关注焦点聚焦在移动的终点时,就会产生义项2,其意象图式如下图。(如图2)所示

界标

运动轨迹

射体(起点)射体(终点)图2:“通过,到达内部”义的意象图式(射体=Trajector, 界标=Landmark)

义项3:通报,意思,意向等传达到。

(8) 注文が通る

(9) 運動方針が末端の組合員に通っていない。(小泉他1989)

(8)(9)中的移动主体是菜单,运动方针等信息情报类,具有扩散性特征。“通る”根据语境由基本义的起点—路径——终点的线性图式转换成向四周扩散型的图式。当人们把空间范畴内的具体经验应用于社会生活等领域时,就会产生新的抽象语义,实现语义的扩张。根据意象图式的相似性,义项3是基本义即义项1空间域延伸的结果。

图3

图3:“通报”义的意象图式(射体(起点)运动轨迹射体(终点))

义项4:通过,被认可

(10)議案が通る

(11)明日の二次試験に通れば、彼の合格は内定します。(林史典他編『現代国語用例辞典』)

人们生活在社会中,总会持有某种价值基准如(10)(11)中议案,考试等,作为一种障碍物的概念存在,把抽象的概念当做有形的事物,如果符合这个基准,就视为通过,反之则不能通过。正是人们将在空间范畴内的语义,即原型义扩展到抽象域中才使语义得到扩张。此语义尽管射体与原型义不同,但他们的移动过程的意象图式却有着共同点,即由起点经运动轨迹到终点。(如图1)

义项5:通直,端庄整齐

(12)鼻筋が通っている。

义项6:通达,能够理解

(13)君の言っていることは筋が通っていないから、僕は反対だね。(『現代国語用例辞典』)

(12)(13)中,鼻梁,道理本是静态的,但是人们用动态的方式来表征静态的场景。鼻梁并未发生运动,但是我们对它的概念方式使得它具有动态特征。對于静态场景的动态表征和识解就是Talmy(2000)提出的“虚拟运动”(fictive motion)。此语义与原型义有着类似的意象图式,如图1。

义项7:传遍四方

(14)名が通っている。

(14)中,名声等传遍四方,与义项3相似,具有扩散性。是义项3的意义特殊化,即仅限于

名声等向四周扩散,与移动主体的特征相互照应。因此义项6是通过意义的特殊化实现语义的延伸,其意象图式与义项3类似。(如图3)

4.总结

以上分析了“通る”由基本义扩张的各个语义的轨迹,发现语义的扩张主要基于三种转换。其一,说话人关注焦点的转换。关注焦点是进行意象图式转换的基础。李福印(2008)给意象图式的转换定义为“人们在利用意象图式进行概念化的过程中注意焦点的变化”。当关注焦点放在“通る”的移动过程终点部分时,成为“通过,到达内部”义。

其二,空间域的延伸。意象图式具有动态性特征,根据人的认知,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在空间范畴内,意象图式常常发生转换,成为变体,由此产生新的语义。这就是语义在空间域的延伸。“通る”基本义的意象图式是由起点经由路径到达终点的线性轨迹,根据语境的不同,意象图式转换为向四周扩散型图式。如义项3“通报,意思等传达到”,义项3特殊化后延伸为义项7“传遍四方”。其三,认知域的延伸。人的认知域分为空间域,抽象域等。空间域是认识世界最基本的认知域,在空间域中形成的经验投射到抽象域中,形成抽象概念,使语义得以进一步延伸。“通る”基本义的意象图式在空间域投射到抽象域分别为义项4,义项5,义项6。图示如下。

图4:“通る”各义项关系图

注释:

[1]文中未标注出处的例句均出于参考文献中的词典。

参考文献:

[1]鷲見幸美「日本語使役移動動詞「とおす」の多義構造」cinii

[2]小泉 保(1989)『日本語基本動詞』大修館書店

[3]松本 曜(2003)『認知意味論』 大修館書店

[4]森田良行(1992)『基礎日本語辞典』 角川書店

[5]林史典他 『現代国語用例辞典』 教育社

[6]新世纪日汉双解大辞典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7]李福印(2008)《认知语言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8]陶丽(2011)<英语介词through多义的认知语义研究>苏州大学

[9]袁野(2007)<意象图式研究中的問题及最新成就综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48期

猜你喜欢
语义分析意象图式
基于交叉配血的多账户识别模型研究
软件导刊(2017年1期)2017-03-06 20:48:39
基于LDA模型的95598热点业务工单挖掘分析
新兴“被+X”结构探析
论空间隐喻的认知思维
中国市场(2016年32期)2016-12-06 13:02:30
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来看多义动词“あげる”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3:48:03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词块教学
考试周刊(2016年59期)2016-08-23 18:26:40
汉语足部运动词的空间隐喻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52期)2016-07-09 19:12:11
认知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一词多义现象实证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5期)2016-02-22 12:56:42
语义分析算法在互联网信息检索中的应用
软件导刊(2015年9期)2015-10-09 06:30:17
移动动词的语义连锁分析
科教导刊(2015年14期)2015-06-09 02:5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