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花瓷中体现的元代审美风尚特征

2014-05-30 18:28刘亮
青年文学家 2014年8期
关键词:元代青花瓷

摘 要:青花瓷作为我国“国瓷”,创烧于唐代,成熟于元代,盛行于清代,可以说元代是青花瓷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时代。在元代,青花瓷也以其独特的载体身份传达出元代审美风尚的民族性、质朴性和开放性等特征。

关键词:青花瓷; 元代; 审美风尚特征

作者簡介:刘亮(1979-),男,吉林公主岭人,吉林省公主岭市文物管理所,文博管理系列助理馆员,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文物管理。

[中图分类号]:J5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8-0-01

中华瓷文化源远流长,而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是华夏瓷苑中的一朵奇葩,被誉为“国瓷”。青花瓷创烧于唐代,成熟于元代,盛行于清代,而元代可以说是青花瓷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时代,成熟的青花瓷就出现在元代中期的景德镇窑。中国陶瓷艺术,在总体上追求有民族精神的美学意蕴,在不同的时代则有不同的内容和美学蕴含。青花瓷代表着东方独特的品格和神韵,在元代,青花瓷又以其独特之处折射出元代审美风尚的民族性、质朴性和开放性等特征。

一、“崇蓝尚白”、造型雄浑与审美风尚的民族性特征

《国宝档案》这样形容青花瓷:“青色青翠艳丽,白色白如凝脂”。青花瓷外观最直观特点就是白底蓝花,“瓷质细洁而色白,釉下彩的蓝色彩炫,幽菁可爱,图案装饰,雅俗共赏”。元青花“崇蓝尚白”的审美选择,一方面符合汉民族的文化意识沉淀,另一方面也迎合了蒙古族的什么偏爱。

从历史上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青花瓷在中华陶瓷史上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人的文化意识沉淀。元代是蒙古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在挥旗南下前,蒙古族人民长期生活在广阔的大漠草原之上,与蓝天白云为伴,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还有短暂的夏天和青草,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蒙古族人的视觉不离蓝天白云,造就了元人“崇蓝尚白”的审美意识,甚至到了根深蒂固的程度,因为元人还把蓝白两色的祖先传说写进了官修的史籍里。《蒙古秘史·总译》卷一记载:“当初,元朝的人祖,是天生一个苍色的狼与一个惨白色的鹿相配了,……产生了一个人,名字叫巴塔赤罕。”“苍色”,就是蓝色,“苍狼白鹿”的蓝白两色是蒙古人心理中抹不掉的印记。

此外,元代青花瓷在造型上的大体风格是硕大,表现为形大、胎釉厚、掂起来很重。元代青花瓷造型硕大的背后,体现的是元代独特的民族性情和审美取向。

首先,元代青花瓷的烧制,其目的是实用,所以元代青花瓷多为实用器皿,而不是供装饰与陈设的瓷器。元代青花瓷的用途主要分为饮酒器、储酒器、赏赐器、供奉器这几种,结合蒙古族人的性情便可推断其器皿必然以大为主。为迎合统治者习俗,元代青花瓷瓷多造型硕大。另一方面,元代由蒙古族人民建立和统治,南下以前,蒙古族长期生活在辽阔的草原中,这一特殊的自然环境便铸就了蒙古族人独特的性格特征。蒙古人最显著的性格特征就是粗犷豪放,甚至可以说是彪悍。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元代人在硕大的瓷盘中盛上一只烤全羊,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情景。元代人“以大为美”,崇尚“大”,在此得以体现。而且,统治阶级好大喜功的心理和版图的扩大也悄然影响着元代青花瓷的生产。

二、素雅的白底蓝花与审美风尚的质朴性特征

白底蓝花,是青花瓷给我们最直观的视觉体验,它同时迎合了中原汉民族和蒙古族的审美爱好。元青花的瓶身色彩以白底蓝花为主,显得素雅、沉静,这符合中原汉民族柔美内秀的性格特征和蒙古族人朴素天然的本色。

蒙古帝王贵族有其残酷血腥的一面,但总体上还是保持了草原民族朴素天然的本色。比如,成吉思汗就对藻饰词句和夸夸其谈的人厌恶不已,也讨厌中国礼节上的虚夸头衔。随着蒙古族人统治地位的确定,这种质朴之风对汉族区域也产生了影响,因此,元代的社会风尚,形成了一种去奢靡之风,以通俗质朴取代的审美风尚。

三、繁缛的装饰展示的审美风尚开放性特征

元代青花瓷的装饰以绘画为主,特点是纹饰繁缛,且多层次,画面满,从器口到器底满饰各种花纹,多可达到十几层,且层次清楚,繁而不乱。

元代青花瓷的纹饰内容主要有人物故事、龙凤花鸟、松竹梅、变形莲瓣、瓜果和其他杂宝等,而一个青花瓷的纹饰往往是以上多种内容的杂烩。如程金城所著的《中国陶瓷美学》中提到的:“英国有一件元代至正年间的青花云龙象耳瓶,瓶身绘缠枝菊、飞凤、蕉叶、缠枝莲、波涛、海水云龙、缠枝牡丹、杂宝和莲瓣纹等九层纹饰,被公认为是元代青花瓷的标准。”此种风格的青花就是“至正型”青花瓷。由此可见元代青花瓷多层次的特点,以上述例子来说,龙、菊、牡丹等式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杂宝、莲则带有藏民族与总价特点,而海水、波涛则折射出海外文化的影子。

元代青花瓷这一特点是元朝多种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蒙古族以游牧渔猎为生,文明程度比较低,故也没有汉民族那样积淀深厚的封建意识,不受任何模式常规的束缚,因而比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这使得元朝的审美风尚具有开放包容的显著特点。元朝统一后,不仅国内各民族的交流颇多,并且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外国交流频繁。从现存的元代青花瓷与出土文物来看,元代青花瓷大部分是用于外销的。景德镇交通便利,尤其是水路交通,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大量的瓷器销往中亚、西亚、东南亚、非洲等地。众所周知,“至正型”青花瓷是典型的元代青花瓷,反映了元代青花瓷瓷的最高成就,是元代青花瓷的主体和代表。“至正型”青花瓷就是一种外销瓷,且以大型瓷器居多,在西亚地区出口较多,是专门为伊斯兰地区制作的,迎合了当地穆斯林的审美需要。国内各民族与外国文化及审美风尚也在元代青花瓷的纹饰中展现无疑。

中国陶瓷艺术,在总体上追求有民族精神的美学意蕴,在不同的时代则有不同的内容和美学蕴含。元代青花瓷趋向成熟,展现出白底蓝花、造型硕大、纹饰繁缛等视觉和形状特征,而元青花瓷又以其独特的载体身份折射出元代审美风尚的民族性、质朴性和开放性特征。

参考文献:

[1]程金城,中国陶瓷美学[M],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2]刘祯,元代审美风尚特征论[J],中国文化研究,2001.

[3]徐玉玲,程红璞,李丽艳,元代青花的审美特征看青花瓷的发展趋势[J],中国陶瓷,2010,2(2).

猜你喜欢
元代青花瓷
焕活青花瓷国风之美
青花瓷的前世今生
纯净的青花瓷
王绎《写像秘诀》中的肖像画技法研究
从民族文化交流视角论元代蒙古族汉文创作的产生与发展
《雪霁里的故事》
浅析辽、金、元时期的春水玉
青花瓷
愿做一支荷,配你青花瓷的温润
空中青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