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

2014-05-30 10:48:04李庆
家庭心理医生 2014年8期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氯吡格雷临床疗效

李庆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血管内科治疗急性心绞痛的方法及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绞痛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药物。记录两组急性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观察组急性心绞痛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4.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64.00%,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药物联合治疗急性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氯吡格雷;急性心绞痛;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9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053-01

急性心绞痛属于常见心血管内科疾病,疾病发生率逐年上升,因此应积极采取相应临床措施进行疾病治疗和控制。而临床上采取常规治疗方式加用氯吡格雷药物治疗急性心绞痛疾病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临床治疗有效率[1]。本文就此对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100例,其中男性64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41-83岁,平均年龄(60.52±3.13)岁,病程3个月至7年,平均病程(2.24±0.43)年。按照100例心血管內科急性心绞痛患者前来就诊序号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疾病情况、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临床治疗,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调脂药、硝酸酯类、低分子肝素以及肠溶阿司匹林等给药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药物,每天给药剂量为75mg。两组急性心绞痛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为宜,记录其临床疗效、患者对临床治疗满意度(自拟满意度调查表掌握患者对临床治疗工作满意情况,内容包括给药方案、服务态度、治疗结果等,满分100分,分数越高则满意度越高)及住院时间,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2.2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急性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检查变化情况判断其治疗效果:①显效:心电图为静息状态时存在一定的缺血性,改变时为正常,各项临床表现均显著改善或消失;②有效:心电图缺血性下降ST段回升范围超出1mm及以上,导联倒置T波段变浅情况超出50%及以上,各项临床表现均好转;③无效:心电图缺血性下降ST段回升范围超出1mm及以下,导联倒置T波段变浅情况超出50%及以下,各项临床表现均未好转甚至加重。

1.3 数据处理

采取SPSS18.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使用均数±标准差(`c±S)例数(n、%)表示数据,使用t检验、χ?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取95%为可信区间,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急性心绞痛患者在采取相应疾病治疗措施后,对照组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4.00%,而观察组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00%,即观察组急性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在对急性心绞痛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常规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进行适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他汀类调脂药以及肠溶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有一定的疾病临床治疗意义。而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药物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疾病治疗总有效率[4]。而由本次试验所得数据可知,观察组中的急性心绞痛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4.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中急性心绞痛患者的疾病治疗总有效率64.00%,p<0.05。可证实在对急性心绞痛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相对于采取常规临床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药物治疗能有效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值得积极临床推广。

氯吡格雷药物在诱导人体血小板活化的同时,与阿司匹林药物联用,能产生一定的协同作用,有一定临床疗效。且氯吡格雷作为新型噻吩吡啶类药物衍生物,对于人体凝血酶及胶原诱导血小板聚集有较为强烈的诱导作用。因此,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药物能强烈抑制人体血小板聚集以及活化情况,从而有效改善急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的血流情况,改善其心绞痛症状,有效避免血栓情况的出现,达到改善患者疾病情况的目的[5]。

而在对急性心绞痛患者进行疾病应急救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患者应立即停止活动,平卧休息,给予吸氧;(2)迅速放置1~2片硝酸甘油片于舌下含服,药物作用可维持30min,或给予10~15粒速效救心丸口服;(3)手按或针刺患者足三里、内关等穴位,并且立即通知医生,并且避免搬动患者,密切注意患者的脉搏、呼吸以及神志变化。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治疗急性心绞痛时,对患者采取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药物治疗,不但能够提高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而且安全性高,非常值得在临床上积极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斌.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6):2928-2928.

[2] 刘旭武,蒋丽华.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3,32(11):81-82.

[3] 严华,罗倩.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护理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21):4676.

[4] 闫弘睿.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33):49-50.

[5] 李文贵.心血管内科心绞痛临床药物治疗与效果分析[J].健康大视野,2012,20(7):199-200.

猜你喜欢
心血管内科氯吡格雷临床疗效
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探究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45例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临床药师参与神经内科2例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个体化药物治疗实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2:49:59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