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茹
【摘要】新时期,我国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问题愈发严重,而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这也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大学生自身因素、家庭对网络道德教育的忽视、学校对网络道德教育的滞后以及社会对网络道德教育的缺失。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道德教育
一、大学生自身因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讲到,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内因决定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人世间万事万物的发展不仅会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制约,同时和自身发展状况息息相关。现如今,计算机网络飞速发展,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问题严重,这和他们自身发展不同步的特点有着密切关系。
正处在转型期的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确立,自立意识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也在提高,对自我认识也趋于客观化,但是遇到挫折时,有些大学生还是无法独立解决,这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长期的校园生活,使大学生缺乏相应的社会实践能力,社会经验不足,对社会缺乏辩证和科学的认识,辨别是非能力不高,容易受到外界的各种诱惑和欺骗。然而,此时的大学生又无法快速融入成年人行列,徘徊在青少年和成年人中间,矛盾的状态使他们选择了在虚拟的网络世界抒发自己的情怀、畅谈自己远大的理想以及宣泄自己情绪的不满等。大学时期正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个性张扬的时代,他们追求自我、勇于表现自我,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积极响应班级号召,踊跃参加学校组织、社团组织的各项活动,大学生们的精彩表现渴望得到大家和观众的认可。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如愿以偿,有些人对自我的认识还有所欠缺或者对他人的预估不准确,最后导致自己积极努力地做了很多事情,却不尽如人意,并且灰心丧气。此时,失意的大学生急需一个可以发泄情绪的方法,而互联网恰好充当了这样一个角色。开放和虚幻的网络世界为大学生带来了良好的心情,这很容易误导转型期的大学生,使得他们以后在现实社会中一旦有无法解决的事情,就会求助于网络,甚至迷失自我、价值观歪曲。
大学生由于自身素质和知识水平的差异,导致其自律能力也千差万别。大学校园是一个管理相对轻松的地方,部分学生为了专业课的学习和工作的压力,无暇顾及自己道德水平的提高,缺乏自律意识。网络世界的特性,也为大学生无所顾忌的网络言行提供了便利,使得大学生在摆脱现实社会束缚的情况下为所欲为。相关调查研究也证实了大学生网上道德自律情况不佳。神秘的网络世界犹如蒙娜丽莎的微笑般吸引着每一个想要了解它的人,对万事万物充满了好奇心的大学生当然也不例外。很多大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浪费青春只为在网络上寻求刺激和新鲜感。或许他们开始只是抱着好奇的心理浏览色情网站,观看暴力视频以及玩暴力游戏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好奇成为习惯,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愈发严重。他们忘记了自己学生的身份,忘记了自己学生的天职,抛弃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整天泡在网络中游戏人生,这严重腐蚀了大学生的心理,影响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同时,从众心理也驱使着原本不打算进入网络的大学生不由自主地跟随他人一起肆无忌惮地沉浸其中,甚至不能自拔。在攀比和盲目从众心理的作用下,有些大学生荒废学业、无所事事,甚至最终一发不可收拾地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网络道德教育的缺失
教育在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发挥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互联网已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使得更多的学生和家长提前接触到网络,家庭教育对于大学生网络道德的良好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每年大量的案例,比如,学生因追星而自杀,因沉迷网络铤而走险,又因模仿电视或者网络情节而犯罪等,这足以给我们敲响警钟,说明家长对子女的成长和道德教育并不是可以放任不管的,反而要对他们的道德行为给予言行上的指导和教育。然而,由于家长自身素质和网络知识的缺乏,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也就落后于社会发展。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理应培养把新时期的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然而,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工作却相对匮乏,全国仅有几所大学开放相关课程。计算机网络开放性、全球性、虚拟性等特点,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大学生的社会道德责任感。如果学校能及时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对其加以正确地引导,那么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问题也会有所减少。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着重强调的是理论原则,忽视了大学生实践性培养。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问题,很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探析,发表了相关文章,但大都停留在调查、分析阶段,对此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的专著较少。学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构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做出更多贡献。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良好的社会环境容易影响良好道德意识的形成,然而,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环境也逐渐变得复杂和多样化,这也使得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现象日益严重。作为对大学生成长和成才起着重要作用的三维空间之一的学校,它的地位无可替代。然而,在各种条件的制约下,社会责任不明确,社会对于大学生网上言行的保护也较为欠缺。
作为网络主力军的大学生,其自主意识不断增强,这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社会环境日益复杂,首先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随着网络全球性、开放性、匿名性等特点的明显加强,西方社会的极端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拜金主义等正逐渐威胁着我们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这容易使好奇心过重的大学生随波逐流,在人云亦云中迷失自我。其次,快速发展的经济时代,文化构成的多样性,也使得大学生眼花缭乱。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主流思想,如今却是文化思想百花齐放的局面,大学生所受到的是五花八门的文化影响。再者,社会环境因素增多。计算机网络的逐渐普及,使得网络环境复杂的同时,社会环境因素也增多。
虽然计算机网络在国际舞台上早已大展身手,但引进我国的时间并不长。因此,相應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学生网络行为更加肆无忌惮,也为网络犯罪提供了温床。同时,社会舆论与各大媒体对网络消息宣传报道的多是负面新闻,似乎这样的新闻更加吸引人的眼球,这使得大众忘却了互联网还有积极的一面。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净化网络舆论环境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金项目:课题名称:“文化强国”背景下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运用研究,课题编号:20122XSK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