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灯塔去》的空间叙事艺术思路探索

2014-05-30 15:45郑敏
青年文学家 2014年8期
关键词:到灯塔去空间叙事意识流

摘 要:《到灯塔去》这篇小说为英国著名现代小说家伍尔夫所著,在这位英国女性小说的作品中,读者可深刻感受到相对于其他文学作家而言,其所注重的更多的是人主观精神世界。《到灯塔去》这篇小说,被人们称作为伍尔夫所著文学作品中最好的一部,这部作品将伍尔夫的写作方式以及空间叙事艺术受手法等完美地展现了出来。下面笔者就《到灯塔去》的空间叙事艺术思路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心理;空间叙事;意识流;《到灯塔去》;女性主义

作者简介:郑敏,女(1981-),吉林安图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8-0-02

一、引言

在《到灯塔去》这篇小说中,所阐述的内容主要为一个普通家庭和其朋友之间的故事,在其所阐述的这一故事中蕴含了非常深远的哲理。这篇作品在不同概念上就空间距离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伍尔夫采用这种空间叙事的方式,将作品中事件物理空间关系和人物心理空间关系等凸显了出来,即人和灯塔之间的物理空间距离、不同人物意识流动以及人物间心理空间关系等,通过人物自身在客观世界中对认知流动性以及局限性的认识,以此来证明人类认识外界的一个真正标尺就是时间与空间,且只有经过实践才可取得真理,继而进一步将世界原貌以及本质看得更为清楚。

二、《到灯塔去》空间叙事的方式

英国著名现代小说家伍尔夫在创作这部《到灯塔去》作品时,把叙事引入到了心理空间,在结构布局这一方面,将空间叙事所具备的强大凝聚力与扩展性等充分地展现了出来,借助于空间叙事这一方式来进行作品主题的展示以及内容的表现,以此使作品的艺术效果更为强烈,赋予其更为深刻且合理的内涵。作者依靠《到灯塔去》这部作品中不同空间来引导人们,使人们能够思考客观世界以及人的本质,以将人类自身所潜在的能力挖掘出来,继而進一步深刻地体会以及观察现实社会中的这一客观世界。

事件的发生地点与叙事所需的一个重要场景就是空间,作者通过这一空间的利用来进行小说结构的安排,并基于此来进行整个叙事过程的阐述。当人们在阅读小说时,均可感受到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空间维度,相对于时间性而言,这一种空间性更为具体可感,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空间成为了很多小说家在叙事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元素。由于小说自身所具备的连续性以及叙述性特点和作为结构性的这种空间形式之间相互矛盾,因此,在文学作品要想真正做到纯粹空间性是不可能的。由伍尔夫所著的这部《到灯塔去》作品,为其巅峰之作,作者将灯塔作为全书的线索,以此来进行拉姆齐这一家人和其朋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阶段的生活经经历以及片段的描写。伍尔夫通过空间叙述方式的应用来进行人物内心意识流的描述,将作品中每一个人物瞬时的情绪波动以及思想等如实地记录了下来。

意识流这一思想的产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创作予以了一定的影响,并基于此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即意识流文学,这种文学在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时,并未按照事件在客观时间与空间的顺序流程来创作,而是按照意识流程以意识活动的逻辑来进行作品段落篇章与先后次序的安排,以此使小说中的内容以及形式能够更好地融合。在小说整体结构中的各个画面均渗透了人物意识,通过这些人物意识将作品结构内在的各种关系有效地联系起来。由于人的意识形态有时片段和朦胧,有时完整和明确,对此,当这些意识融为一体且交替出现时,是很难在其找出作品的逻辑性轨迹。在意识这一世界中,时间的颠倒以及空间的重叠为一种常见的情形,在这种情形下,意识流文学试图将人所有的意识流如实地展现,但是这也容易造成作品内容不可按照正常的时间与空间顺序来展开。

意识流文学不仅包含了清醒意识,同时还包含了语言前意识、无意识以及梦幻意识等,和传统以清醒意识作为主线的文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目前这种文学主要被应用于小说创作上。借助于意识流这种叙事方式将小说作品中所描写的事件在时间顺序上解脱出来,以使小说文本通过叙事空间化这种形式呈现出来。在伍尔夫的小说中,这种空间化主要表现为物的形、光、影、声以及色等在瞬时对于人所产生的各种印象,将客观景物与流动的这些意识有机结合,以此构建成为小说立体空间,小说将人物对于外部世界所产生的瞬时印象和当前或记忆深处的这种潜意识或者流动意识等互相交融,从而突破客观世界时间的约束,按照人物自己的心理时间顺序把幻想、回忆以及现实穿插起来,把过去和未来的经历过程浓缩于一个极短时间范围内来表现,以此呈现出一幅鲜活且生动的画面。

三、《到灯塔去》中主要人物空间叙事艺术技巧

(一)拉姆齐夫人与画家莉莉

在《到灯塔去》这篇小说中,作者重点对两个人物进行了重点描述,即拉姆齐夫人与画家莉莉,将这两位人物作为整个事件的主线,下面笔者就这两位人物的空间视角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第一,拉姆齐夫人。作者借助拉姆齐夫人自身内心意识流动与其在其他人意识中所产生的反映来进行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到灯塔物》中所描写的拉姆齐夫人是一位风姿卓越、温柔善良以及直觉敏感的女性,小说的第一部中,作者赋予拉姆齐夫人的物理空间仅仅为海滨度假所用的一套别墅,而物理时间仅为一个下午与黄昏,尽管如此,拉姆齐夫人所展现出来的心理空间却持续延长,一直到二十年前在泰晤士河畔客厅,尽管这一跨度非常大,但是从近至远这一想象空间却安排得非常有条理。小说第一步总共为十九章,其事件的主线市关于明天可否到灯塔的讨论,而事实上,脉络性语句仅为十五个对话,字数不过五百。作者将这一简单故事构思得很是充实,在整个故事中,人物心理空间和小说所描述的海浪一样波涛汹涌。相对于拉姆齐先生而言,拉姆齐夫人更倾向于现实主义,在拉姆齐夫人看来,真爱是不可用这样简单的语言就能表达的。

第二,画家莉莉。在《到灯塔去》这篇小说中,画家莉莉并非主角,而作者在作品中所塑造的这一形象却是非常成功的,画家莉莉可稳定且从容地冷眼旁观周围所发生的所有事情。画家莉莉贯穿于整个小说,作为一名画家,莉莉善于观察,洞察小说中所有的各色人物,并且对于他人的评价也是语言犀利。在《到灯塔去》中多次出现了其内心独白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便于读者深入到小说中画家莉莉的灵魂,同时还可直接感受到小说人物所呈现出来的这种意识活动脉络。作者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借助于人物感官印象将人物内心记忆深处的这一闸门开启,成为流动性的画面。伍尔夫借助于画家莉莉的空间视角来描述小说中各人物的心理活动与个性特征。在小说中,画家莉莉始终排徘徊在婚姻和自我这一区间,尽管在小说中,作者将画家莉莉塑造成为了一位旁观者的态度来评价婚姻,这种看似公正和客观,然而事实上却呈现出的是画家莉莉自身的无奈。

(二)灯塔与人物之间的空间距离

《到灯塔去》这篇小说,灯塔贯穿于全文,其不仅代表的是詹姆斯儿童时候的梦想,同时也为拉姆齐夫人自身内在的精神光芒,是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精神家园。在小说的最开始,作者就描述了詹姆斯的儿时梦想,但事与愿违,儿时的这一梦想却拉长了十年,而这也在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人物和灯塔之间的空间距离。拉姆齐夫人将自己内心的化升腾至灯塔的光柱上,拉姆齐夫人明白在这个现实世界中是无正义、理性以及秩序的,而这一切也预示了拉姆齐夫人的命运以及结局。作者通过这种空间叙事的方式,借助于画家莉莉画作的完成,将拉姆齐夫人所具备的良好品质以及完美形象等定格成为永恒。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到灯塔去》空间叙事艺术的分析可知,伍尔夫在创作作品时,并不是简单地引用前人叙事方式,而是基于此不断地发展与创新,创造了属于自己所独有的风格。从本文分析和研究的结果来看,《到灯塔去》这篇小说将伍尔夫写作技巧以及小说理论等清晰地展现了出来,且这种方式对于今后现代文学的创作也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申劲松.城市空间对自然空间的侵蚀和消融——重读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邱园”记事》[J].山花,2012,(20):138-139.

[2]魏小梅.绘画、诗歌、戏剧:伍尔夫现代主义小说的综合艺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3]王雪玲.论《到灯塔去》的空间叙事艺术[J].学术交流,2009,(12):219-221.

[4]李伯利.认知诗学视角下的心理空间网络体系特征——从《到灯塔去》谈起[J].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12,28(6):22-26.

[5]潘娣.基于心理空间理论对弗吉尼亚·伍尔芙意识流作品的探讨——以《到灯塔去》和《达洛维夫人》为例[D].南昌大学,2009.

[6]刘亚波,高艳梅.弗吉尼亚·伍尔夫:一个用笔作画的作家——解析《到灯塔去》中的绘画元素[J].考试周刊,2009,(27):272-273.

猜你喜欢
到灯塔去空间叙事意识流
中国古代“飞翔”意象审美意识流变史建构
当边缘遇上意识流——写在吕红《美国情人》发表十周年之际
论《三城记》空间叙事艺术特征
论徐则臣小说的空间叙事
英语翻译作品在我国传播与接受的成功原因探析
《到灯塔去》来洞见回忆的再现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到灯塔去》中的莉丽·布里斯科
浅析伍尔芙小说中的两性关系
论英美文学的意识流文本的现代批判
伍尔夫《黛洛维夫人》的意识流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