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曦
【摘要】中国推出孔子学院这一文化品牌已经经历了十个春秋,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然而孔子学院并非是世界上语言推广传播的先行者,比较而言,孔子学院的开办宗旨与其他国家的语言推广机构,如歌德学院等并无不同,然而不论是具体章程设定还是管理运营理念,孔子学院在实际创建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贯彻原有的开办宗旨,自身定位有所偏差。如何调整偏差,做好定位,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孔子学院;文化推广;定位
中国推出孔子学院这一文化品牌已经经历了十个春秋,目前全球已建立440多所孔子学院和640多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迅猛的发展势头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其对汉语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带动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然而孔子学院并非是世界上语言推广传播的先行者,法语联盟、歌德学院、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等机构都先于孔子学院走向世界,并已有很长的开办历史。比较而言,孔子学院的开办宗旨与其他国家的语言推广机构并无不同,即对本国语言进行推广,对本国文化进行传播。然而不论是具体章程设定还是管理运营理念,孔子学院在实际创建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贯彻原有的开办宗旨,自身定位有所偏差。如何调整偏差,做好定位,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重要问题。
一、中德语言推广机构的发展比较
以德国的歌德学院为例,其建立于1951年,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世界范围内积极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学院。主要工作是促进国外的德语语言教学并从事国际文化合作。除此之外,通过介绍有关德国文化,社会以及政治生活等方面的信息,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德国。歌德学院目前已遍布78个国家和地区,共有分支机构144个。50多年以来,歌德学院、歌德语言中心、歌德考试认证中心、歌德信息中心(图书馆)组成了交错密布的德国文化传播网络,在全球从事着以对外文化及教育交流为中心的文化推广工作。德国歌德学院与德意志联邦政府的关系十分密切,早在1969年,学院与政府就签署了一份关于歌德学院法律地位的协议,并于1976年补充了相关的框架协定。协议的核心约定就是:歌德学院在法律上保持自治,但在战略上要与联邦政府的文化外交政策保持一致。歌德学院在法律名义上是一家注册协会,其协会主席团为最高权力部门,但主席团任命董事会必须得到外交部的批准。此外,除了德国境内分院采取自负盈亏的方式之外,歌德学院的所有境外分院的主要资金也完全来自德国外交部。虽然德国外交部为其提供文化传播的政策框架,但具体的工作内容还是由各个分支机构自行主张,国外文化推广方面的工作都是由歌德学院独立开展的,而所在国的大使馆只提供辅助性的行政支持。
首先,不难看出,歌德学院的开办宗旨与孔子学院如出一辙,但在发展定位、分支机构设置及组织架构上有很大不同。首先,从歌德学院 “从事国际文化合作”、“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德国” 的工作目标可以看出,歌德学院明确将自己定位为“文化传播机构”,而孔子学院在开办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将力量放在了汉语的教学推广上,将孔子学院定义为“语言教学机构”,在重语言培训还是重文化交流的工作重心选择上倾向了前者,意在通过语言培训覆盖的不断扩大带动中国文化全方位的交流与推广。其次,歌德学院在全球范围内还设有歌德语言中心、歌德考试认证中心、歌德信息中心(图书馆)等功能不同、职能细化的教育机构,从而形成了专注于德国艺术、社會、知识传播与交流总体部署的歌德学院,与承载德语教学、德语教师培训、提供等级考试、为德国文化及德语学习爱好者提供丰富书籍及学习资料的各类职能中心相交错的全面、多元、清晰的文化渗透网络。而孔子学院的海外机构目前主要分为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机构设置较为集中,教育形式较为单调。最后,德国外交部要求歌德学院“要与联邦政府的文化外交政策保持一致”,由此可见,德国政府将歌德学院的未来发展放在国家整体文化战略的高度予以重视及支持。而孔子学院隶属于“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非政府机构,从机构职权的角度看,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层次还没有从国家战略高度进行定位。
此外,从发展数量上来看,孔子学院十年时间于海外开设的教育机构数量要远远超过歌德学院50年来全球语言推广机构的总数。孔子学院在发展速度及各国对其逐步认可的外交态度上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在高速扩张发展的背后映射出的管理不健全与创新滞后等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这些归根到底是定位不明确的结果。暂缓孔子学院数量扩建的脚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梳理孔子学院职能定位,明确孔子学院战略地位,有针对性的改善管理机制,创新教育教学,也许是开拓孔子学院发展的新指南。
二、借鉴成功经验,做好职能定位
明确孔子学院以汉语推广教学为载体,进行多元化的国际文化合作的职能定位,孔子学院开展各项工作必须围绕这一前提进行,同时,也要对自身的开办立场、代表文化及服务对象建立起准确的定位认识。
1.孔子学院的开办立场定位
自2012年美国审查事件发生以来,孔子学院惊人地发展速度给“中国威胁论”的制造者以可乘之机,他们大肆鼓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文化传播与文化侵略有着本质的区别,文化传播是经验技巧等文化特质在不同社会里扩散和传播,有助于推动人类进步,巩固社会成果,而文化侵略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侵占并压制,最终使另一种文化下的群体彻底抛弃原有文化而屈服于正在传播的文化。由此可见,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是否等同于文化侵略,关键要看其是否将压制其他文化、实现文化殖民作为目标。因此,在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孔子学院必须遵循开办宗旨,尊重异国文化,在保证汉语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文化教学的比重,增加对中国艺术、技巧等有利于各国民族发展的文化元素的传播与交流,将儒家思想的“和而不同”理念传递给世界。
2.孔子学院的代表文化定位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至今仍具有启发及指导意义。当今孔子学院所代表的中国文化体现了孔子的思想,但不仅限于、也不是全盘照搬于孔子的思想,而是体现了经过时代的过筛所保留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以及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中国文化。根据资料显示,在世界眼中长城、孔子、丝绸、唐朝、兵马俑等是最有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由此可见,世界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不陌生,而中国的现代文化才是世界的盲点,因此,孔子学院肩负着将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到现代文化体系并将之呈现并推广至世界的重要使命。
3.孔子学院的服务对象定位
目前,孔子学院运行模式多以中外高校联合开办为主,服务对象多为在校大学生或商务人士,受众面相对较窄。作为文化传播机构,孔子学院的服务对象应当面向不同职业、不同层次、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要求有目的、有体系的制定语言学习标准和文化体验活动内容,划分文化推广的途径,增设专业职能中心,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创新教育模式,以发展眼光规划孔子学院的未来。同时,孔子学院应加大对中国文化研究与推介的投入,通过增加海外调研,把握服务对象的需求与希望,并充分发挥多方力量,认真做好开办前的宣传及推介工作,让更多外国人了解孔子学院,认识中国文化,开启文化体验之旅。
参考文献:
[1]试论“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定位,陈.巴特尔,2013年5月
[2]论孔子学院的战略定位,周璐璐,201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