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流芳的画癖朋友

2014-05-30 18:24李善强
青年文学家 2014年8期
关键词:书画

李善强

摘 要:李流芳作为明代著名书画家,给后世留下了很多书画作品。他有一些朋友酷爱他的画作,为他的书画传播起了较大的作用。

关键词:李流芳;书画;朋友

[中图分类号]:J722.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8-0-01

李流芳(1575—1629),明代诗人、书画家。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慎娱居士、泡庵道人、六浮道人等。上海嘉定人。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李流芳在南京乡试中举,此后六次北上赴礼部考试,均失意而归。

李流芳擅画山水,与董其昌、程嘉燧、王时敏等合称画中九友。他的后半生往来于嘉定与西湖之间,游山玩水,吟诗会友,创作了大量的书画作品。

李流芳的一生与西湖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画思多是被西湖的自然风光激发出来的,对西湖而言,他是常客。他说:“余二十年来,无岁不至湖上,或一岁再至。湖上友人爱余画甚于爱山水,舍其真而求其似,余尝笑之。”[1]

流芳爱交友,所交皆文士。流芳爱画画,所友多画癖。流芳之友,诸如邹孟阳、张子薪、邹方回等等,无不爱画甚于爱山水,以画癖称之,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对于这些画癖朋友,李流芳能做的就是“日以书画为役,手腕几脱” [2]。

万历四十二年(1614)九月,李流芳要到老家新安扫墓。临行前,弟弟交给一个空白册子,叮嘱他在新安遇到美景,就画下来,自己看了也可以神游一番。去时一路溪山红树,如在画中。返程时沿溪而下,清流见底,奇峰怪石,参错溪中。美景满目,不敢轻易下笔。回来后,李流芳将这种情形告诉弟弟,二人相视一笑而已。册子又放到了箱子里,流芳每次开箱看到它,眼前就仿佛又展现了一幅幅新安的大好山水。

万历四十三年(1615),李流芳北上应考,又携此册而行。京师尘埃蔽天,天寒地冻,难有画思。第二年失意而归,在家闲居。长夏炎热,弄笔泼墨,以排解烦闷,几日后,册子就画满了。正想提笔将这段历程写下来,不料好朋友邹仲锡一见,便一把抢夺而去,怎么也要不回来。李流芳想,像邹仲锡这样对画痴迷的人,就是送给他也没什么值得可惜的,只是此册还没有画时,就已经跟随自己往返新安二千里、京师八千里了,其中饱含着游览新安山水的快乐和去北京风尘仆仆的艰辛,不能不珍惜啊。既然邹仲锡如此喜欢,还是送给他吧。于是题款数语,送给了他。

邹孟阳住在杭州西湖边,与李流芳有水乳之契,他的西湖小筑是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李流芳是这里的常客,往往一待数月。“长蘅于画矜慎自娱,不受促迫,顾独喜为孟阳画。”[3]李流芳为他画《西湖江南卧游册》三十余帧,孟阳无论走到哪里,都带在身边。邹是个爱画入骨的人,李流芳的画他收藏最多。

万历四十四年(1616)岁暮,李流芳穷愁无聊,在檀园中饮酒读书,间以作画自遣。他的《溪山秋意卷》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完成的。这是一幅长卷,用了十个夜晚才大功告成。画完之后,还没题字,就置之箱箧。经过苏州,他拿给程嘉燧看,程为安徽歙县人,寓居嘉定,擅长山水,是其极为要好的画友,得到了他的首肯。经过杭州,又拿给宋比玉看,宋是福建莆田人,长期生活在嘉定,擅长书法,也是他的好友,同样得到赞许。流芳作画,重在颐神养性,往往不自矜惜,多为友人索取。这幅画承载着他数月穷愁无聊的感受,耗费了十个夜晚的时间,加上两位同道好友的认可,于是李流芳就很珍惜了。第二年六月,李流芳又来到杭州邹孟阳的西湖小筑。这幅画被邹看到了,就想讨要,李流芳实在不忍轻送别人,虽然對方是自己的挚友,还是婉拒了。

张子薪是李流芳同邑好友,他身体不好,经常生病,一病数年,足不出户。平时寡所交往,独与李流芳友善。二人友情极笃,“一日不见,忽忽若失。一味之甘,一花之开。飞书相报,我往子来。”[4]隔日必派人前去问候,十天半月定会亲去探望。张子薪是花癖,家中总是千花对榻。又是画癖,极钟情于李流芳的画。每次李流芳去,张子薪一定会准备好笔墨纸砚,每画好一幅,总会流连叹赏,好像忘记了自己。时间久了,家中的箱子都要装不下了,仍不满足,索要不停。对此,李流芳说:“子癖我画,如子癖花。我腕欲脱,子壑无涯。”[5]

天启元年(1621)秋天,李流芳在张子薪家花癖斋赏红茉莉,花开烂漫,酒酣兴发,连画十幅,还没来得及题款。第二年夏天,张子薪病中将此册送来,请李流芳题跋。因天气炎热,流芳懒于笔墨,就放在书架上。此时邹方回来访,看见了,就不声不响地拿走了。李流芳到处找也找不到,想到张子薪爱画如命,病中又期盼借此遣兴,就没敢告诉他。为了不让张子薪失望,于是连夜张灯,又画了一册给他。可是那册画到底哪去了,他一直很纳闷。后来去西湖,好友闻子有告诉了他,李流芳才恍然大悟,一笑置之。天启四年(1624),张子薪就去世了。又过了两年,邹方回才拿着这个画册找李流芳题款。李流芳说:“好呀,终于被我抓到了。你也太不厚道了,你以为主人死了,就可以逃脱责备吗?只是子薪去了,他收藏的画也不知弄到哪儿去了,我又能说你什么呢?”写好题跋,李流芳笑了笑,交给了邹方回。

昆山张子菘与李流芳交厚,于城东建一楼阁,特命名“留蘅阁”,希望留住像李流芳一样的贤者,流芳为作《留蘅阁记》。子菘酷爱李流芳画,可是十年所藏,皆被小偷盗走,便想方设法弥补损失。一天风日清美,与李流芳一起登虞山探胜,枫叶丹黄如绣,秋色醉人。回来时已经落日映湖,圆月出岭。李流芳游兴未消,拿出随身携带的画册给子菘看,此画册是应友人所求而画的,子菘一见,伸手就想夺去。李流芳笑着说:“何必这样呢?只要我手还在,就怕你不喜欢呢,用得着这样吗?”就题跋数句送给了他。

李流芳有一胡姓家人,十岁时就跟随他走南闯北,南至杭州,北到京城,不厌其苦。他曾随李流芳到雲栖寺参拜莲池大师,大师给他取了个法名叫智侒。天启三年(1623),智侒病逝前十日,落发受戒。流芳曾赠给他一册画,智侒离世前还给了他,流芳把它藏在箱子中,不忍拿出来看。一次,张伯英造访,请求取出来看看,一见就想据为己有。并说:“这就是我曾经要买而智侒不愿卖的那一幅画呀,我痴迷你的画,程度不比智侒低啊,这幅画收藏在我这儿,和藏在你那儿还不是一样的吗?再说,画是你画的,你可以不停地画呀,何必这么吝惜呢?”李流芳说:“我是为智侒的情谊而悲伤啊。古人说,书画再好,也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人都去世了,一幅画又有什么呢?当然,痴迷书画和投机钻营之俗人毕竟不同,我的画比不上古人,还可以借助像你一样的画癖而流传不朽呢,只是智侒的一片情意,可不要忘了啊。”于是,李流芳郑重叮嘱,写好题跋,交给了张伯英。

李流芳的画作后世留存很多,与他的画癖朋友也许有着较大的关联吧。

参考文献:

[1] 李流芳.檀园集:卷十二题画为徐田仲[O].明崇祯刊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2] 李流芳.檀园集:卷十二题画册与从子 [O].明崇祯刊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3] 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六十邹孟阳墓志铭 [M].民国十八年涵芬楼影印本本.

[4] [5]李流芳.檀园集:卷十祭张子薪文 [O].明崇祯刊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猜你喜欢
书画
书画
小小书画廓
书画
书画
书画
书画
书画
书画
书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