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词汇的转喻性与隐喻性

2014-05-30 13:41龚从贵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或事物义项语言学

【摘要】本文从转喻和隐喻的角度,探讨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指出在词汇教学中,重视对转喻和隐喻的认知,对扩大学生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极有帮助。

【关键词】词汇;转喻隐喻性

On the Importance of Metaphor and metonymy in Teaching of English Vocabulary

Gong Cong-gui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uaian Jiangsu 223001)

Abstract: This Article probes into the teaching method of English vocabula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taphor and metonymy and argues that ,to enlarge students vocabulary and improve their reading comprehension, it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apply metaphor and metonymy 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vocabulary .

Key words: Vocabulary; metonymy; metaphor

转喻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语言现象和文体现象,是润饰辞藻的一种修饰手段。人类对转喻的传统观点是词语的替代关系:不直接说出入或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词去代替。Lakoff首先提出转喻是基于人类实践经验、服从于我们思想和行动的普遍和系统的原则与结构的日常思维的一部分,明确指出转喻不仅具有指称功能,同时具有理解功能,转喻性概念是我们表达、思维和行动常用的方式之一。当代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是由经验域内一种经验域(源域)向另一种经验域(靶域)的概念投射,或者由于映射所引起的靶域的心理激活。

比如英语单词mother,其全部意义需要参照其不同的认知域来理解。当mother作为动词时,She is mothering her baby,就要从哺育域的角度去理解。但在Necessity is the mother of invention中,对mother的理解需从出身域的视角考虑。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发现“隐喻思维能力是随着人的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认识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认识能力”。人类首先认识自我,然后认识到周围的事物,进而认识到较远的事物,再开始认识抽象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人类认识的事物越来越多,范畴中的成员越来越多,这时人脑采用一种经济的认知手法——隐喻,即利用事物间的相关性,将语言的表达从一种概念域投射到另一个概念域,从而形成认知性投射。人们常常把人体部位的词用来喻指其他意义:例如:人的头(head)常被用来喻指某单位的领导或某物的顶部,诸如head of the office, head of the page.再如mouth常被用来指代某物的开口,入口等。诸如mouth of a river, mouth of a cave等等。

Lakoff于1987年列举了以下例证阐述了over一词的隐喻功能。

(a)She has a strange power over me.

(b)Sam was passed over for promotion.

(c)}Harry still hasnt got over his divorce.

从(a)句可以看出意象图式由物体空间域向权力关系域的投射。拥有权利,并对别人施加影响的人构成了射体,其位置高于地标。而(b)中存在两个概念性隐喻:即Control is up; lake o control is down和being passed over for promotion可联想控制他人的意像。再看(c)中也有两个隐喻:Life is a journev和Problems in life are obstacles in a iourney,生活就像充满坎坷的旅途,离婚是一个挫折,为了继续生活,就必须战胜它,摆脱它。此句中,Harrry是射体,为了继续人生的旅途,就必须跨越离婚这一人生的暂时困难。

从上述分析可中不难以看出转喻和隐喻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在具体的英语汇教学中,重视补充转喻和隐喻认知手段,可以很好地解释一些词的具体义项与抽象义项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Langacker R.w.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I: 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 M: Standford: Standford University

[2]Barcelona, Antonico. On the Possibility of Claiming a Metonymic Motivation for Concept Metaphor and Metonymy at Crosswords C. Berlin, York: Mouton de Guyter,2000

[3]趙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李莉文,任长蕙.大学英语词汇爿得及对教学的肩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l(6).

[5]汪榕培.英语词汇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龚从贵(1959——)男,江苏淮安人,淮阴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或事物义项语言学
本末倒置
入木三分
井中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外教新词堂
Enhanced Precision
社会语言学名词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认知修辞学”——从认知语言学与修辞学的兼容、互补看认知修辞学的可行性