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三国演义》中,总分总的故事结构体现的非常清晰。第一回至第三十七回交代故事背景,扯出刘、曹、孙三条线索,第三十八回的“隆中对”对前三十七回作了小结,并且对三十八回之后小说的发展做出了规划,是“总”。第三十八回之后,按照诸葛亮的“隆中对”小说写了其计划的实施与破产,是“分”。第一百二十回,小说结束时三家归一统,亦为“总”,与“隆中对”前后呼应,使小说结构完整、紧凑、清晰。
关键词 :《三国演义》; 故事结构 ; 总分总; 隆中对
作者简介:侯济民,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7.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8-0-01
《三国演义》全书的纲领是第三十八回的“定三分隆中对策”。刘玄德三顾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二人一番对话,诸葛亮将三分天下之大势为玄德演说明白,同时也为第三十八回之后小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全书的“总”。
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冑,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1]
“隆中对”在全书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诸葛亮先是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北边曹操拥百万之兵,挟天子以令诸侯;南边孙权据有江东,三室经营,国险而民附。这两条线索基本上对小说前三十七回作了简明的归纳。其实,小说在第三十八回之前主要就是介绍了曹、孙两家从建立基业到稳固基业的过程。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并起,各地锋争不断。“乱世之奸雄”曹操在第十四回中通过“移驾幸许都”,实际上控制了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王牌。之后在第三十回至三十三回中经过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曹操以摧枯拉朽之势平定北方,确立了自己在军事上的强大地位,三分天下占其一。孙权承父兄之业,坐领江东。江东经孙氏三世经营,国富民强,又有周瑜统帅三军,且得长江天险易守难攻,三分天下亦占其一。只有皇叔刘玄德,自“桃园三结义”之后,空有报国之心,而无安身之所,一直处于四处投靠、奔波的状态。尽管如此,作者还是借曹操之口,在第二十一回的“煮酒论英雄”中对刘备给予了很大的肯定和希望,也为全书曹、刘之争的主线做了铺垫。曹操问刘备谁是天下英雄,刘备列举了当世之豪杰,却都被曹操一一否定。刘备反问曹操: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天下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2]
第三十八回“隆中对”之后,小说就按照诸葛亮为刘备描绘的蓝图展开下去,为全书之“分”。
第三十九回至第七十三回,写诸葛亮出山之后,按照隆中对策外联孙权以抗强曹。经过赤壁之战,孙、刘大败曹军,刘备也乘机占据了荆州,总算有了自己的地盘儿。之后,刘备又西进西川,北据汉中,终于占据三分天下,与孙、曹形成鼎足之势。诸葛亮的初步计划可以说实现得非常成功。
本来按照诸葛亮的规划,占据西川之后,应该“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以待天下之变。可是刘备刚刚进位汉中王,让诸葛亮意想不到的事情就出现了。第七十四回至第八十五回,写关羽父子被孙权杀死,刘备、张飞为报兄弟之仇,不顾诸葛亮的苦劝,亦双双陨落。这一变故对诸葛亮的冲击非常大,直接导致了后面“隆中對”的破产。第一,刘关张身死,在人才方面损失惨重,特别是“刘皇叔”的招牌倒了。第二,失去了孙权这一强大的外援,变强援为强敌,孙、刘从此结下世仇。第三,引来曹军的猛烈攻击,在未站稳脚跟的情况下疲于防守。这些都为诸葛亮的身死及其计划的破产埋下了伏笔。小说接下来就是围绕着诸葛亮“隆中对”的艰难实施与其最终的破产来展开的。
第八十六回至第一百零四回,写诸葛亮受托孤之命后,按照原计划对根据地进行了巩固:“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内修政理”。只是对外不但不能像先前那样联吴以抗曹,而是受到了曹、吴的轮番攻击。在巨大的内外压力之下,诸葛亮不但站稳了脚跟,而且待天下有变,还组织了两次有效的北伐战争。在第二次北伐的路上,诸葛亮终于身心疲惫命丧五丈原。至此,可以说诸葛亮的“隆中对”基本破产了。
第一百零五回至第一百二十回,写在诸葛亮的锦囊妙计之下,二次北伐军安全撤回到了西川,可是从此蜀国就再也没有组织过有效的北伐进攻,一直处于疲于防守的状态。虽然姜维受诸葛亮之遗书,使蜀国勉强支撑了了几年,但最终还是被司马家攻下。最后三家归一统,孙、刘被取代曹氏的司马家平定。
在第三十八回的“隆中对”中,诸葛亮提出了三分天下的策略,同时也预示了三分归一统的结局。对于谁将统一天下,他没有明确说明。他只是说,按照“隆中对”的计划不出意外的话,刘备有可能一统天下,可是结果恰恰就出了意外,所以最终三家归司马也可以说并没有出诸葛亮之所料,亦为全书之“总”,与“隆中对”前后呼应。
参考文献:
[1][2](明)罗贯中著: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11月第1版,第309-310页,第1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